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济源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赴重庆学习总结

[复制链接]
晓宇 发表于 2013-11-2 12: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本帖最后由 晓宇 于 2013-11-2 12:19 编辑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我能带走点什么
—— 济源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赴重庆学习总结
济源市济水东园学校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临行前所谓的漫长学习,在不经意间从笔尖悄然流逝,一天一天静静地聆听、一晚一晚默默地反思、一次一次真诚地交流,52人充实的重庆学习生活告一段落。把时光的镜头慢慢地回放,却发现镜头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当睁大眼想再看一看时,却只是徒劳。才发现:日月既往,已不可复追。临行之际,装点行囊:我,能带走点什么?
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带走李达武老师不断前行之美
重庆这一山城,大街小巷没有平原之坦途,天天在上行爬坡之时,不得不让人鼓起前进的力量。这让我不由想起退休之后仍然活力四射、不断前行的 李达武老师。
听到李老师讲述自己已64岁退休在家,以及自己对三尺讲台的特爱,一行人爆发出发自内心折服的掌声。作为女人,有一点我的确费解:看看我们的周围,当丈夫小有成就之时,有多少凭夫而贵,脱离了一线?能发报纸绝不带一节课,能管图书绝不上课,能在家有病绝不到校?可李老师的丈夫身居高位,但她却仍有自己的追求,且还是教学的一线“三尺讲台”,试想,全国这样的女人有几人?我想这本身就是她独特魅力之处!也许在我会想她特殊魅力的此刻,已退休的她正在中国大地的某一个角落,忙着给热爱国学的人们讲唱她的“快乐国学,边走边唱”;也许此刻,她正在飞往邀请她去做讲座的某个城市途中……
私下,几个同事又一起谈起了李老师,共同感慨道:别的不说,当我们64岁时,我们能不能像她一样美?能不能像她一样仍激情四射?能不能像她一样仍站立在教学的三尺讲台?我不由疑惑:李老师为何能做到?为何能在花甲之年依然这样美?——让我不由想起了赵本山小品中说过的一句话:劳动者是最美的人!因为她在不断前行,这种不断前行的美,让她屹立在了三尺讲台,让她能对学生孜孜不倦,让她有了“台前灯下”,这种美让她活力无限、激情四射!而我呢?我怎样才能带走这种美?我想,像李达武老师一样不断前行,让美与我们如影随形。
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带走“真善美
1心灵之爱真理,过于眼睛之爱美丽——立足审美化教学之美
审美化教学追求的是真善美,它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能互动,实现认知和情感的连通。在余立新教授的课堂上我明白了“何谓“假教学”:例如教师安排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认知、一堂课太顺,说明目标定位太低,学生思维到不到碰撞等均为假。习作中让学生说真实的事情,才会有细节,才能有真情实感等等之为真。我们老师更要会引领学生追求这种真善美,如:
教学材料——艺术之美:敲“传神之词”的艺术美、欣赏“精彩语句”的艺术美、品味“谋篇布局”的艺术美;教学状态——投入之美;教学境界——人生之美;教学过程——逻辑之美。我们要引领学生挖掘课文的“情感与价值观的美”“知识与能力的美”“过程与方法的美”,比如让学生由这篇文章掌握写作的方法、品词析句的能力、朗读的能力等等,一步步让学生品味这些布局的艺术之美,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字字总关情”的含义。再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将教学流程程螺旋式层层推向高潮,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得以深入,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等等都是美的教育。
我们应把自己看作特殊的艺术家,始终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情感美为教学宗旨,不断用内在美的心灵和外显的教学语言美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塑造出学生美的心灵。相信美的事物欣赏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不难提升了。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断科研实践之美
教师要搞好教育教学,必须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科研理论知识,杨蔚教授的课堂便为我们明确了这一点。如果我们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不关心、不重视,只关心教学结果,不重视教学过程,总把眼光盯在考试成绩,不考虑如何通过科研这一有效途径,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学校的教育就永远不会开展起来。“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教师的提高主要不是靠听课,主要靠做研究工作,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这才是主要的方法。不搞科研,忙着捧书本上讲台是上不好课的,因为没有自己的观点,不会选择内容。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教中研”“研中教”,才能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师生互动中的人文关怀之美
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带走阅读之美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3、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读写结合
通过荣维东老师的案例,尤其是看完外国教育对习作的指导,我更清楚了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不得法。教师如果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够,如果不注意读写结合,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作文指导课点拨不得要领,学生就会对作文感到无所适从。今后习作我会努力朝以下方面努力:
一选实。选实就是选择生活化的作文题材,从生活入手,获得鲜活的语言,让学生心里的想法、愿望、甚至怨气、委屈,作为老师,我们要给他们诉说的机会。
二选法。从方法入手,解决结构问题。例: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写人,抓住人特点,要有具体的事,描写要从多个侧面进行,不能只叙事要有语言、动作、神情、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真情真言,不说假话;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总之每一类的作文都给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动笔前有法可依。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山城的云雾迷蒙我带不走、山间的绿树红花我也带不走,我所能带走的只有诸位学者学富五车的一角,装入行囊,踏上归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