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你现在,学习浮躁的很,生活一点不顺心就唉声叹气。你们这代人就是不知道惜福,想当初……”如果你觉得这段教诲相当耳熟,那么你一定体会过那种无从为自己辩护的无力感。对方分量实足的观点、信心百倍的语气仿佛一片迷雾在你心中扩散,原来认定的事都模棱两可起来。最终,你悲哀的发现对方说的都是正确的,错的只能是自己。
u/ F* }2 K7 H7 C6 I3 F2 n/ C o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农夫,他辛勤的耕耘,地里却没长出过麦子。村里人想要帮助他,他却说:我的地不会有虫害和杂草,这不是比谁都好么?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我们很难挑出他话里错处,但这多半不是因为他们完美无缺,而是因为他们永远说着别人的正确话语——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故事里的农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地里没有自己种的麦子,自然也不会有害虫。
: M& z7 \$ r+ ?4 E" j1 U. c1 x 我们常常与那些说着正确但无意义言论的人拉锯。如果不仔细观察对方,便会被他们身后的“真理”吓倒,最终无心应战并宣布自己的错误。但只要专注于他们话里的含义,就不难发现那些言论多半是“纸老虎”,不含有他们自己的观点、态度,也不会对正讨论的问题有什么实际帮助,这只纸老虎最大的作用是提升对方的相对地位,满足他们的骄傲和虚荣。
. ^7 n4 U* m. k! v% I( B' W Q7 ~: k4 P+ V/ @& A1 ]0 y
我有一个好友曾在某初中当过实习班主任,她说有很多学生因为长期被那些“正确”的说教所压抑,已经很难以平常心态对待一些合理的批评意见。这让我想起《盗梦空间》中的话:“最具有可塑性的寄生生物是什么?是人的想法。”而我们很难改变别人的想法,所以在面对那些代表“真理”的人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弄明白自己的想法,并将之与对方的观点相对比。而如果对方描述的是某些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那多半可以不太计较自己是否完全达标——正如一个人要是想一下子从平均45克的鸡蛋中挑出一个正好45克的,他多半会失望。
[, N) M/ S, I 明白自己不一定是做错的那个并非万事大吉,将对话导向一个相互交流、提高的方向也同样重要。而让对方开始接受你的观点,便首先坦诚自己有缺点,给优点留下被听取的空间。让对方采用你的方法,就先体会别人的感受,而非先保护自己的感受。 - C" U! F1 ~7 l0 X S% x+ c/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