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肯定一季度成绩,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严峻形势,全区上下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改革创新,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
(一)增速平稳。全区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增速平稳。 (二)产业壮大。①工业经济总体向好。一是支柱产业贡献大。全区规上企业新增14家、达到115家。4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29.2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区规模工业的75.6%。二是外贸出口势头强。实现外贸出口2295.2万美元,同比增长122.1%。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4亿元,同比增长36.1%。三是企业效益整体佳。全区115家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14.3%;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89.3%。②农业生产开局良好。完成农业生产总值9.2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45元,同比增长13%。夏粮夏油丰收在望,畜禽、水产等产量稳中有增。春耕备耕、春防春繁、植树造林等工作有序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步伐加快,新申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有望达到37家,孝感七仙红桃被授予“湖北名桃”。③第三产业持续活跃。一是市场消费需求大。一季度城镇零售额18.5亿元,增长13.4%;乡村零售额1.9亿元,增长18.1%。二是物流产业发展快。南方国际、新都市“铁路港”、传化“公路港”等物流园区项目进展顺利。三是生态旅游人气旺。凤凰天仙城、卓尔风情小镇、丹阳古镇等文化旅游项目加快建设。成功举办杨店桃花文化旅游节。全区旅游接待人数53.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13.4%。
(三)支撑有力。①招商引进质效明显。引进内资项目265个(含续建),新签约项目8个,其中过亿元项目6个,过10亿元项目3个,引进资金70.6亿元,增长44.7%。到位外资600万美元,增长70.5%。②建设投资保持领先。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3亿元,居全市首位。一是民间资本给力。完成民间投资36.3亿元,占全区总投资的66.9%,同比增长53.8%。二是工业投资给力。二产业完成投资22.4亿元,同比增长49.5%。其中,工业投资22.4亿元,增长50.3%,高于全区投资平均增速20个百分点,占全区投资总额的四成以上。三是重大项目给力。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41个,完成投资32.9亿元,增长106.9%,占项目投资的80.4%,比去年同期提高24.7个百分点,拉动投资总额增长42.4个百分点。全区100个重点项目开工81个、完成投资41.6亿元,其中8个项目挤进省级笼子,占全市27个省重点项目的30%。四是园区平台给力。孝南高新区、东山头、汉十三大工业园区产业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园区征地、基础设施、入园项目等加速推进。③财政金融保障增强。全区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超日历进度3.3个和5.9个百分点。一是可用财力持续增强。与2013年全省县域经济20强相比,我区一季度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已超过赤壁、老河口、钟祥、京山4县市;与全省其他7个县改区相比,我区一季度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次于夷陵、襄州。二是乡镇实力持续增强。财政收入超过1千万元的乡镇13个,超过2千万元的7个,超过3千万元的3个。三是金融支持持续增强。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9亿元,比年初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121亿元,比年初增长9.7%。
(四)建设加快。一是南城新区三大组团加快建设。南城新区路网、电网加快建设,城际铁路槐荫、毛陈站前广场已动工,卫生中心进展顺利,行政服务中心项目准备工作就绪、即将动工。二是城乡三类新社区加快推进。探索实行了3种新社区建设模式,33个新社区已全部完成规划,开工建设27个。12个市级重点新社区已批规划11个、1个通过专家评审,均已动工建设,累计完成建设面积141万平方米,建成还建房116栋、56.94万平方米,入住640户,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1个。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改善。“三万”活动、“一线一点”新农村建设、清洁乡村工程取得新进展,107国道北段改扩建、316国道孝南段改建、北京南路等交通设施工程加快推进,碧泉污水处理厂项目即将建成。
(五)活力显现。一方面,加快改革步伐,出台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意见,乡镇财税管理体制改革正在东山头试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省级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和卫生计生、药监、公积金机构改革稳步实施,区农信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即将挂牌。另一方面,坚持创新发展。一是创新思路。提出了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资本化、市场化“六化同步”发展思路。二是创新投融资。发挥长兴投资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完成融资1.6亿元、协议融资5.8亿元,收储土地7宗、2000余亩。三是创新环境。拓展政务服务超市,推行“直通车”、“零距离”服务,加强“三大工程”、中小企业专项等资金调度与管理,区财政列支各类专项资金1亿元,扶持企业33家;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15家企业现场签约,融资额5.02亿元;开展“春风行动”,帮助26家企业解决用工1451人。
二、找准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一)部分指标差于预期。除财政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其他指标均掉日历进度。与县域经济考核要求相比,按照全省新的考核分类,孝南区被列为一类22个优先发展县市区,2013年位列第18位,与发达县市区差距明显(汉川12位、应城16位)。与去年同期增幅相比,GDP低0.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产值低17.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低7.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低5.7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低23.1个百分点。与全市各地增幅相比,大多数指标处于中等偏下位次,其中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位于全市倒数第一、倒数第二位。
(二)工业生产形势严峻。全区115家规上企业28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负增长,29家企业生产下滑,占全区规上企业的25.2%,影响产值1.43亿元。家具、森工产业呈现负增长。全区100家有记录的企业累计用电1.07亿度,同比下降8.4%。一是受行业产能过剩影响。维达一台2万吨纸机处于停产状态,恒安抽纸、卷纸系列产品也已停产,森源纸业3月份停产。二是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与餐饮、娱乐、房地产相对应的家具、木地板等装饰材料需求大幅下降,油烟分离机、太阳能热水器、家具、套装门、室内装饰材料等产品销量减少。三是受资源要素制约影响。全区企业用工缺口3000人以上、占企业用工量的30%,79家中小微型企业资金缺口达7.3亿元,企业普遍叫“渴”。
(三)项目投资增长有限。一是项目个数明显减少。投资3千万元以下的项目减少,导致一季度项目个数比去年同期减少59个,下降37.6%。二是重大项目建设缓慢。全区100个重点项目,还有19个未开工。三是房地产投资增长乏力。一季度全区房地产投资仅增长3.1%,而去年同期增长529.9%。
(四)消费需求喜中有忧。一是餐饮行业整体下滑。限上企业个数与去年持平,规模扩张停滞,其中6家出现负增长,比重高达33%。二是本地消费受到冲击。随着居民旅游购物、网上购物增多,造成消费外流,影响我区本地消费总量。三是专业市场建设滞后。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核心力强的专业市场绝大部分尚未建成,数量少,阻碍了消费品市场的总量扩张和增幅提速。
(五)财政收入压力较大。财政总收入增幅低于全市平均增幅8.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0.2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低于全市平均增幅12.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3.1个百分点。建安房地产行业税收占比高,非税收入增长快,乡镇调税、垫税、预征比重大,财政收入质量不优。一季度税收占比59.9%,落后于汉川、安陆,位居全市第3位,低于全省考核水平0.1个百分点。
三、突出二季度主攻方向,确保实现“硬过半”
(一)突出创新驱动,实现改革突破。一是致力探索创新。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示范园区、国家级第四方物流试点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休闲养老示范基地等试点示范。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镇低效土地再开发试点,解决用地、工业园区土地分户办证、融资等难题。二是加快改革攻坚。以孝商集团为重点,加快企业改革进程;以东山头为试点,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以涉农资金整合为重点,抓好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按时间节点完成农信社改革和卫生计生、药监机构改革。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招商政策,提高招商门槛。抓紧研究制订支持物流、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和新社区建设的政策意见。落实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政策办法,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积极性。
(二)突出产业增效,活跃实体经济。一是抓工业经济调度。逐一分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跟进对策措施,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统筹使用好支持企业发展各类专项资金,全面落实小微企业“政银企集合贷”等政策措施,召开用工对接会和地产品推介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二是抓农业增效增收。继续抓好春耕春播工作,加强农资市场整顿、田间管理和农业技术指导。推进香稻产业工程,落实优质稻种植面积,确保良种覆盖率96%以上。加强春季动物疫病防控, 4月底前完成普注任务。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确保安全度汛。三是抓服务业繁荣。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宏观经济决策等13个领域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培育消费热点。抓好星河天街等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乡镇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巩固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南方国际、新都市“铁路港”、传化“公路港”等物流园区和卓尔风情小镇等旅游项目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突出项目建设,实现后劲倍增。一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主动加强对上衔接汇报,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和申报,确保争取资金、项目有新突破。二是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坚持招大引强,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央企、上市公司和国内大型民企,加紧意向性项目跟踪,着力引进大品牌、大企业、大项目,力争二季度签约过亿元项目8个以上。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6大类100个区级重大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上半年确保地球卫士、西能热电联产等新签约项目开工建设,洁伶一期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华中模具城一期10栋加工区厂房封顶、二期生产区12栋厂房开工,祝站现代建筑产业园实现1#厂房叠合板和内墙生产线试运行,现代森工产业园投产企业达到24家。四是加大民间投资力度。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民生领域投资。
(四)突出城乡统筹,加快一体发展。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重点抓好南城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槐荫组团、澴川风景区等先导性项目,以及城际铁路槐荫、毛陈站前广场建设,加快重点集镇综合整治、“一线一点”建设,确保新型城镇化取得实效。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延伸。推进孝硚连接线、北京南路、316国道外迁线、107国道改造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城际铁路、航空南路拉通等市级重大工程。加快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力争上半年完成16条,年内完成51条。三是加快园区建设。严格执行“三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区乡一体建设孝南高新区、东山头、汉十3个工业新园区,完善开发区例会机制和“园中园”建设管理办法,筹建高新区科技孵化器,使园区成为支撑发展的强劲引擎。四是加快新社区进度。坚持“三先三后”,统筹新社区基础设施、还建房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突出抓好市级12个重点新社区建设,加快施工进度,力争3年内全面建成。
(五)突出民生改善,确保社会稳定。一是推进民生工程。继续加大政府“十件实事”督办落实力度,确保按进度有序推进。抓好“五险”扩面,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加快农村安全饮水、通村公路、农村危桥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基本民生问题。二是发展社会事业。启动中医院综合业务大楼建设,开展“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101小学建设和东山头学校整体迁建,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食宿、淋浴设施。巩固计划生育工作成果,防止出现“反弹”。三是加强社会治理。做好接待来访、带案下访、诉访分离等工作,防止引发群体性矛盾。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开展社会治安“四项”行动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排查消防安全隐患,抓好学生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六)突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一是优服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务中心软硬件建设,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要坚持依法行政,重大财政支出、重大项目实施、重大政策调整严格履行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二是快落实。围绕6大领域改革、3大组团建设、3大园区壮大、7大百亿产业培育、33个城乡新社区建设、100个重大项目推进、2河2湖1库保护、10件实事完成等重点,坚持“三情”结合找科学路径,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只争朝夕抓落实。三是严纪律。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禁令,坚决杜绝铺张浪费行为。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推进“公务卡”消费和公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上。(2014年4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