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及范围
我国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根据上述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行业范围可分为文化产业主体和文化产业补充两个部分。前者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的活动;后者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如工艺品等)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按照上述行业范围,文化产业也可分为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三部分。
二、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世界经济强国的文化产业大多数达到了GDP的10%以上,意大利甚至达到25%。文化产业也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活跃、增长最快、最有前途的产业。国际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势头迅猛,而且呈现一定的发展变化。
1、文化产业与最新科技联姻催生新的形态和形式。九十年代以来,以数字通讯、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最新科技与文化产业的不断融合产生新的形态、形式。互联网载体的出现,带来了网络文化、博客、虚拟生活等新型文化现象,推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数字通讯的出现促进了全球数字内容产业的兴起。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开始兴起包括网络服务产业、数字游戏产业、电脑动画产业、数字影音应用产业等为主的数字内容产业群。韩国早在2001年专门制定“数字内容行动计划”;日本在2002年启动“信息化日本”计划。近年来,以依赖计算机模拟技术而发展起的新兴媒体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所熟知的电影《魔戒》、《侏罗纪公园》等均是这一产业的成功典范。
2、文化产业的创造性、创意性成为主要推动力。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将崇尚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创意产业作为地区的战略性产业加以推动,已经表明文化产业中的创新性已被认为最具活力和能动效应的元素受到广泛关注。新加坡早在1998年就将创意产业定为21 世纪的战略产业,出台了《创意新加坡》计划,又在2002年9月全面规划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香港也在2002年9月推出研究报告全面梳理了香港的创意产业的现状;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政府也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研究和规划。英国的创意产业在2001年产业增加值已占GDP的比例超过8.2%;澳大利亚1999年创意产业已占GDP的3.3%。
3、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转移成为主要交易形式。文化产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内容上,报纸、图书、杂志、电视机、网络之不过是物化的载体,因此文化产品的交易主要是知识产权的转移,一些国家提出的版权产业就是基于这样的特征。瑞典、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很早就将版权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评估。《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业:2002年报告》中指出,美国的就业、经济增长和外贸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以版权为基础的文化产业,版权产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方面起的作用超过了其他很多传统产业。
4、垄断化、集团化成为产业组织主要形式。文化产业内的竞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日趋激烈,文化产业企业集团化、行业结构寡头垄断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据统计,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世界95%的传媒市场,其中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媒体垄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市场。在全球最大的五家媒体集团中,如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其下属有几百家公司,发行的杂志超过60种,市值最高曾达到数千亿美元,不仅横跨了传统娱乐媒体的多个领域, 2000年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更使公司进入了新型的媒体领域——互联网。集团下属的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华纳唱片集团、CNN新闻台、《时代周刊》、《财富》杂志、《人物》杂志等在各自的领域中都首屈一指。
三、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随着我老秘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强,相应地促进了我老秘网区文化市场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我老秘网区文化经营单位320余家,主要集中在文化服务业,其中音像制品零售、出租35家,印刷企业26家,网吧28家,歌舞厅、卡拉OK厅19家,电子游戏22家,音乐酒吧茶座25家,报刊图书销售网点32家,艺术培训20家,美术字画社17家。随着东部城区大开发、大建设的浪潮,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娱乐行业在东部落户。中心城区投资超百万的网吧6家,年收益近140万。歌舞娱乐行业通过引进、改扩建等形式过百万4家,年收益500万以上。游戏行业引进2家大型仿真模拟电玩城,年收益近80万。
2、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我老秘网区现有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各一座。文化中心占地2000㎡ ,有200㎡多功能厅一间,160㎡排练厅一间,教室20余间,可供600人进行文体活动和艺术培训。文化馆占地面积200㎡,建筑面积400㎡ ,是国家文化部评定的二级馆,担负着全区群众文艺的创作、培训、辅导和研究任务。图书馆是国家文化部评定的三级图书馆,馆舍面积300㎡,是东部城区唯一对社会开放的公共图书馆,现有藏书2万余册。09年,规划建设一座具有地区性标志大型多功能文化体育中心,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启动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老秘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实力的迅速增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无房站建设2个,不达标站建设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普及达标率100%,村文化室建设普及达标率100%。新增农家书屋19个,基层流动图书室10个,新添置图书23000册,比原计划提前3年完成市级下达的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率先完成区级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任务。
3、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由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为主构成的“核心层”,逐步向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为主构成的“外围层”发展。多年来,我老秘网区始终坚持“建设特色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连云港之夏”海滨旅游文化名片,“海滨广场文化活动”地域文化品牌,成功地举办了7届大型海滨广场文化艺术节,7届“连云港之夏”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我老秘网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目前,新一轮旅游景区的开发,后云台灵山幽谷新优势的构建,将打造海滨旅游新一极。
4、群众文化的兴起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20世纪50年代至今,连云区文化馆、站、少儿艺术学校常年举办美术、摄影、书法、舞蹈、声乐、器乐、戏剧、文学创作培训班,每年培训达6000人次。连云区文化馆“红领巾书画院”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文化团队。在建设文化强区的大格局中,各馆站配合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法制、财务、航海、养殖、果树栽培、外语、新闻报道等实用技术培训,接受培训人数达5.2万人次。由各文化馆、站和文艺骨干组建了新的业余文艺团体30多个,遍布全区各乡镇和社区,主要演出形式有淮海戏、话剧、高跷、花船、蛤蜊舞和全锔锅挑等。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兴起为繁荣我老秘网区的群众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一直把文化作为消费性事业,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忽略文化的产业属性和经济效益,受行政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诸多因素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不足,观念不先进。许多人把文化产品仅看成是精神产品,而忽视其商品性;把文化工作看成是社会公益事业,而忽视其经营性。文化事业是公益性的,由政府无偿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消费,以实现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而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以实现利润为目的,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注重追求经济效益。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正是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忽视了文化本身的内涵和产业性质,把文化产业当作文化事业特别是当作公益性文化事业,没有确立起文化产业应有的战略地位,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的深层次原因。
2、文化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体制改革滞后。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管办合一的现象,政府管得太多、太死,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本位思想严重,没有区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没有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推进文化的产业化经营,造成文化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低,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文化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产业优势,严重制约了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统一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低水平。“小、散、乱”的状况比较突出,市场培育仍处于自生自灭阶段。由于缺乏统一和宏观的整体规划协调,从而形不成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资源优化配置,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和资源浪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文化基础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