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传达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和部署我老秘网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可以说这次会议也是我老秘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动员会,誓师会。刚才,继敬同志传达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下面,我就我老秘网市今后的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也提出过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当时是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来描绘新农村的前景的。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又提出过建设新农村的口号。这次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将其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信阳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大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困难与希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一)有良好的外部条件 从总体来说,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再次强调了统筹城乡发展等要求。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势;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区、各部门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认识趋于一致。一个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氛围正在全国逐步形成。 第二,我国已经开始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2005年3月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持续加大减免征农业税的力度,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已经达到28个,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推广良种和购买农机具实行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实行“两免一补”(即免交杂费和课本费、补助寄宿学生寄宿费),使更多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能够上得起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的状况;实行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使计划生育更能得到农民的欢迎和参与;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和产粮食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了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和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这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符合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已经对解决“三农”问题产生并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坚实基础的,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促进作用。 (二)有一定的自身基础 经过近几年,尤其是“十五”期间的发展,我老秘网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大幅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市农业生产持续增长,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度增加。2005年,全市①粮食总产量 424.4万吨,②肉类总量57.3万吨,③禽总产量20.7万吨,④奶类总产量0.3万吨,比2000年分别增长16%、34.4%、40.1%和243.3%,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544公斤、73公斤、26.4公斤和0.4 公斤,比2000年分别增长13.6%、30.8%、36.8%和300%。在农产品生产总量增加的同时,农业生产效益同步提升,200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31.6亿元,农业增加值135.6亿元,较2000年增长50.9%和47.2%。二是农业结构明显优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加快。经过五年努力,全市农业结构明显优化,农林牧渔业结构从2000年的56.7:7.1:31.1:5.1,调整为2005年的52:6.7:35.6:5.7,粮经结构由2000年的72:28调整到2005年的62: 38。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产业迅速膨胀,至2005年,全市1000亩以上规模的生产基地达1720个,总面积 440万亩;以基地为依托的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5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6家,市级38家,带动近100万农户从事相关生产;龙头企业的壮大,带动了品牌经济的形成,目前全市拥有无公害生产基地 51个,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4个,获原产地标记注册的有19个。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展顺利,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十五”期间,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面积达30多万亩,其中,发展“猪—沼—果”、稻田生态养殖、庭院生态—观光休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生态农业技术模式近10万亩,建立了20多个大、中型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示范园区。对12个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基本农田、渔业养殖水域等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评价。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得到全面发展,全市完成退耕还林34.07万亩,建成沼气池1.38万口,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正在改善。四是科教兴农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有所增强。近五年来,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围绕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先后引进推广了20多项适用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科技贡献率由“九五”时期的 35%上升到40%左右。促进了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五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税费改革由禁止乱收费到取消统筹再到免征农业税,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特别是2004年以来出台的关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2500元以上,比2000年增长580多元,增长近30%。六是劳务经济进一步发展,转移规模显著扩大。2005年全市外出流动人口252.4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12万人,较2000年增长112%;年度劳务总收入达123亿元以上。外出务工人员截止2005年底回乡创业人数达15000人,带动26.8万人就业,促进了十几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走出区域市场,活跃了区域经济。 (三)有不少实际困难 一是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我老秘网市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农业产业的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不多,区域经济内部自我发展、壮大、积累的能力不足。二是新农村建设的起点较低。在一些发达地区,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规划、建设现代小康村。而我老秘网市尚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在广大农村,人畜混居、民居分散、村庄杂乱等现象普遍,文化、教育、医疗等事业发展极不均衡,新农村建设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三是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我老秘网市是一个相对贫困的革命老区,市财政每年缺口近30亿元,基本上是“要饭”财政,在各县区财政也大都是入不敷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可能不足。四是主体自身能力有限。我老秘网市农业综合配套体系依然薄弱,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民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性收入,文化素质较低,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等的制约,集体意识淡薄、组织化程度较低等主体性问题可能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二、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农村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动态概念。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新农村这个提法曾多次出现在党的文件中。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要求。新农村的“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一是要认识到这五句话比过去我们讲的“三农”工作内涵更加丰富,全方位、多层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五句话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它既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也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 二是要认识到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和系统工程。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互为因果的概念。发展农村生产力,离不开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相应的社会事业作支撑;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一致。这些方面必须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三是要认识到这五句话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五句话仅仅指明了方向,都没有提出具体要达到什么程度,这是由任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对于不同的发展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新农村建设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全省不可能有一个通用的标准,各地也不应划定统一的标准。因此,必须分阶段,分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地提出要完成的任务,既不能等待,也不能一窝峰,简单化、片面化。 四是要统筹兼顾,摆正这五句话的关系。“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是首要任务,只有生产发展了,其他四项才有物质支撑。“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目标,让农民拥有更多的财富,过上更加宽裕的生活,这是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这一条,其他各项也就失去了意义。“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没有精神文明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新农村的成果将难以巩固。“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它意味着使农村的环境明显改观,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它意味着使农村的民主管理不断发展,使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机制得到落实和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还是发展问题、经济问题。无论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居住环境的改善,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还是塑造良好的乡风民俗,都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在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福利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将目前还相对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三、要突出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十个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何处破题,用什么推动,至关重要。当前,关键要破解“十个难题”。 (一)抓好产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产业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前提,只有选准、做大、做特一个好的富民产业,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来思考和把握农村产业发展问题。首先要选准发展路子。村级要想选准产业,立足本地实际是前提,发挥自身优势是基础,紧盯市场变化是关键。有许多村也曾经领先一时,但由于没有紧盯市场,最终还是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淹没了。实践证明,选准产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要选准又要随时调整,才能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前一段,我安排市政府办公室组织人员到外地部分先进典型村进行了一次考察学习。他们发现,广西恭城县西岭乡大岭山屯的发展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大岭山屯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岭山人由“山下种粮”到“山上种果”到“山外办节”,既立足自身资源,又紧盯市场,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好路子。我老秘网市的一些专业村在茶叶生产、规模养殖、花卉种植等方面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下一步还必须紧跟市场步伐,进行适时的结构调整和功能转移,才能久立不败之地。二要膨胀产业规模。就是要走产业规模化、一体化的路子。要做大产业规模,必须推行标准化生产。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整齐划一,实现集约化和程序化,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益。例如,日本的茶园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茶树的株距、行距、高度等全部一致,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提高生产效率。新农村的产业化应该是高标准的产业化,首先就要从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做起。做大产业规模还必须发挥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华英集团目前已形成年加工7000万只鸭的生产能力,带动农户3万户,有力地促进了信阳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今后还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扶持这类企业做大做强,并努力催生出更多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三要彰显品牌特色。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市场,必须做特产业,让特色放大、放亮,用鲜明的特色来吸引消费者,赢得市场。围绕特色,我老秘网市大有文章可做。我们通过开展农民工培训、双向维权、金桥工程、回归工程,信阳劳务在全国创出了品牌,叫响了名气,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称赞。以魏青刚为代表的信阳务工人员不仅创造了信阳劳务经济的品牌,也树立了河南务工人员的新形象。我老秘网市的生态经济、红色旅游等优势得天独厚,已经开始彰显独特的魅力,只要让特色更亮就能形成更大的生产力。就目前而言,信阳的产业优势在农村,我们一定要顺势而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努力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市县乡三级一定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重视起来,结合乡级政权的换届,进一步把基层政权,尤其是村级组织建设好。关于农村班子建设,首先要选好班长,增强号召力。要选得宽,解决好选拔对象问题。要从农村技术能手、致富能力、企业带头人和回村复退军人、大中专学生中选拔培训村支委带头人,要把农村文化程度高、品质优秀、综合素质好的年轻人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选拔到村支部领导岗位上来。要选得好,解决好选拔方式问题。既要坚持政策原则,依法选举,又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要选得准,解决好选拔标准问题。具体地讲,就是要做到“双强”,即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动群众致富能力强,前者体现了才,后者体现了德,做到了“双强”,也就真正具备了一个优秀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的资格要求。二是配强班子,增强凝聚力。当前,一些村级班子领导带动作用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班子内部不团结,内耗严重。人心散了,也就很难有凝聚力,因此,村支部成员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团结协作,切实增强凝聚力,把思想统一到谋发展的主题上来,把精力投入到促发展的工作中去。三是端正班风,增强向心力。要牢固树立为公、为民之心,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在村里重大事情的决策上,坚持以大多数人利益为重,充分发扬民主,做到了解民心、听取民意、体现民愿。四是充实班费,增强战斗力。就是着力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基层组织要着眼发展,立足发展,加快发展,带动群众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目前,我老秘网市村级班子普遍存在欠债较多、村干部工资难以保障、组织运转困难等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各级党委、政府既要切实关心并帮助解决村级班子的现实问题,又要积极引导村级班子,实现自我发展,逐步扭转被动局面,走上组织健全、经济发展的良性道路。 (三)做好村镇规划,为新农村建设绘就发展蓝图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当前,我老秘网市农村建设规划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在我老秘网市广大农村的建设中真正具有规划观念的不多,许多群众依然认为盖房建设是自主自愿的事情,随意性很大,基层监管部门也是走走过场,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和负起责任。这次办公室的同志到沿海考察的村无一不是高标准规模建设的村,许多村的规划方案都是由同济大学等专业院校设计的,有的甚至远高于城市建设的标准,而我老秘网市农村某些已经实行规划的地方也只是实行住房集中连片、成行成排等,距离美感、实用、科学等高标准相差甚远。不客气地讲,以前规划的落后给现在的建设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目前,我老秘网市农村建设普遍存在“散、小、乱”的通病,突出表现为村庄规模小、布局散,建房频率快、形式乱,设施配套难、效用低,重复拆迁多、矛盾大等问题,造成了土地浪费严重、基础设施不配套、“脏乱差”现象突出,不少地方“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我们必须增强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缺的不仅仅是资金,还必须首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我老秘网市实施的村镇规划,必须遵循五个原则:一是统一性原则。包括整体统一和局部统一,要保证整体的连贯和局部的顺畅。规划一经制定,就要严格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要以强硬的措施保证整体规划的推进,坚决避免任何形式的自作主张和各行其是,确保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和长期性。二是前瞻性原则。制定农村规划必须着眼长远,具有超前意识,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工业化、城镇化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突出重点镇和中心村的建设。我老秘网市目前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编制规划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能片面追求水、电、路的通村率,而要以集约实现节约。三是科学性原则。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现状、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等特点,因地制宜、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避免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四是包容性原则。规划要突出农村特色,便于农民生产生活,注意保护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突出地方特色和民俗特点,不求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五是整合性原则。要注意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和力量搞好村镇规划。各级政府要把村镇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千方百计保证村庄和农户建房规划所需资金。在此基础上,要迅速高效地启动今年的“百乡千村”编制工程,市直规划、农业等部门以及各县区要将此作为一件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四)深化土地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土地是农民的立命之本。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基本稳定,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缺陷。一方面,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更为强劲,建设占地增长较快,造成了耕地的逐年减少。据统计,从1997年至2003年七年间,我国耕地共减少了1亿亩,占全国耕地5%以上。同时人口在逐年增加,每年都增加人口1000万人以上,而且这种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尽管这一问题当前在我老秘网市还不是很突出,但我们一定要超前预见未来工业化和农村集约化经营进程加快所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政策体制上的缺陷逐渐显露。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利于土地承包、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土地征用,容易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不利于调动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也不便于农业机械化和土地规模经营。我老秘网市也面临着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和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问题。搞好农村土地改革和利用,一是要集约。切实加强政府引导,注重对土地集约利用与控制,积极实施“工业进园,农业进基地、住房进区”的战略,实行土地利用优惠政策,使农民对土地有更多的自主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我老秘网市外出务工人员多,为防止土地撂荒问题,要进一步做好土地转包承包工作,鼓励种田大户和农村能人承包土地和经营土地,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土地价值的有效发挥。二是要节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方针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改造可利用土地,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现有资源不浪费。土地部门要继续实施土地“五项整治”,确保土地占补平衡。三是要协约。注重引导土地流转,加快建立土地使用流转机制,通过协商形成土地经营利用的合同,将土地征用制度导入市场机制,逐步将强制性征用转变为交易性市场购买行为,防止把土地的有序流转演变成对农业用地的变相乱征乱占。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按照缩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办法、拓展安置途径、规范征地程序的要求,探索以土地换社保、以土地换产权、留地安置等办法,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 (五)加强文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精神推动的重要作用。要搞好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做好三项工作,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发展农村教育,把农民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受体变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以往开展的包括送书籍、送电影、送科技等在内的所有“送文化下乡”活动,都是由政府主导,以政府为主体,以农民为受体的。这种“送”与“受”的关系,是由文化建设农村滞后于城市的现实所决定的,其根源在于农村教育的落后和农民知识水平的低下。据调查,我国农村中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在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大专以上只有0.5%。这必然导致他们在文化建设中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繁荣农村文化。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二是转变传统理念,把向农村“送”文化变为在农村“育”文化。我老秘网市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整体建设的落后无需回避。但是应该看到,广大农村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其作用不可低估。东北农村的艺术形式“二人转”,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大雅之堂”,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这就是很好的例证。我老秘网市是一个乡土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市,如皮影戏、旱船表演、剪纸艺术、民间歌舞等,不仅为当地人民所喜闻乐道,而且在全省乃至省外都有一定影响。这说明我老秘网市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已有相当的基础,依托现有资源,我们一定可以大有作为。今后,在向农村“送”先进文化、现代文化的同时,还必须大力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在农村大力培育本土文化,努力叫响地方品牌。三是提升档次品味,把农村文化娱乐变为农村文化经济。要建设好农村文化阵地,就决不能满足于小打小闹,而要努力提升其档次和品味,打造品牌,做出规模,把传统农村艺术表演自娱自乐的功能变为繁荣市场经济的功能,把文化娱乐变为文化经济。豫剧大师常香玉带领自己的豫剧团,靠演出收入为祖国捐献飞机。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老秘网市每年的茶文化节上地方文艺形式的演出,以及全市各地的农村庙会民间艺术表演,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新县目前有多个民间剧团,这些民间剧团,既繁荣了农村文化,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今后还必须不断在提升档次品味上下功夫,努力探索一条“以演出筹资金,靠建设促发展”的路子。 (六)加强环境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充实丰富内涵 建设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任务,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村容整洁”的具体要求。信阳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生态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资本,保持生态环境良好,构建和谐信阳不仅是对我们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发展的目的所在。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长期任务,必须从改善生态、生活、生产环境入手,把环境作为建设的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一是要改善生态环境。坚持走生态富民的路子,把生态建设和富民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植树种草,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积极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好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建设,为建设高标准农田营造良好生态屏障。二是要改善生活环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提出了“建设新村镇”的目标,要围绕农村“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改塘、改灶,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开展村庄整治活动,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程,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今年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中,有两件就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如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3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羊山新区供水工程;完成1020个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建设,完成平桥肖店大桥建设,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确保这些任务顺利完成,不断改善我老秘网市农民的生活环境。三是要改善生产环境。一方面要下大力气优化农村生产软环境,重点是加强政策扶持,解决农民生产贷款难问题;加强科技服务,解决动植物防病治病难问题;加强市场监管,解决农资打假难问题。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村生产硬环境,加强农村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七)减少农村人口,为新农村建设缓解瓶颈制约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影响中国发展的战略问题,而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和人口大市,当前我老秘网市的农村人口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农村人口增长快。2005年我老秘网市总人口为787.5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71.3万人,占72.5%。“十五”期间,我老秘网市人口平均每年新增4.4万人,其中绝大部分在农村,农村人口的增长遏制成效不明显,农村隐瞒新增人口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在生态、能源、资源、社会稳定等方面给我老秘网市带来了较大压力。二是人口质量提高难。据统计,目前我老秘网市农村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半文盲约占四分之一以上,总数超过140万人。三是性别比例不平衡。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性别比达116.9:100,远高于国际认同的最高警戒线107:100。当前,新生儿性别比失衡的问题。在我老秘网市农村也比较突出。实践证明,如果不重视人口问题,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成果将远不能满足增长人口的需要。建设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人口过多、素质过低的问题,在减少农村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上下功夫。一是控制人口增长。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人口计生法制宣传,提高执法水平,严格公正执法,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要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农村传统生育观念。逐步建立农村保障体系,增强农民对医有所保、老有所养的观念,用完善的保障制度改变人们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二是转移人口进城。坚持走非农化之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城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能力。打破地域、行业限制,赋予农民与市民同等的国民权利,鼓励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加大进城务工人员维权力度,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提升人口质量。坚持把优生优育作为提高人口素质的源头工程来抓,切实加强婚前检查和人口生育计生指导。坚持依法办事,严厉打击B超鉴定胎儿性别等违法行为,严格控制婴儿出生性别比。加强农村人口培训,大力开展农村适用职业教育,培养符合农村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乡土”人才,提高整个农村地区人口素质,将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农民。四是加强人口管理。加大农村人口管理力度,提高服务农村人口的水平。着力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确保农村人口有序流动。创新农村人口管理方式,密切人口流出地和人口流入地信息联系,把握人口流动动向,及时提供快捷服务。 (八)发展卫生事业,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社会保障 做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从我老秘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普遍存在医疗环境不好、医疗设备陈旧、医务人员技术不高等问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是普遍现象,最基本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保障。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的关键是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解决农民有钱看病的问题。积极开展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合作医疗工作与农村医疗救助及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立医疗救助资金,实施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扶贫纳入扶贫规划。二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投入,解决农民有处看病的问题。加强对农村医疗事业的财政支持,将医疗事业的资金向农村倾斜。不断增加投入,加大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承担起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服务,让农民能够就近享受较好的医疗服务。三是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素质,解决农民有人看病的问题。农村卫生医务人员短缺和综合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的机制,以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就业或长期驻地援助。提高乡镇一线医务人员的待遇水平,创造乡镇医务人员在农村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四是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农民有病看得好的问题。科学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改变和防止在资源利用、设备上的严重浪费,加快医疗设备的购置和更新,建立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和深造机制,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进修和培训,尽快扭转农村医疗水平低的局面,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积极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业务范围,为农村居民提供卫生保健等全方位医疗服务。医疗监测部门要加大对药品、器材的调控和监管力度,规范医疗经销和服务行为,使医疗价格合理,真正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九)学习外地经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新农村建设模式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大胆地闯,勇敢地试。从全国的情况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典型代表,创造了一些典型模式,这给我们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一是农业兴村模式。即通过走产业规模化、特色化、一体化、科技化的路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江苏省常州市的新华村,改变种植模式,组建花木科技公司、水产养殖公司,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业兴村之路。二是工业兴村模式。依托乡村工业企业实现了农民就地转化为工人,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河南的南街村、刘庄村,江苏的华西村等都是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三是商贸兴村模式。依托本地的历史传统、地理条件而发展商贸业,通过商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如河南西滑村发展汽车运输业、史家河村建汽配交易市场等都属此类模式的典型代表。四是旅游兴村模式。依托本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资源而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如湖南省韶山村依托韶山革命圣地的知名度,安徽省辅村依托黄山旅游资源,成为旅游兴村的典型代表。五是劳务兴村模式。就是通过外出务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我老秘网市就是这方面的成功典型。六是港口兴村模式。就是充分发挥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兴建港口,大力发展渔业和海运业。如山东威海荣成市西霞口村,于上世纪80年代末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村级渔业公司,目前已开辟了通达韩国的远洋国际航线,闯出了一条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之路。七是村改社区模式。利用“村在城中”的优势,改村为社区居委会,变更土地用途,以土地开发发展社区经济。如广东深圳南岭、山东淄博潘庄社区,就是全国村改社区的典型代表。八是生态兴村模式。如广西北流市罗政村,建有800多亩全国高效农业示范园,有2000多亩连片优质龙眼果林。全村家家户户办果园,庭院建在果园中,庭院又是小果园,在发展“种养”生产中,自然形成了优美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建设带来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九是文化兴村模式。如浙江横店,以建造影视拍摄基地为契机,带动全镇108个村庄形成以影视文化为龙头的崭新影视娱乐产业,使数万农民过上了全新的“市民生活”,走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路。十是综合开发模式。如河南省刘庄村,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兴村,通过深化农产品加工,实现工业兴村,通过发展旅游,实现旅游兴村,成为河南省农村建设方面一面不倒的旗帜。当然,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肯定不止这些。我们要认真分析总结这些模式,结合我们信阳实际,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创造性地探索出更新、更好、更多的路子来。 (十)加大政策扶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宽松环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农村和农民的自我发展,实现新农村的目标将非常困难,因此,必须有一套相互配套的扶持政策。最近,中央出台了今年的一号文件,这个一号文件不仅管一年,也管五年,不仅管五年,还管长远。当前建设新农村,我们必须在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学习政策,宣传政策,贯彻政策,利用政策。一是学习好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支农政策15条,概括起来就是“三个高于”、“三个终结”、“三个强化”、“三个加大”、“三个加快”,涉及到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要认真研究学习好政策,吃透精神。二是宣传好政策。结合当前农村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干部下农村搞宣讲,要让从事农村工作的每个干部和每家农户都要有1份一号文件,使文件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贯彻好政策。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把握好新农村建设原则,明确新农村建设重点任务,把握新农村建设主攻方向,抓好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四是利用好政策。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国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农村社会事业方面加大投入,这对我们贫困地区争取项目和资金是一个机遇。各县区、各部门要及早做好项目准备,及早向上汇报衔接,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资金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要切实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时代福音。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造福农民。 一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干部,重点在基层。我们要牢固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从心底里把农业作为我们的“生存产业”,把农民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把农村作为我们的“共同家园”,带着强烈的感情和责任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加强领导,市里将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各县区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规划,做好具体部署,推进工作落实。要以正在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要因势利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县区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关心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社会各方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社会资源,形成合力,统筹推进。要整合政策资源,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扶持政策,尤其要落实好农村路桥建设、义务教育、合作医疗、技能培训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要整合建设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并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各县区也要相应安排配套资金予以保障。有关部门在制订工作计划、安排建设项目时要向农村倾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要优先规划、优先立项、优先实施。要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精心编制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要按照“经营村庄”的理念,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市信用合作联社等各类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加强对高效农业发展、农民培训创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各县区、各部门、各乡镇要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善于探索,敢于突破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研究一切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办法措施,尤其是要探索促进土地流转、落实集中居住建房用地的新办法。要通过民主议事等方式,动员和组织农民积极投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投工投劳,推进新农村建设。各涉农部门、经济主管部门和群团组织都要制定措施、确定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按照“市指导、县区主抓、乡镇村实施”的原则,建立逐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落实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各县区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成一个个项目,逐个落实到位。各乡镇村(居)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主体,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 同志们,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细致的工作,为实现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