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纳概括的原则0 V' f$ F0 c$ O. P' ^' Q8 T
. V+ V4 C0 `5 ~$ _ (一)求准
- w- S! T9 ~4 v' P- E7 Q$ w- {
, C( ~+ l9 m/ l1 b& \, ] 概括要准确,就是要求考生善于进行发散思考和横向、纵向比较,即不但对材料本身做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权衡,而且将类似的材料拿来进行斟酌比较,从而找到对材料来说最为恰当、中肯的理性概括。0 T) P' N( E5 {8 m# \/ o% ?
9 N# M5 F* n9 Y I) n: I% `
(二)求深+ J6 f2 d: h% d3 }
1 q4 \% q* U+ v7 K: K
概括要有深度,就是在概括材料时,不能只是泛泛而谈,而是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体现出考生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如果只是看到常人也能看到的,或者只是泛泛而谈,就不能体现出自己的水平。/ L1 s. Q ]2 i# J# c1 E w% J0 h
& U; [( \3 r; H( o* o (三)求新
. ~1 j+ v& y9 J. m/ a& w2 a3 r/ Y% y
概括要新颖,就是指概括要有新意。对于没有立意限制的材料议论文来说,从材料中提炼出并作为行文论点的观点,不一定必须是材料的基本观点不可。可以从材料中取其一端,加以生发,甚至与材料本来的观点唱唱反调,只要言之成理,往往能写出新意,给人启迪,从而也提高了文章品位。当然,申论考试毕竟与高考或其他考试不完全相同,所以概括要新,但却不要新到“离经叛道”的程度,因为有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尽管的确比较新,却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慎重。
, M2 w& |* h/ v- c2 {; T$ ]. n! W3 t' ^, t
二、归纳概括的基本方法6 W- Q1 ~% O6 u0 B4 C% j6 S
& K) l }& U( _
(一)删减要素法
4 X. Q* V" v- {. \6 h! t3 A1 Q5 S& u) w- Y# V1 B! i
归纳概括都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其行文应言简意赅。所以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就必须学会删繁就简,即删掉细枝末节,保留主干和精华。一般而言,在答题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第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词句。第二,将勾画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第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说,在阅读和筛选材料时,要注意先把材料中次要的部分大胆剔除掉,把主要部分保留下来;把材料中大量的例证大胆剔除掉,把主要的观点保留下来;把材料中具体的描写、详尽的叙述大胆地剔除掉,把中心思想、核心概念保留下来。然后把经过筛选的主要部分、主要观点、中心思想、核心概念进行概括,形成忠实于给定材料而又符合试题要求的中心思想。最后,考生通过重新组织语言,把抽象出的中心思想用严密的逻辑、规范的语言、明晰的线索组织成一篇短小精悍、观点鲜明的小短文。考生在删削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删去的是那些可有可无的过渡段、过渡句、修饰语,是那些大量堆砌起来的材料,是那些长篇大论的叙述和铺垫,切忌删去材料中的重要段落、观点和概念,丢掉了材料中的精华,影响归纳概括的质量。0 v8 q% P9 ~5 W* B9 ~8 n6 I
+ `6 X7 a$ R" U! p
(二)关键句分析法
# t( j8 S6 N# [
7 m" _ g% @+ |2 B |2 N, _* V$ m 申论考试中给定的材料往往比较繁杂,但是无论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握住、把握准关键句是归纳概括材料的首要方法。
+ \& ~& @' r2 ~( }6 P2 q4 d9 L& w6 u
2 t# e- I5 T8 n+ T P/ y4 u; @ 在寻找材料关键句时,应结合中心来理解分析。材料中的句子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而关键性的语句在材料中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把握住了关键句,就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文义。例如,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论材料第一段第一句话即为材料的中心,“如果我们把非典型性肺炎比喻成是一次危害人类的黑色风暴,那么风暴过后,也给人类提供了许多绿色的教益,它促进人们必须认真地反思当前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某些社会问题。”这一句话无疑是整篇材料的关键句,材料下面的内容无疑会围绕着这一句话展开论述。
$ [3 n$ W; F. k( t: M6 y$ i( e* ], H
, _& `( [- F5 L" l7 c3 h _ (三)关键词分析法! a; D( j0 q; v. T& R+ G2 E: C0 T
* p, p/ h# z4 H
对于给定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法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段落中出现频率高的关键词语或中心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1 `! H( n) {, Y: b
$ L: F/ U7 V, i3 d& N 三、归纳概括的进阶步骤
9 K: @4 ~& F/ r" }3 y: \
$ e/ A; H; p Z) X$ B3 M/ f (一)归纳概括的基本答题步骤( N7 W4 u8 w d( Y0 K
3 J! Y8 h* L8 }+ }7 X
步骤一:通览全文,确定中心
. `; w V! E+ |7 J4 U/ [
* ^$ O# a K6 n- f, X3 {5 S" y 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对于正确概括材料至关重要。' |7 J5 v7 [/ b D* y1 i. c
, A. S; E$ q# N$ }) _/ M: G2 ~ 步骤二:细读材料,总结各段落层次大意,并进行分类归纳6 m! ^! D* X% b& }/ V8 Q) ]
! g m/ w$ v! ?; z 在第二遍精读材料时,可先总结概括出各自然段或各部分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概括出的各主要意思进行整合。" h! m: S. ~8 `" C
5 t0 y' U0 C h t1 } 步骤三: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考虑限制因素,落笔成文$ ~2 {- z" j- W
8 ?" x9 }% f" ^+ u9 D2 ^7 h
在归纳概括时,如果题目设定了角色或身份,考生就要按照虚拟角色的口吻来说话。; x7 W* I) H8 z, t
- \ ` T1 R! k1 F6 B$ e 专家提醒考生: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答题习惯调整答题的步骤,如可把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答题顺序进行互换。& W2 T5 Z6 f& s+ p/ P
8 F+ d" O, q" b1 M! I! D g (二)归纳概括的答题模式0 U y' k: S5 d" H) Z
' p6 [; }4 Y7 L* k, ~ L
- E1 W5 Y+ |" a! o% m& r$ f6 s& T6 N# d. w4 T
归纳概括的答题模式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只是一种参考性的答题思路,在具体实践时,要根据材料的变化进行灵活运用。一般来说,归纳概括主要有两种基本答题模式:0 `. q4 Z; M. R% T' |# G1 X( O
9 d6 L% t$ Y6 |! I, [. }
1.纵式模式; h+ N( I2 C! q% a% m5 d# d: z3 b
3 A, y6 E9 {- V9 L& A( A
发生(起因)→ 经过(各阶段结果)→ 结果(影响、反应等)+ R" i; t' H! D4 O+ [$ P" |! }
2 a& y3 ]6 U4 L$ [( K2 p8 ~ 纵式模式即把事件的整个过程,按时间顺序,划分为几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一个层次,各阶段间要有一定的连贯性,最后要给人以整体认识。这种模式尤其适合给定材料描述的是一个具体的事件或案例的情形。
# T* f- o% c$ R5 F) E* f
: G) A% R x2 I8 u 2.横式模式
2 _/ x7 ]) \, ~3 P! c( h. M
: @3 x' `- \2 j6 g; `1 V
, Y. \( J3 s* |, C! W
* ?- `1 j+ \/ p& L
3 g3 C0 n4 H5 p* r, o) {9 B2 q! ]- M" ~
横式模式,即根据给定材料归纳出几个方面的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每个方面就是一个层次,逐层概述,各层次之间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
, U# h& D& q- X2 s1 d% m; ?/ S# T( v3 r$ H5 b
以上横式模式的各要素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组合,当然,概述的逻辑顺序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只要层次鲜明、条理清晰地将材料中的信息完整表述出来,这道题目就成功了。
( {8 @- S' z4 N M: v( F1 g: ^5 q( X; h8 F$ ^' D) r9 N
四、归纳概括能力提高" i# r/ d) g: `0 q3 l
2 w/ {0 Z+ }9 ?9 N3 n (一)概括需要“舍象”0 |' \; ^& A: r& g0 V0 E
; R: O F8 H: L0 i. y, [; f
人们为了研究某个对象,可以有条件地把它从普遍联系中分离出来(往后,在合乎逻辑时在更高的梯级上恢复这种联系),并从实践的需要出发给自己提出一定的目标,然后据此抽取对象的某一方面,而舍弃其他方面,以便进行研究。
' p6 J2 o c5 b& C% n" i
U2 r' S ^ Z% W0 x% I1 i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要进行概括,要探讨事物的本质,不可避免地需要“舍象”,即暂时舍弃一些同集中探讨的主要问题没有本质联系的,或者可以暂时撇开不论的情况和关系(只要考生意识到这里存在着暂时的“舍象”,就不会陷入片面和绝对的境地)。
" F) I4 A6 m7 v/ b+ K1 L& e) F$ _+ C$ {2 N0 J. J, A
(二)概括需要有科学态度
( p7 [. z& i8 ?4 M) M+ g4 \( @1 A2 \$ H: Z" m& A
人的思维的概括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通过人们对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文化的吸收、继承,通过教育和训练而不断增长、提高的。所以,正确地进行概括,离不开实践经验,离不开智慧,离不开科学,离不开学问,也就是离不开科学态度。
( F+ c: t1 B @6 A7 k. E
! ]& D8 p4 i: x9 H" W; v 专家强调:如果说,概括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一定的事实做出一般的、带普遍性的论断,那么,轻率的概括就是事实根据不足,或对内部联系的认识不准不深,就轻易地、匆忙地、草率地作出的判断。应该明白,用任何单一来证明普遍,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相对性,所以不仅要非常谨慎地检查证据的真假,而且要非常认真地收集大量的证据,分析其间的内在联系,既防止以孤证立论的武断或偏颇,也防止以幻想的、偶然的联系代替真实的、必然的联系。这是考生对给定材料进行概括时必须特别注意的一点。
0 c1 G7 }( }: Z+ ]' S$ E9 I: A" Q m, V7 R- } B
% d6 | [' r;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