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 在全区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创建国家生态区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市生态建设大会和精神,总结分析生态区建设情况,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增实增强创建生态区的责任感。 自2005年1月在全市第一家被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命名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后,区委、区政府在掀起“十一五”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中,审时度势、打造品牌,同步启动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2006年5月组织生态区创建《规划》前期调研;2007年4月委托国家环保部南方环科所编制《老秘网区生态区建设规划》,2008年1月一次性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2009年11月创建规划我老秘网区十四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十一五”以来,区委、区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重要位置,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通过发展新兴特色产业、推进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创新“三管齐下”,坚决打好节能减排硬仗。‘十一五“期间,先后关闭化工企业188家!成为苏北首家“无化区”,全区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4.6%;累计实施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3个,减排化学需氧量2863吨;实施二氧化硫减排项目2个,减排二氧化硫466吨,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污染源普查工作受到国家表彰。二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扎实推进以“六清六建”和“三清一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清水走廊建设铺设供水管道810公里,解决了14.3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疏浚县乡河道1520公里;整治村庄河塘80多万方。发展“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7500座,完成农村改厕5.3万户,在全市率先开展7镇1社区100个行政村国家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2000万元。三是生态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区建成市级以上生态镇8个、生态村40个,分别比“十五”增长了2.7倍和6.7倍。**镇在全市首家通过国家级生态镇初检,**、**、**、**4个镇获得省级生态镇称号,**、**、**、**、**5个村评为省级生态村,**、**2个村已通过创建国家级生态村《规划》评审。四是绿色老秘网建设成绩突出。创成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39家,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6.1%上升到41%。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8%,7个重点镇城镇绿化率平均达53%,全区森林覆盖率由5.1%上升到11.1%,**镇建成省级园林小城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对照国家生态区建设标准,差距还不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建指标差距较大。我老秘网区尽管已有四项基本条件和14项考核指标已达标,但未达标的都是很具体的量化指标,特别是80%的镇(街道)创成全国生态镇(街道)、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森林覆盖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化肥使用强度(折纯)等关键指标,到2012年要全面达标难度很大。二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全区建制镇中,仅有**镇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且规模只有日处理500吨,其他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仍处于空白状态,严重制约了国家生态镇的创建,森林覆盖率是“短腿中的短腿”,距18%的达标率,缺口较大。三是组织推进力度不大。个别镇(街道尚未将创建工作提上重要位置,推进力度和资金投入都不够。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存在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发展,重项目投资、轻环保投入的现象,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环境治理滞后于经济发展,边治理边污染等问题。对于这些差距,我们要充分认识、切实增强加快生态区创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明确目标、突破重点,奋力推进生态区指标体系达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老秘网实际,我老秘网区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国家生态区创建目标。创建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2011年1月-2011年2月,为组织发动阶段,主要是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基础工作;2011年3月-2011年12月。为全面实施阶段,全面启动创建攻坚战,逐项落实创建工作措施,年度通过省级调研考核;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为自查迎检阶段,查找不足,及时完善,力争4月底前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从2012年5月起进入申报考核阶段,区政府向国家环保部申请考核,争取在11月份完成国家调研、考核,年底前获得“国家生态区”称号;2012年12月-2013年2月,为总结表彰阶段,对生态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区委、区政府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生态经济。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战略举措。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了具体部署,要做强新特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优化的良性互动。一要不断壮大生态经济发展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建设一批有机、绿色、无公害“三品”基地,到2012年绿色、有机产品基地增长5%。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园区生态化改造,引导发展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重点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力争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和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各1个。大力培育发展生态旅游、节能环保等产业,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效应明显的绿色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打造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大幅度提高农业单位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和面源污染控制率,推动传统农业生态化。二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认真总结循环经济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规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推行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对严重污染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三要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加大绿色科技投入,大力开发和应用低碳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环境生态修复等技术,努力提高生态环境的科技含量。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更多的创新联盟和合作实体,建设一批能源、环保类科技创新的载体和平台,为绿色生态经济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坚持不懈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完成新的约束性指标任务。节能减排是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核心指标,是刚性的约束性指标。必须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紧抓不放,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打好攻坚战,确保完成市定目标。一要加强污染源头管控。强化节能、节地、节约资源导向,制定并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标准和环保标准,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认真执行规划项目环评制度,严格把好建设项目审批关口。没有通过环评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二要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认真实施非火电行业烟气脱硫工程,加快工业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蟒蛇河沿岸企业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跟踪监管,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使有限的环境资源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进一步加大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重惩非法排污企业。三要从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并把节能减排的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到时间节点。要强化“一票否决制”,加强督促检查,定期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存在问题。 3、全面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努力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加大生态整治、修复和保护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促进城乡环境持续改善。一要切实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城市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加快污水配套管网建设,综合整治并尽早消除城区河道黑臭现象,到2012年城区和镇(街道)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85%和80%以上。突出加强淮河流域及蟒蛇河水污染防治,集中力量实施一批生活、农业、工业和船舶污染综合治理工程。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纵深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加强备用水源地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到2012年,力争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100%,全市无劣五类水。二要巩固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成效。积极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继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四级转运处理,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认真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建立完善新型农村环保体系,引导资金、政策、技术向农村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倾斜。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秸杆能源化利用,积极防治与修复土壤污染。到2012年,建制镇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三要大力实施“蓝天计划”。着力治理工业废气、烟尘、粉尘,加快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和脱硫脱硝减排工程,全面加强机动车尾气、工程施工扬尘等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改善城乡空气质量。到2012年,全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重达到90%以上。 4、大力推进各类生态创建,为建成国家生态市奠定基础。生态创建是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强化“创建为民”导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各类生态创建取得新成效。一要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持之以恒地开展植树造林,重点推进绿色长廊、绿色城镇、绿色村庄和绿色家庭建设。加强生态功能区划管理,重点保护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到2012年,森林覆盖率和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生态区指标要求。二要大力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是决定生态区创建成败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所在。各地要按照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要求,具体排出今明两年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建设方式和资金来源,统筹考虑镇(街道、中心社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共建合用污水处理厂,尽量通过管网联接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营效率,年内完成4镇1社区污水处理片区主体工程及管网建设,到“2012年所有镇(街道、社区)污水实现集中收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要放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效应,继续争取省和国家的支持,确保整治范围全覆盖,构建较为完善的固体废物处置体系,到2012年城区、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0%。三要不断提升生态创建水平。坚持抓基层、抓基础、抓示范,继续大力推进生态镇(街道)、生态村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将生态文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精心组织,凝聚合力,确保生态区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创建国家生态区,是“十二五”期间我老秘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全区上下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强领导,密切协作,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做到“四个到位”。 一要加强领导,确保组织保障到位。创建国家生态区,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有”:一要有创建工作班子。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尽快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队伍,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上下衔接、政令畅通的工作体系,确保对创建工作实施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二要有创建计划。各镇(区、街道、中心社区)、区各部门都要按照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要排细工作日程,排实工作任务,实施挂图作战,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三要有经费保障。经费投入是确保创建的基础,要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办法,多渠道筹措经费。 二要严格标准,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为实现创建工作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建立五项制度:一是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要求,迅速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逐项细化,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将压力层层传递到位,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万众一心保达标”的创建包保体系。二是定期报告制度。各责任部门要在每月初向区创建办报告前一个月工作计划。区创建办要定期召开目标任务完成进度情况通报会,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推动工作。三是创建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指挥部组成人员会议,对当月创建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排找薄弱环节,明确下月度的主攻方向。同时,对一些突击性工作和牵动全局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协调安排。四是督查督办制度。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采取督查、抽查、互查、暗访和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评议等多种形式,加强督查。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进行监督、批评、曝光,并责令限期整改。五是效能监察制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各部门、单位实施全过程效能监察。对区创建办交办事项不办理、催办不理睬、查办无结果的,要及时指正、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要给予严肃处理,并通报批评。 三要齐抓共管,确保协调配合到位。创建工作不只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打总体战。为此,全区上下要树立创建一盘棋的思想,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坚持各负其责,又要注意相互协调,尤其对涉及几个部门的工作,一定要从创建工作的大局出发,自觉跳出部门利益的小圈子,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积极主动地抓好落实。区创建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及时收集情况,掌握进度,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击困难和问题。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凡是创建活动涉及到的事件,任何单位、任何部门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推诿扯皮,保证按期完成创建任务。 四要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到位。创建国家生态区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宣传部门要把创建工作列入宣传重点,制订宣传计划,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宣传资源。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专版,环保部门要建立网站,各村(居)、机关、社区、学校、医院、工厂等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活泼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对生产、生活及城乡建设的实际意义,普及创建知识,倡导绿色文明,树立环保理念。及时了解市民对城市建设和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使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创建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创建的满意率,在全区上下形成人人关心创建、积极支持创建、踊跃参与创建浓烈氛围。 同志们,我老秘网区创建国家生态区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任务艰巨,时不我待,我们坚信,只要大家把思想高度统一起来,把精力完全集中起来,把力量充分凝聚起来,咬定目标、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夺取创建工作的全胜,为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