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泰 廖廷建 高忠怀 三明市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共有30个,分别在1995年、1997年和2005年予以命名。主要包括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风景胜地和展示四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大建设工程、城乡先进单位等,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影响力。为深入了解教育基地建设发展情况,探索做好工作的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今年5-6月,我们深入全市12个县(市、区)对30个市级以上教育基地进行了专题调研,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成 效 三明市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加强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利用好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公民精神力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统筹协调,加强基地的组织领导。一是摆上位置。各地各部门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落实班子成员分工,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形成合力。各地各部门普遍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做好工作,形成合力。三是强化指导。大多县(市、区)注意加强对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在每年进行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检查时,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列为重要内容,通过听取汇报、实地督查等办法,了解和掌握各地工作情况,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提质升级,发挥基地的示范效应。一是征集文物史料。多数基地能认真研究自身的历史沿革、馆藏史料,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深入挖掘各种收藏线索,广泛收集文物史料,尽力增加基地的馆藏量。着力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通过对馆藏文物史料内涵的深刻提炼,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激励。二是改进陈列方式。许多基地十分重视抓好基本陈列,能积极借鉴省内外著名历史文化场馆、纪念设施的布展经验和展示方式,通过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景观等形式,运用多种手段,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更多的信息,努力增强文物展示的现场效果。大多基地拥有自己资料丰富、独具特色的基本陈列,展出的史料忠于史实,实物有出处、数字有佐证、事件有依据,并坚持不断充实,常办常新,使之成为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三是完善规章制度。一些基地能认真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工作考核细则、工作人员经验交流、培训规划等管理规章,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不少基地认真制定完善门票优惠办法,对大、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对现役军人、老年人和残疾人参观给予优惠。四是健全档案资料。多数基地注重档案建设,对基地的概况、建设规划、相关图片、音像资料及时整理、建档,并实时记录参观活动情况、工作计划、总结和各项统计数据,优化整合了宣传教育资源。 重社会效益,增强基地的教育效果。一是承办社会活动。多数基地能利用传统节庆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有针对性地设计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部队官兵、学校师生、团员青年、市区居民、景区游客等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纪念和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举行入党入团宣誓、成人仪式等,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陶冶爱国主义情操。二是开展结对共建。各基地大都有一些联系比较固定的共建单位,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行业窗口等,这些共建单位与基地有协议、有计划、有活动,互相支持,互相合作。一方面,使基地借助于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了自身建设;另一方面,也使共建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深化。三是延伸教育范围。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大部分基地改变过去坐等观众上门的方式,积极与机关、企业、街道、社区、学校、部队、农村等基层单位联系,定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定期组织巡回展览,送展上门、送教上门。这种办法既解决了基地自身场地限制问题,又解决了这些单位在组织上、交通上及时间安排上容易出现的矛盾,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普及、深入,扩大了教育范围,提高了社会声誉。 抓重点环节,夯实基地的工作基础。一是培育队伍。多数基地配有管理、讲解等工作人员,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练兵、组织学习考察等方式,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一些基地积极对现有资源、资料进行挖掘、整理,进行认真“包装”,设计制作精美的宣传材料,并针对参观学习的不同人群撰写详实生动的解说词,有效开展讲解工作。二是整治环境。多数基地注重加强场馆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净化、绿化、序化、美化环境。大多基地在主要入口处设置了市委、市政府的命名匾牌,并在当地交通要道、基地周边设有基地指示引导标志,一些基地还设有观众服务窗口等设施,方便群众接受学习教育。三是保障经费。部分县(市、区)把基地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各级财政拿一点、职能部门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