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机遇相得彰 人生大道重担挑 ——在省委政研室“三严三实·政研品质”观点交锋辩论赛上的讲话 (2015年12月30日,根据录音整理) 李 裴
置身这个辩论赛,感受非同一般,非常高兴,很有感触。我认为,组织观点交锋辩论赛是我们贯彻落实敏尔书记关于政研室要“出好思想、出好经验、出好措施、出好干部”的重要指示,“培育政研思维”的一个具体举措,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倡导“三敢三论三提高”的具体实践和生动演绎,更是我们重视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重要体现。有讨论才能有共识,有辩论才能出真知,有争论才会有高论。思想的火花从来都是在碰撞中闪现的,都是在交锋中升华的,搞政研的人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这样的胸怀和气度。敏尔书记要求的“四个好”是我们做好政研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目标任务。今年以来我们开展的“多能一专”六项行动计划,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逻辑起点和目标任务来展开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政研干部“说”的能力、“写”的能力、“思”的能力和“谋”的能力。 今天的辩论赛以“对年轻干部来说自身能力重要还是外部机遇重要”为辩题,形式新颖,组织有序,效果很好,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青春奋进励志课。大家激情投入、谈锋健出,有高昂的情绪、奋进的激情,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和青春活力,让人如沐春风。大家的表现都非常突出,总体感觉是五个好:一是选题好。自身能力和外部机遇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可辩性”很强,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认识。二是形式好。今天这样的形式很适合年轻干部,如果让老同志上去,如果是我上去“辩论”,其他人都不好说了,人情世故多,说话势必会有很多顾虑。在党委政研室举办这样的辩论赛,这种你来我往的气势,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叙事方式,是很少见的。“辩论”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激发我们的活力,活跃我们的思维。三是准备好。大家都很用心,经过精心的准备,比赛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渐入佳境,最后达到高峰式的爆发。有点小遗憾,就是大家都是从一般的观点来辩证,文化脉络的纵深度稍显不够,这也是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如果能有一、两个点,较准确深入地、历史地引经据典,对方要反驳的时候都会有困难。希望大家要加强对历史典籍、名人传记、古诗词等的阅读,培养和强化历史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内涵,看问题才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四是精神好。俗话说“一叶知秋”,看到大家精神抖擞,表情生动,眼睛炯炯有神,所展现出的良好素质、基本能力和精神面貌,反映出了我们政研人的蓬勃生机和旺盛的斗志。我以前在当学生和参加工作以后,也组织过多次类似的辩论赛。我以为,大家在辩论中表现出来的,无论是形象、气质,还是思想、观点,都是我见过的最棒的,非常可贵。五是效果好。比赛开始之前,基层的同志们纷纷要求,多传点照片、视频,反响很热烈,影响非常好。比赛中,大家妙语连珠,意气风发,充分展现了我们政研人的激情。要想干事创业,没有激情是不行的,激情是我们推动工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克志同志就经常强调,要点燃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大家辩论的时候,振振有词,有理有据,思维敏捷,底气十足,这不是一个人的底气,是我们政研人的底气。在这样一种激情和底气里面,体现的是我们政研人“政研无小兵,开口皆将帅”的情怀。 下面,我从一名政研人的角度,谈几点体会和感受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一、辩证看待能力和机遇 自身能力和外部机遇有若干的解释和界定,能力里有机遇,机遇里也有能力,相互之间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在某些时候或某种情况下,当条件和环境发生某些变化的时候,很可能某一方面就会比较突出。在某一个时候,另外一个方面就变成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个辩论中体现得比较充分。对我们年轻政研干部来说,面对事物万象不能切忌简单化,就一般政研工作而言,尤其是不能照抄照搬。要辩证地来看待能力和机遇,既不能盲目地追求机遇,也不能只顾低头走路,不顾抬头看路。事物两相对应才展其长,要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人物里面做对的事情。 以前,我在华东师大读研究生的时候,那种争辩,真的是争得面红耳赤。研究题目是导师提前一个星期出的,一个观点抛出来,大家就会引经据典、纵论古今,群起而“争之”而“斗之”。我的导师徐中玉先生在我的《小说结构与审美》的序言里描述当时的场景:“师兄弟几个,在那里声震捂耳,吵得面红耳赤,甚至是揪住不放”。徐中玉先生感觉非常欣慰。这是年轻人思想交锋和碰撞的一种情景,这样的全情投入,电光火石之间的灵感迸发,很多年轻人的能力都是在这样一种时刻中锻炼出来的,很多机遇也就是在这样一些情景里面、具体每件事里面呈现出来。 自身能力从何而来?宋代理学家朱熹给赵惇(宋光宗)的一份奏疏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就是说虔诚的坚持唯一志向,是读书之本,循序渐进,是读书的方法。人的能力有限,不能分散精力,如果你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就会掉在两把椅子的缝隙之间的地上,红极一时的美国乡村女歌手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有人建议她改变歌唱风格,她告诉别人:一个人用两只手同时抓两只兔子是抓不到的。我们之所以说要切忌“搏二兔”就是这个道理。看准目标后,要坚定不移的朝一个方向努力,在“多能一专”的“一专”上下功夫,净空大法师说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是这个道理。在深入和熏修中拓展思想、精神的境界,自身的能力就会得到较快的提升。 外部机遇从何而来?《西游记》里有这么一句话:“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自身能力和外部机遇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也可以这么理解,你能力强了,机遇自会到来,机遇的到来,也会提升我们的能力。所以,我们年轻干部对知识要有“恐慌感”,对不懂的、不会的、不熟悉的,要像“饥饿充饥”一样去学习。一个鱼缸它只有一尺见方,里面的鱼就只能长这么大,不要在小角落里寻找自己的小感觉,不能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善于打破个人的“小鱼缸”,到江河湖海中锻炼成长,站在前沿,立在潮头,登上高峰,不断放宽视野,定立新标杆,开拓新境界,创新思维,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机遇就会不断的涌现。 二、深刻理解知行合一 刚才大家辩论的时候,有选手提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我们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遵循。12月28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敏尔书记讲话的第二个段落大的标题上就写到“要坚持知行合一,奋发有为谱写五大发展理念的贵州新篇章”。“致良知,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学说的核心内容,“致”,一个含义是达到,另一个含义是推行,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做到知行合一中把自己的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王阳明在给友人王天宇的书信中说,“以不辞险阻艰难,决意向前,别为存心,未免牵合之苦,而不得要耳”,这里的“存”字是存养之意,“存心”二字中包含了贤者“致良知”的功夫,“知”并不是简单的下决心,而是要有“诚意”,也就是要有行动。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终将化知为行,化行为知。 如果真把握了知行的实质,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自有知在。一把锋利的刀,躺在那里不动,如果永远不砍柴,我们可以说它是铁,因为它从来没有体现过一把刀的价值。从“知行合一”的变体“名实合一”的角度看,刀在它的价值没有体现的时候并不能称其为“刀”,可以叫它是具有刀特性的铁。当这个刀在砍柴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刀就等同于“砍柴”,只有刀在砍柴时,它才可以被称为一把真正的刀,在砍柴这个动作没有发生时,“刀”其实不是刀,而是铁。“刀”这个东西和“砍柴”这个动作是如影随形、共生共灭的。因此,我们年轻干部干事创业,不能停留在普通意义上的“知”上,行了才能知,知才能够行,两者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 政研部门做的研究工作,既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也有别于具体的工作部署,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策性研究,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尤其强调“以文辅政”、“研以致用”。因此,我们要针对改革发展中的新变化,敢于研究别人别部门不敢或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敢于提出别人不敢或不便于提出的意见建议。希望我们年轻政研干部勇于投身到火热的社会实践当中,通过身心与现实世界的贴身肉搏来感悟提升自己能力,按照政研自身的一种规律,把握这种规律以后,创造出自己的业绩,实现好人生价值。 三、着力提升能力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研室作为省委“智囊团”和“参谋部”,如何在服务省委决策、精准调研上出成效,怎样推动全面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等工作,能力是基础,是我们整个政研系统的能力,也是我们年轻政研干部的能力。 《易经》有个道理,可简称为“上、止、正”。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经历和重点,单从这三个字的字形结构来看都能体现古人的智慧,以及它们所阐释的人生哲学。“上”是不断的展示出来,不断成长,不断向上走;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就要“止”,当然是因时因势而进,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停止。它是一种方法,包含着方法论的内涵,也就是在什么阶段该做什么样的事,“适可而止”地把你手里的工作做得充分些,细致、精致、极致;最后就是“正”,明确你的方向和目标,要在正确的方向上,正确的目标上。所谓正确的方向,就是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就现在来说,就是要按照中央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包括我们的“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两条底线”等等,要符合这些东西,这是“正”。现在我们年轻干部正处于“上”这个阶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希望我们年轻干部秉持“上”——“我能”的精神,坚定信守和信念,加强学习,不断的展示出来,不断成长,不断向上。 观念支配价值取向,思想决定行为准则。我们年轻政研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把牢政治方向,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只有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上正确把握大方向、大原则,才能干出一番让组织和群众满意的业绩,才能在党的政研事业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磨砺成长、不断升华。 古语说得好,“人之为学有难易事。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敏尔书记要求政研室当好党委的智囊团和参谋部,就是要为党委决策出主意、出点子、提建议。我们如何才能提出好点子、金点子?关键还是要加强学习,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政研工作除了写作,搞调研,与文字打持久战,没有更多的工作内容。欧阳修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写作是靠“写”出来的,写好文章的“诀窍”就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多学、多记、多思、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功到自然成。 现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大量资料,但是如何甄别真伪,如何选择、归纳、提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傅高义先生在写《邓小平时代》时,他说过网上的东西基本不用,所用的材料和文字都要由助手先行甄别。我们年轻政研干部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学习精准性的问题,准确把握信息来源的准确性、时效性、权威性,对新的理念,新的观点,及时、系统的学习。要时刻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新鲜感,有勇攀高峰的决心和毅力,抓住问题,要盯住不放,钻研进取。要实事求是,不但去“求”,还必须求出个“是”,在“勤求”、“力求”,甚至“苦求”上狠下功夫。《荀子》中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也是我经常讲的一个观点,学习三天五天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坚持三年五载,必能水滴石穿、有所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政研室的未来属于你们年轻人,青年强则政研强,你们重任在肩。我们广大年轻政研干部一定要加倍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善于抓住外部机遇,把我们的正能量展示、传播出去,不断展现政研人的精气神和优秀品质。最后,送一首打油诗给大家结束我的点评,“自身能力很重要,外部机遇不可少。能力机遇相得彰,人生大道重担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