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1 P( ?# j* _+ K) q
& M& d* M7 v- I' s6 s6 x0 B/ V 苦思苦想苦恼苦闷苦心苦熬苦不堪言 d$ r. b: y% c6 r8 N
U7 D6 d- W2 u1 W
横批:“难产”# x. {3 p0 b: d- M' H
) f- h$ f2 a- |$ X- V
* T# M x( a1 P1 L* f' c
% }1 e, V8 ^( K+ H. g
为什么要“抄”?
6 l2 y" I, t7 @- n8 m" N( V9 E" o4 W9 X- C6 ]/ X2 B$ B
我们很多同学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同学们怕写作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 l$ T4 J$ z* J2 W; _$ H( M' R- E4 P. Q3 p5 F
(一)材料贫乏。很多时候,同学们审完作文题意会发现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并不是说同学们不会审题,有的同学甚至对文题的把握很准确,但就是写不出来,始终觉得自己没有多少话要讲。究其根源,其实很多同学是因为“胸无丘壑”没有材料。没有做到“胸有成竹”,即使审清题意确立中心,终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洋洋洒洒一泻千里。所以“江郎才尽”之时,难免捉襟见肘,甚至黔驴技穷,于是万般无奈之际仰天长叹一声:唉,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1 m. ]5 W& f. L
7 r# A2 f1 R; c9 ~) W(二)语言苍白。我们很多同学作文语言苍白无力,不够生动凝练,甚至语句不通、废话连篇、病句满天飞,因此羞于见人,难以下笔。
& H; @: `9 h9 p q8 W: b4 U" L! M
" @- z% L( |( ]$ r2 j, S, |- G! p+ Z作文没有材料怎么办?怎样使自己的作文语言优美生动?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难道没有史料可作文章的佐证?先秦散文、百家学说,难道不见华文美句可作借鉴?处处留心皆学问,“抄”是迅速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手段之一。课改权威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对中学生“抄”作文现象的看法时说过:“我自己也抄过。在文革期间,我被关着受检查,打扫厕所,什么都做。时间难熬,我找了本《西厢记》,用仿宋体全部誊抄了一遍。很有收获啊,以后写诗的时候,《西厢记》里的诗句就浮上脑海了。”可见,“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0 F+ \8 E8 j* b2 ?! h4 x: n4 E
* K$ H. u$ _2 X1 E0 u什么叫“抄”文章?; {6 w$ S7 x! G$ i8 ^
& R) r: c% g, E# Q. \4 q- U1 z! f
我们这里所提倡的“抄”是指借鉴和模仿,即自觉地从典范的文章中汲取营养,把好的思想和写法学过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与说话的实践中去。借鉴和模仿不是抄袭和套作,在文章中应该有自己的创新和创造;如果照搬照抄,就不会得高分,反而搬起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抄”不仅是技术更艺术。同学们在准备“抄”文章之前一定要理解“抄”的真谛,做到“抄”而不抄。否则,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8 G, q R% K J9 ~& q# m/ H6 \
! C& ^; x2 v+ l$ A( {“抄”什么?: m7 Q" o9 j+ W
“天下作文一大抄”,抄什么?所有你阅读过的、美好的、经典的文章中的名词佳句,记忆生活中感动过你的素材,这都是你的资源,在作文写作中,你都可以把这些资源调动出来为你所用。! i0 ~# s. y: p$ [( x# K
, n4 }9 l# Q, s认真阅读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的中学生优秀作文或短小精致的美文(如《智慧背囊》、《时文选萃》等),这类文章虽然不能和长篇巨著相比,然而它的模仿借鉴价值却比后者大得多,这类作文贴近学生生活,读起来亲切自然,篇幅又比较短小,便于整体把握。课外阅读要加强,课内阅读更不应该放松。整个中学阶段,我们在语文课上学过的文学作品不下二百篇(如果再加上语文读本,则达三四百篇之多),即使你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些“课内阅读”已经在不知不觉间为你建起了一座丰富多彩的作文材料仓库,如果能够熟练掌握,灵活驾驭,也能成为你写作的灵感和活水! K% b6 h, ]$ L7 K/ W8 E
1 t, c0 q6 b. D, t作文的素材,一源于生活,二来自阅读。即使是后者,那也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没有生活的活水,写作的源泉就会枯竭;没有阅读的养料,作文之花就不能开放。要学会对生活的思考,要积累对生活的体验,这样我们才能去“抄”。然而“抄”的前提又必须读,只有通过读文章才能了解佳作的文字好在哪里,才能知道哪些是我们最需要“抄”的地方,才能够根据中心对其进行调配和运用。这就好比素描,有个样子在那里摆着,做起来就顺手多了。通过一定数量的有意识的先阅读后仿写的训练,相信自己的作文完全可能提升一个档次。
3 X' Z( Y4 l" g; v: f
6 f3 ]) K2 N P. @4 s怎么“抄”?7 r' c# l* S" e& k
% ~6 [* W2 e- i; i V. e3 K当你通过比较和分析,对作品确有所悟,品出了真味,引起了共鸣,作者的思路如出我心,文段的字句如出我手,甚至估出了高下,觉出了某种缺憾,拿起笔来想去掉白璧微瑕或为之锦上添花,你“抄”文章的境界就进入了较高的层次。“抄”的要义就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就教育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9 t+ E8 E6 D7 p5 i
, L4 K4 Z, j9 P, m2 X* }
(一)“抄”构思和立意
2 E1 R C9 l: j( k* D$ S( ?$ J7 |" ~) p7 @) t/ l( [+ P
“抄”构思和立意,切忌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一定要有创新,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学不要怕“抄”,不要觉得那是别人的东西,就连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也一样在“抄”别人的构思和立意。毛主席在一次论述世界形势的时候,他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在世界上的形势,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同学们,这句话根本不是毛泽东发明的,它是《红楼梦》中林黛玉讲的,是讲大观园里面姐妹们都很有个性,“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毛主席拿过来论述世界形势,用得非常形象,非常恰当。毛主席还有一首著名的诗词,他写得很好,叫“落花时节读华章”,这句子也不是毛主席发明的,这首诗哪儿来的?《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其实,在中国文学史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甚至“抄”者之句胜过被“抄”者,“初唐四杰”的王勃就是此中高手。他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齐一色”脱化而来的,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句就是“抄”的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之句,但前者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后者。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四煞”中所用唱词“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就是意仿元代李钰《题江水云西湖类稿》中“泪添东海水,愁压北邙低”之句。所以只要“用心”去抄,也能抄出自己的个性与魅力,也能抄出华章佳句。% a2 D" ^1 y) B, d2 j( K
+ @' q4 p1 h& D- b2 t% d
(二)“抄”材料7 a8 Z% {- ?: }: x" F+ G" d4 b
. X# z- Q4 ~9 \' c- b,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