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曾经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不动笔,莫读书。”意思是,读书的同时,也要让笔“动”起来,这样才能提高读书的效果。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即使天才,也不能把所读的内容完全熟记在心,倘若经常动笔做些摘抄或笔记,一些要点便可以日后重温,从而加深记忆。我并不反对毫无目的的“消遣式”读书,但更主张以“做学问”为目的的读书。而“做学问”的关键在于日积月累,倘若读完书,连一点必要的资料也没有留下,甚至像狗熊掰棒子,边掰边丢,那就与“做学问”背道而驰了。 & P3 V; D' @4 R5 E5 H7 b6 N
记得年少时,老师谆谆告诫我们:读书要多动笔,就是多做笔记。我听从老师的话,而且还加上抄录好词好句和成语。所抄录的“成语”居然数目可观,只是当时不明了成语的定义,以致把不少四字词语也抄录进去,现在想起,仍觉可笑,但当时的态度却是笃诚。知识的积累是神奇而微妙的,后来我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对文学历史兴趣的逐渐增强,似乎也与此有关。积渐成习,到了能看古典文学的时候,还增添了看注释、记典故、背诗词、诵名句的习惯。' \. P! g; F+ r
读书要动笔,使我至今受益良多。俗话说“功到自然成”。这起始之功,首推当年老师关于阅读的教导,还有写笔记、抄词语的鞭策。读书是愉快的,但动笔并不轻松。人们皆知,轻易得来之物,亦会轻易失去。其实,这里的“动笔”,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写作而言。试想,一个酷爱文字的人怎能长期只做“旁观者”,而不肯自己写一点东西?一来二去,便从“读人家的书”过渡到“写自己的书”了。联系到笔者自己的读书,读多了文学、经济类的书,便把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锤炼成言论和随笔等,以抒发心曲,警策人生,推进工作。真乃乐此不疲,其乐无穷也。, _: F% E. U R5 O# o# z* G
读书和写作自古就是孪生兄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家刘心武《与书共生》的自述中说,“读书、写书;写书,读书;与书共生,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宿命。”毛泽东在谈到读书时说过:“读书是学习,应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我想,这里的“应用”,也包括写作在内。时下,压根儿不读书的人已经不多见,绝对与社会实践脱离的人也很少见,而不爱在读书与实践中动笔的却大有人在。但愿此种情况日趋改变吧。; x- g! i$ j& ?; ^, `4 k: c
(郁建民)
I9 n3 o, w. m6 o9 q, ~3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