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稿形成的过程 ——思考、起草、修改的关系

[复制链接]
李云志 发表于 2011-10-27 16: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何新国& O( A2 k# G) f! M) t
; h9 l& V+ Q: f: g
  文章是怎么来的?好文章是怎么来的?一般人对此回答分别都是两个字,即“写”和“改”。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样回答也没有什么错。但是,他们只看到“写”和“改”等动作的外表现象,而忽略了思考在文章形成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如果简单地进行区分,文章形成的过程一般包括思考、起草、修改等三个基本环节。有人特别强调修改环节的作用,于是就有“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流行说法。有人非常重视起草环节,一挥而就、倚马可待、下笔如有神等等都是形容会写。会写也好,会改也罢,不过都是表面现象,其内在的本质的核心的东西在于会思考。可惜在现实当中,很多人从事机关文稿起草,或者讲授机关文稿写作,恰恰都忽视了思考这一最为重要的环节,甚至于根本就没有把思考作为一个重要环节从文稿形成过程中独立出来,因而思考在机关文稿写作过程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也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人因为不明了机关文稿写作包括思考、起草、修改这三个基本环节,所以在实践中无法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于是困惑、问题、艰难也就接踵而来。
& `$ q( ^. O- ?, V7 r' Z  r3 e* |: ?( M. N; X2 G2 x
  第一,起草进展缓慢。有一位同事曾经痛苦地告诉我说,面对电脑屏幕一整天,两眼发黑,脸颊发麻,结果一个字都没有写出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于是我建议他,先思考清楚,深思熟虑之后,再到电脑上面起草。若干年后,他还认为我的方法很管用。其实当时他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没有先思考后起草,而是边思考边起草,把思考与起草这两个环节混淆叠加在一起,结果既不利于思考也无助于起草,进展缓慢、效率很低也就可想而知。思考是脑力劳动,在于谋篇布局、运筹词句;起草是体力劳动,在于组织文字、落实思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只有先深思熟虑,才可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可是日常工作中有些同志不习惯先思考后起草,或者不愿意在思考方面先下苦功夫,只要接受写作任务,就立即面对电脑,边想边写,想想停停,写写停停,往往一篇文稿旷日持久,久攻不下,最后甚至于连自己都有些厌烦。如果改变策略,先进行深入思考,把文稿思路、结构、词句都充分地思考清楚,可以在笔记本上列提纲,可以在草稿纸上打草稿,也可以打好腹稿,思路清则笔底轻,最后不就是在电脑键盘上打字吗,没有什么复杂和艰难的嘛。因此,文稿起草完全可以成为一件极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
/ b5 m' M4 j# d: p% u: ]( f  E
7 e. D0 s: L% u- p# X  第二,耗费时间修改。我把机关文稿形成过程分为思考、起草、修改等三个基本的环节。在时间分配安排上应该是由多到少,而有些人做法恰恰相反,是由少到多,思考花费的时间很少,就急于动笔起草,成稿之后才发现稿子很不成熟,于是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文稿修改。经过反复修改,文稿得到充实和完善,然后就以此证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传统观点。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还算不错。事实上还有很多人由于事先缺乏深入思考,就匆匆忙忙动笔起草,结果搜索枯肠像挤牙膏一样勉强成文,由于基础不够好,这样的文稿只能由领导在审签时进行完善,毫无疑问地增加了领导审签文稿的负担。经过领导层层把关,文稿定稿时肯定也是好文章,如果硬要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也未尚不可。果然如此,则反过来只能说明文稿原来的基础不够好。总之,在电脑上起草,不过是打字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真正决定文稿质量的不是你打字的速度如何,而是你事先思考的程度,包括高度、深度、广度等等,所以,思考才是文稿形成的基础和关键。换句话说,好文章既不是写出来的,更不是改出来的,而应该是想出来的。我担任综合处处长之后,写作一篇文稿,一般要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思考,起草的时间占到三分之一不到,完稿之后在复读两三篇时一般只作个别文字修改,所以修改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 Y; q" O# o. W5 H& G0 @7 v1 G;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r. [' n2 h- s. ]* F# \$ f8 E, F- h
  我并非聪明之辈,但敢于吃苦、肯下功夫。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己用得好,但对于别人则不敢说一定有用,于是我总想找到一些依据,最好是名家的言论,可以为我的方法提供支撑。后来,我不但找到了佐证,而且找到了很多,这里举三条作为代表。一是戴表元“三番来者”说。戴表元(1244-1310)是宋末元初著名文学家,浙江奉化人,以文章名重东南。他作文工于立意,即使别人做烂的题目,他也可以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有人问他秘诀,他强调动笔之前要反复思考,提出了“三番来者”说。意思是说,开始思考时,你最容易想到的思路,也是别人最容易想到的思路,所以多数是一般化、大路货、老一套的东西,没有什么新意,应该抛弃不用。继续往下思考,第二番想到的思路,就会比较深入,刚好接触事物本质,但是不能浅尝辄止,还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第三番想到的思路,就不是停留在事物表层的东西,而是深入到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有新意的精彩独到的见解,然后才可以起草。“三番来者”说,要求在起草之前进行反复思考,这就是强调思考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二是苏轼“三了”说。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著述甚丰,十分重视动笔之前的思考,他在《答谢民师书》中说,“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辞达。”这里明确地提出了“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了然于手”即“三了”说。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杭州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曾经跟随本科班四年级的学生一起选修系主任吴熊和先生唐宋词研究的课程。论辈份,我应该称呼吴先生为师叔,他与我硕士导师陆坚先生,还有当代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都是一代词宗夏承焘教授的入室弟子。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词学家,其力作《唐宋词通论》此时已经蜚声海内外学术界,他讲课采取漫谈的方式,非常生动活泼。苏轼“三了”说,我是在选修课内听到吴先生讲过之后再去查找原文的。吴先生讲得通俗易懂,大意是说,只有心里先想明白了才能够用嘴巴讲得清楚,只有自己嘴巴讲得清楚才能够用笔写得出来。这是苏轼留给我们的一条宝贵经验。有的文章没有写好,思路不清、结构混乱、词不达意,归根到底还是对于需要表达的事理缺乏深入思考。反过来说,作者文章写不好,肯定也讲不清,原因是脑子思维混乱。三是苏轼“胸有成竹”说。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成语“得心应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 h$ Z" N+ h: b8 d" Q2 q9 ^1 Y. N: I7 W3 n, P( c) k  S
  机关文稿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思考、起草、修改是形成文稿的三个基本环节,其中思考是形成文稿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思考不仅是阅读别人文章的方法,也是自己写文章的方法。经过对某个题目的深入思考,要拿出明确的思路方案,回答好“写什么、如何写、为什么”等三个基本问题,不仅要说服自己,而且要能够说服别人。思考得全面、深入、独到,做到别人“心底有而笔底无”甚至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写作起来才会随心所欲,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 z: H1 K& o0 M(2011年5月13日深夜完稿,14日周六早晨修改发布。如果有明显错误,敬请指正为盼!谢谢!)
6 \3 w( |& a6 \. w) z
标签:讲话稿领导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精彩评论13

正序浏览
522714115 发表于 2023-2-28 21: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第二,耗费时间修改。我把机关文稿形成过程分为思考、起草、修改等三个基本的环节。在时间分配安排上应该是由多到少,而有些人做法恰恰相反,是由少到多,思考花费的时间很少,就急于动笔起草,成稿之后才发现稿子很不成熟,于是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文稿修改。经过反复修改,文稿得到充实和完善,然后就以此证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传统观点。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还算不错。事实上还有很多人由于事先缺乏深入思考,就匆匆忙忙动笔起草,结果搜索枯肠像挤牙膏一样勉强成文,由于基础不够好,这样的文稿只能由领导在审签时进行
 
李仿宝 发表于 2014-11-9 18: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思考才是文稿形成的基础和关键。换句话说,好文章既不是写出来的,更不是改出来的,而应该是想出来的。我担任综合处处长之后,写作一篇文稿,一般要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思考,起草的时间占到三分之一不到,完稿之后在复读两三篇时一般只作个别文字修改,所以修改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 X- X4 {8 Q, U4 i) F- D2 r  a. c0 q+ h# s
 
lx_10651 发表于 2015-11-3 09: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了然于手”即“三了”说。只有心里先想明白了才能够用嘴巴讲得清楚,只有自己嘴巴讲得清楚才能够用笔写得出来。
 
阳慧萍 发表于 2023-2-10 15: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并非聪明之辈,但敢于吃苦、肯下功夫。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己用得好,但对于别人则不敢说一定有用,于是我总想找到一些依据,
 
colean666 发表于 2022-10-18 10: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耗费时间修改。我把机关文稿形成过程分为思考、起草、修改等三个基本的环节。在时间分配安排上应该是由多到少,
 
老猫 发表于 2014-4-19 08:1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为何老师创作《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时的初稿,成书后作了修改完善。
 
pouyangzl 发表于 2014-11-22 16: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刚接触公文写作的新手,缺少的是思考,常常无从下笔!
 
gm0759 发表于 2014-11-9 19:16: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刚接触公文写作的新手,缺少的是思考,常常无从下笔!
 
程曦 发表于 2015-5-11 19: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要千锤百炼、字斟句酌。多一字嫌多,少一字不足。
 
小魏 发表于 2014-11-20 09: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文章,使我们对文稿形成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Alex_1626608174 发表于 2014-4-16 22: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和事例相结合,写得很生动,学习一下
 
Ares 发表于 2014-10-23 13: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篇文稿的形成,均系思考、修改之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1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