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神圣而幽静,典雅而庄重,神秘而不失亲和力,平静而又不同寻常。自2011年经公开选拔到这里工作之后,我就时常咀嚼这句话,常常为这句话而感慨不已。能到中央党校工作,是此生的一大机遇、一大缘分、一大幸事,而今想起,依然恍惚在梦中。这是一个读书学习思考的地方,这是一个值得再三眷顾的地方,这是一个为之奉献而无悔的地方。
9 j* S, D, d% Q8 f' ]# H 在读书求学时代,中央党校就通过种种信息渠道渗入到我的脑海之中,党政干部来此学习,名家教授在此工作,知名刊物由此发行,作为学生的我常常猜想,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她的风貌如何,风光如何,风骨又如何?种种印象与猜测共同汇集,成了我对中央党校的充满期待而又一时难以亲眼目睹的种种惆怅与向往。2007年博士毕业时,我把精心整理的求职简历也向中央党校投了一份,期待能够到这里来工作。但遗憾的是,当时党校制定了“三年不进人”的规定,由此我没能够有机会争取到党校工作。到了中宣部工作之后,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与中央党校专家教授们在科研、学术上的接触多了起来,他们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学识渊博,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由此,更加激发了我对中央党校的好奇与向往:为什么这里能够蕴育那么多名家教授?为什么这里能够诞生那么多学术思想?为什么与别的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机构相比,这里能够具有那么大的理论影响力和独特的思想创造力?这里必然是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必然是个有内在底蕴和深厚积淀的地方。9 q, _6 S- T& r% J4 d6 e
2011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中央党校公开选拔招考副处级领导干部的公告。在这一刹那就激起了我的所有的对于中央党校的好奇与向往,而也就在这一刹那,我毅然决定:报名考试。不管结果如何,都值得尝试。接下来,笔试,面试,考察,等待,在焦急中等待,种种过程不必细说,也必然充满了期待、沮丧、焦虑。直至最后如愿以偿,心绪依然久久难以平静。2011年11月正式报到之后,我才了解到,我们是中央党校历史上第一批大规模通过公开选拔考试的方式而进来工作的人员,这在整个中央国家机关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由此,我与其他一起进来的11位同志一道,更加体会到了中央党校的开明开放,更加体会到了这个人生重大转折点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入校培训中,组织部精心安排了整整一周的密集培训,办公厅、教务部、科研部和组织部等部门的领导轮流给我们讲授了党校历史,介绍了党校工作,明确了工作要求,强调了工作纪律。特别是组织部领导强调,通过公开选拔方式进来的我们这批同志,具有“试验田”性质,大家都在盯着我们,在期待中观察,在比较中评判,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戒松懈,上心上劲上台阶。因而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了中央党校立校、治学、科研的各方面内容与要求,更加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使命,也更加坚定了作一名合格党校人、尽心尽力为党校发光放热的信心决心。
p- }0 J' f1 T. E( Y 在报名时我报考的是研究室的岗位,最后是被调剂到科研部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工作心态,确切地说,科研部这个工作职位的要求更高、工作内容更繁多。因为到了科研部中特中心岗位工作后,我了解到,科研部事实上承担着非常繁重的科研管理、服务与协调任务,每个处室各管一摊,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工作的好与坏,事关党校科研的总体水平和发展后劲,事关党校学术形象和学术水准,在“一流学府”和“质量立校”建设中承担着分量很重的责任。具体到我们这个处室来说,承担着以“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名义在中央“四报一刊”发文的重要任务,除此之外,还承担着编辑发行《中共中央党校研究报告》、向中央有关部门报送内部信息等多项重要职责。而这些工作中的每一项,都包含着文稿撰写、科研协调、举办会议乃至具体沟通联络等诸多复杂的具体工作内容,既要求高效率,又要求高质量,同时还面临着与党校之外的兄弟机构工作竞争的压力。怎么办?既然来了就要干,而且还要干好。加班加点是常事,认真负责是根本,干工作要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这就是科研部的部风,这就是工作的基本遵循。在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处室的大力配合下,在处室同志的紧密团结中,我既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收获很大。
5 Y* T% [% V7 L' F* }7 A& ~' J 习近平同志说,中央党校是一个“踱方步”的地方。实际上,中央党校为党的中高级干部“热运行”提供了一个“冷思考”的机会和场所。到了这里,平时的各种上下左右工作等级关系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同学”和“师生”关系,大家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各有所得。到了这里,平日的各种迎来送往、批示讲话的工作内容暂停了,取而代之的是“卧室——课堂——餐厅”的“三点一线式”生活规律,简约而不简单,繁重而不复杂,重复而不单调。就连我等在这里工作的人,也被这种学习内容和工作节奏所同化,随拍起舞,变得注重思考、注重学习、注重自我提升。这是在党校工作的一种隐性福利啊!
( C0 a9 O# j. B" G6 `, N* a 中央党校为什么能够发挥那么大的思想影响力?我个人体会,来这里学习的学员,带来了平时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疑问困惑,专家教授在这里竭尽所能地展示和发挥自己的学术专长,各种有影响力的刊物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思想观点,再加上强有力的教学、科研体制机制,四种原因共同确立、维持了中央党校“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和学风。这里强调教学,但不唯授课效果是论;这里强调学术,但不推崇“纯学术”;这里培训领导干部,但不对他们进行“训导”。一句话,这里海纳百川、包容多样,充分激发各教学科研力量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种思想观点迸发、喷涌,交流、交融,从而汇聚成为“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的治国理政的思想理论和勇气智慧。(作者:中央党校科研部黄相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