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北京] 全国党校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座谈会摘要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3-12-2 09: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编者按:11月15日,“全国党校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召开。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副校长李书磊、张伯里、徐伟新、黄浩涛,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罗宗毅、黄宪起、梁言顺、王东京出席了会议。何毅亭在会上作了主题讲话,张伯里作了会议总结。中央党校、全国各省级副省级党校、三个科研基地党校及部分媒体代表近100人参加了会议。28位代表作了主题发言,各级党校还就如何加强学习向中央党校提交了建议。这里是部分代表的发言摘要。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作者:张恒山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787
张恒山(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深入阐释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
  在阐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时,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性。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作为根本法,对于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具有统帅作用,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宪法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党的事业、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宪法确立的国家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坚持依宪治国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具体表现就是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宪法实施工作。
  贯彻实施宪法,意味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以上论述,是对我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关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理论的推进和发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宪法、法治的讲话精神,对我们深化对宪法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启迪、指导意义。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
作者:陶良虎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808
陶良虎(湖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论述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学习。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是对我们党历代领导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生态文明理论发展到比较成熟的一个阶段;从理论构成的维度来看,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是他系列讲话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包括很多重要的论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关系上,深刻揭示了生态决定文明兴衰的客观规律。他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在生态文明与中国梦的关系上,提出了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他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在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上,他阐述了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他指出,“在发展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说到底绿水青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
  在生态环境和民生的关系上,他提出了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科学论断。他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生态保护的策略上,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节约资源。他指出,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在生态文明制度上,他提出了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根本保障的论断。他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目标就是要实现生态充满活力、环境质量优良、社会事业发达。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要把总书记的论述付诸实践,指导工作。


中国梦多维语境下的语义分析
作者:董振华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1005
董振华(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里,笔者试图从政治、时代、空间、实践等不同的语境下对中国梦进行多维语义分析。
  政治语境下的中国梦。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一个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等在内的多维命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国梦主要还是一个政治命题。政治命题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命题,不能把严肃的政治命题简单学术化,要树立大众意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通俗、简单、贴近生活的语言让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和认同。
  时代语境下的中国梦。从中国梦的文化渊源来看,面向未来的中国梦是不同历史时期多种渊源汇聚、融合的结果。而从时代语境下理解中国梦,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不但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命题。也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空间语境下的中国梦。从空间语境下来讲,“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表明了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中国梦之所以是人民的梦,因为它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它包含着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在中国梦的宣传中,我们必须深刻地阐明这样的道理,将中国梦准确定位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上,从而实现对中国梦从观念到理念直至信仰的思想跨越。
  实践语境下的中国梦。中国梦作为一个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政治宣言和奋斗目标,如何得以实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以这句话作为结尾的,“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因此,中国梦归根到底在于落实在现实实践中,这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不放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