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读书与读报

[复制链接]
清风白云 发表于 2014-1-5 13: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最近工作两头跑。在外地是那个号称全球最大之一的单体建筑,上次我忽然发现原来,那楼的周围是护城河,冷兵器时代过这深沟还真要点功夫才行,或者象戏说抗战里那些刀枪不入,飞来飞去很自如的神人。不过,凭心说来,建那个楼也并非坏事,带动了周围地价的上涨,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如果不迁政府,哪能那么神奇的天文数字般的增值。
    两边都给我定了很多报纸,一天就厚厚的一摞,每当看到报纸寂寞躺在桌子上时,都提示我,应该更好的利用时间,多读书多读报,多阅读。
    阅读获得新资讯。现在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有时感觉自己还象明清时代的人物,对最新的东西,没能很好的掌握,总感觉慢半拍。
    阅读增长知识。感觉还是从纸质的读本中收获的东西多,甚至,用最老最笨的小声读的方式 ,吟咏其中,好象比那鸟瞰要得到更多的东西。
    阅读还有很多的乐趣。看人家怎么布局谋篇,说一个事,立意高远,条理清晰,语言优美。从形式到内容给人美的享受。
    最重要的阅读也开阔视野,让人心胸也宽广,事还是那个事,知道了很多事实和道理以后,很多牛角尖不去钻了,很多烦恼也消除了,甚至有时人会乐于做个书虫,仅从这一点看,阅读就是无价之宝。
    当然,也有读书读坏了的,那主要是食古不化,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把书当个靶子,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0 D9 P2 d' o' T# a9 k
    此时与彼时

. u( f8 l: y( s' ?4 |* m
    因为翰林老秘网交通不太方便,说不太方便吧,路是宽的,距离不远的,关键是拥堵太厉害。过去西方城市居住常说通勤时间,我们现在膨胀的城市更有十倍膨胀的通勤时间。所以我就让搬到了一处培训的学院,附近有公园,有大学,只是设施有些沉旧,旧就就吧,反正这大冬天的暖活点就行。
   在培训学院,看那有着美丽名字的公园。公园里百花开,想必在曾巩为知府的年代必定有花仙子闲居吧,忽然想起某年月日的自己,仿佛就在昨天,景物依稀,而自己却不是原来的自己。
   吃过饭到学校走走。这学校也算是我的母校吧。我还记得彼时的自己。灯光明亮,学校秩序景然。因为这是温暖的冬天,校园里有不少人,有的在打球,有的在散步。
   过去的我到哪去了,此时的我,彼时的我。忽然想起古希腊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究竟谁是河流啊,时间,身边的别人,事件,或者自己也是一条河流,一条小河。
* }+ R+ O6 t$ @6 u
   或者既是人也是河流,既是河流也是人,既是彼时,也是此时,既是此时也是彼时。或者如同我们的大脑,永是混沌。

5 K" X$ Z% C( q+ q; n
0 X/ x' P: J, [4 s$ s7 q

2 K1 J% V0 l7 Q8 R& X9 n4 \
7 r- j7 X& S( t4 ]+ A7 v- G/ L0 _- W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4-1-6 09: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读书:读那未写的部分9 l! a* }5 J# F$ t
作者:董伟
6 X& l. j6 F# e' K: R1 y
7 _& Z' E* D) r9 t% N     读书的方法有许多种,而善于“读”一部书、一篇文章未写出来的部分——依立意或者依逻辑应有的,是理解作者意图、书(文章)的主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 A" @; h6 c. t/ k  x( Z4 T! [* U  我们读书,常常发现一部书、一篇文章有应该写而未写出来的东西,这可以分两种情况,或者是作者有意不写,或者是作者“无意(没有想到)”去写。. H6 H! o5 j* L4 l; z
  作者作文,本是要表达思想、抒写胸怀,却又有不能写、不愿写的内容。这可能是出于“忌讳”。又尤以政法多苛的年代为甚。就如中国历史上的魏晋时代。当时人作文,多求隐约曲折。何以玄学会有“言不尽意”的争论,这既是哲学命题,实在也是政治氛围使然。注《庄子》的向秀作《思旧赋》,追念亡友,却只有百十来字,真真是字有穷而意未尽。正如也曾写作纪念亡友文章的鲁迅先生所言:“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鲁迅先生说他“懂了”,根本在于他的文章中也处处透露了有隐晦不能写的内容。" ], n8 k  }& B1 \+ k
  当然,有意不写也可能是出于作者的“偏见”——作者以自己的见识,要突出某些方面,就会有意识忽略另外的某些方面。比如说,很多人把《三国演义》当历史来看,会看到三国是一个尚权谋以势力论大小的时代。如此,又怎么还会想到,当时还是一个文化特别是文艺繁荣的时代?推想,作者以这种笔法来描绘历史,大概是借此表达对学术、道统的反动。作者所出生的元代是理学开始兴旺的时代,理学家们有什么本事?他们的一大本领就是坐而论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中国的主流价值思想,儒、道两家都强调“无所为而为”。于是,《三国演义》的作者隐去了“文事”,让耍笔杆子的人拿起了枪杆子、刀把子。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不到曹丕、曹植的文采风流,书法家钟繇也只是以战将的面目出现。而玄学家何晏以佞臣、夏侯玄以忠臣见杀。皆不提及他们的学术创作。
( K4 E! Z- y, q  另外,意识形态的分裂,也会造成“歪写”或者不写。
& d) O2 I# U/ e# b  至于作者没有想到去写的,情形更为复杂。一种情形是,作者忽视的,很可能反映的是文章理论上的矛盾。如,我们读儒家经典《论语》《孟子》。按说儒家重家庭、重伦理,《大学》中说,学者在“修身、齐家”之后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可是,《论语》《孟子》中,孔子的家庭在哪里?孟子的家庭又在哪里?《论语》中还提到了孔子的儿子、女婿、侄女婿,或者三言两语,或者一笔带过,我们不知道孔子和儿女们的情感如何,更无法了解他的夫妻生活。而《孟子》一书,给我们的形象是一个一心只想着救天下于危难的老夫子,似乎孟子根本就不把家庭放在心上。这不免让后人特别是受过现代理论洗礼过的读书人怀疑孔孟理论的普适性。作为圣人,自己的家庭都不去照顾,却汲汲于照顾天下,从儒家逻辑说,这是不“齐家”就去“治国、平天下”。
" [6 L$ E2 I& W2 {( q- D7 M  另一种情况是,作者没有写的,很可能反映了作者特别是作者所处文化氛围中理论的局限性。就如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重要资料是“二十四史”。但是,如果我们仅凭“二十四史”去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社会,那只会得到极为片面的印象。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科分类、学术研究的理论有片面性,中国文化没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涵盖人类社会的学术理论体系。例如,我们在“二十四史”中几乎看不到老百姓的影子,也无法清楚地了解古人是如何“过”生活的。至于社会结构如何、政治的日常细节如何操作、中华帝国之外的民族如何生活,等等,全都付之阙如。这些问题,并非中国人没有能力去认识,去处理,主要在于中国文化对这些问题不关心。读中国古书,如果不能去体会古书的“书写”方式,那么,我们或者看到的只是中国文化的妙,或者只会看到中国文化的缺失,难以做到“同情之了解”。% ?+ r; y4 ^  K9 c1 q4 K"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5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