创新服务机制 合理配置资源 ——老秘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2014年5月21日 近年来,老秘网市不断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围绕物资供应、生产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不断强化措施、创新机制、整合要素、完善体系,各类主体参与和开展为农服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 创新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 老秘网市始终把资金保障作为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环节,不断拓宽渠道,创新机制,为全市现代农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一是着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三农工作服务机构,配齐配全办公场所和工作人员,配强软硬件设施,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在市级层面,强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机总站以及畜牧、水务、林业等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各涉农领域都有专门的服务和指导机构,而且这些机构,都实现了基础配套齐全、人员力量齐备。在乡村两级,在充分发挥各乡镇涉农站所作用的同时,还在各乡镇设立了14家农牧服务中心,全部配备了办公设施,办公总人数达150余人,实现了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此外,分别在4个畜牧重点乡镇建立了畜牧防疫中心,每家都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完备的畜牧检疫设备和快捷的交通工具,全面提升了服务质效。二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打破单纯依靠上级拨款、政府投入的工作方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政府引导扶持、金融体系保障和社会多方参与”的三位一体投入机制。党政部门每年都积极争取涵盖水利、农机、技术等各个领域的诸多农业项目,全市平均每年投入项目资金达4亿元。同时,金融部门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每年发放支农贷款近10亿元。此外,积极利用社会资金,以畜牧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社会资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左右,为全市的涉农服务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力的资金保障。三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资金使用撬动发展的杠杆作用,对各种涉农发展和服务资金严格管理确保投入资金用到实处,产出效益最大化。全市每年投入种植业的资金近7亿元,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达1亿多元,扶持畜牧业发展资金超过5000万元,推动农村合作组织发展资金超过4000万元,用于农业开发资金40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收到了良好效果,2013年全市粮食总产达22.2亿斤,农业总产值达99.43亿元。 二、 创新服务平台,增强服务能力 坚持服务三农理念,积极拓宽工作领域,创新服务平台载体,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一是加快院县共建场县共建步伐。积极与科研院所联系沟通,加大与农垦畜牧场的合作力度,全力推进院县共建、场县共建工作。与省农科院合作,建设了一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院方派驻专家现场指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模式进行管理,更新了耐寒抗旱、产量高、品质佳的优良品种,很好地发挥了园区的示范引带作用。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发挥垦区示范带动作用的要求和农垦总局发展“三个垦区”的战略部署,探索场县共建模式,加强与安达畜牧场联系合作,积极启动羊草果蔬大镇开发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谋划推进之中。二是精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市委建设一流现代农业的要求部署,以一带五十园为引带,建设市、乡、村三级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园区(市级21处、乡级14处、村级116处),推广种植大垄双行、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26万亩;建设5个蔬菜示范园区,形成规模较大的十个蔬菜生产基地,蔬菜面积发展到25万亩;以节水增粮为牵动,扎实推动“双五”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东湖扩容工程和水利部园区升级工程,精心打造节水增粮精品核心区,在2013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6.8万亩的基础上,今年投资3.2亿元的“节水增粮”续建工程已经启动;全力打造现代农机装备区,建设大型农机合作社17个,作业能力覆盖全市;积极建设生态林业园区,已投入1600万元,完成造林1.6万亩,全市有林面积达到了40万亩。三是充分发挥农业服务超市作用。强化供销社的引带作用,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引导个体经营业主,在城乡创办农业服务超市100余家,主要经营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食用菌种、饲料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资商品,为广大农户生产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每年组织质监、食药、卫生等相关部门,对农业服务超市进行定期质量检查,为农户利益和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搭建信息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4个,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117个,并充分发挥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交易平台作用,今年指导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万多份。同时,通过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劳务、全程农机化、农资配送、专业育秧(苗)、病虫专业化防治、田间运输、粮食代烘代贮等信息服务。每年发布助农信息1万多条。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探索直接、有效、便捷的现代农业服务方式,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出发点,着力在强农、惠农上寻求突破。一是开展保姆式服务。为全市14个乡镇选派117名驻村科技指导员,开展全程、全天、一站式专业化、系统化科技服务,在生产环节组织、推进标准化生产、粮食高产创建和动植物疫病防治等环节进行科技指导。二是实行订单式服务。在发展种植业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与外埠企业、外埠市场对接,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种植基地。以中本镇为例,该镇依托收储企业成立乾程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入社农民签订玉米收购协议,协议中明确保证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民所产玉米,并且对入社农户的土地每亩每年给予近10元的补贴,对春耕生产有困难的农户,企业还可以无偿提供农资垫付,秋收后在粮款结算中抵扣,目前,该合作社已吸纳1500户农民入社,订单面积4.5万亩。三是开展农超对接服务。通过政府推介与农户自主推介相结合方式,部分合作社或农户与超市进行了对接联系,将蔬菜销往本地及周边城市大中型超市,实现了产销无缝对接,这种模式省去了中间环节,在销售环节稳定的前提下,极大提升了经济效益。目前已有一部分农户的蔬菜进入了本地华辰、庆客隆、万和等大型超市,还有部分农户将蔬菜销往大庆、哈尔滨等地的大型超市。四是加强专业农资市场服务。着力强化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资商贸流通。2013年,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资金2.3亿元启动建设安达市铁西农资蔬菜批发交易大市场,努力打造辐射东三省的蔬菜产销集散地建设工程,该工程占地5.2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六栋楼体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后期施工和招商。二期配套宾馆和仓储室将于明年开工建设。该大市场全部投入运营后,将成为安达及周边地区的重要农资蔬菜集散地,将进一步推动安达蔬菜产业壮大发展。 四、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创新完善“四大机制”,以机制体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创新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实施“123456”管理机制。即“1”是坚持一个不变:坚持农户的土地性质不变;“2”是提供两项补贴:给予园区内每亩土地10元良种补贴,给予园区内农户种植业保险补贴;“3”是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实施规模经营农户的土地面积只增不减,确保农户的粮食产量只增不减,确保农户的收入只增不减;“4”是完善四个配套:完善园区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园区大型农机配套,完善园区科技指导配套,完善园区道路、林网建设工程配套;“5”是推广五种模式:推广经营模式、推广管理模式、推广水利模式、推广机耕模式、推广栽培模式;“6”是实现六个统一:统一生产准备、统一栽培模式、统一栽培品种、统一投入标准、统一农机生产、统一节水灌溉。二是创新完善科技强农机制。注重科技兴农强农体系建设,在下派117名科技强村指导员的同时,创建了气象信息服务、农民科技信箱等科技服务载体。目前,以5名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核心、百余名市级农技科技指导员为骨干、28名乡镇农技员为基础的新型农技推广培训体系已初步形成。三是创新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把政策激励扶持作为加快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推手。连续五年实施妇女小额贷款政策,平均每年发放贴息贷款3000万元左右。积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不断提高财政补贴标准、扩大保险面积。今年,种植业保险面积达到150万亩,投保率达80%。四是创新完善农机管理机制。把农机的管理维护作为农业生产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制定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章程》、《理事会、监事会工作制度》、《合作社财务制度》和《社员守则》等规章制度,农机专业合作社全面实行现代企业化管理。
* A8 ?+ U* Q* d% ^' E0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