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走出“制度陷阱”

[复制链接]
南京秘书一 发表于 2013-9-26 09: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少数人做得好靠自觉,多数人做得好靠制度,好风气离不开好制度的护佑。诸如“认认真真走过场,实实在在说空话,铺张浪费搞接待”之类的作风怪相,仅靠开几次会、搞几回活动肯定无法彻底解决,关键是要建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权、管钱,这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一个共识。
  谈到制度,许多人会津津乐道“他山之石”。在瑞士,对“三公消费”有明令约束,向公务员提供旅游、就业机会、演出门票等都被视为贿赂。在新加坡,对公务员收受好处、接受宴请或者参加别人付费的娱乐活动都有详细规定。反之,少了好制度的庇护,即使有清正廉洁的人,往往也会因“劣币驱逐良币”而被逆向淘汰。制度不给力,好人就会吃亏,甚至还可能变坏。
  制度的作用如此巨大,以至于制度被“万能化”。有人因此说,在中国,制度很忙。不仅学者教授以研究制度为能事,许多领导干部也话不离制度、事不离制度。在许多人眼里,不仅作风问题,包括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突发事故之类的问题,也一律归因制度弊端,解决措施也全寄望于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关注制度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人们期待制度“包治百病”,但现实情况往往并不如愿。制度规章一箩筐,却并不见完全奏效。“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政策就是不兑现”。一旦出了事故,制度又被当作反思对象。于是,新一轮的“制度制造”又开始了。国学大师钱穆谈到历代政治得失时说,中国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繁密化,往往造成前后矛盾。在这个意义上,制度容易成为陷阱。在公共治理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制度建设,更应避开“制度陷阱”。
  制度能否发挥功效,还得看人的作用。制度由人设计,但制度设计的目的不会自动实现,必须通过人的行为实践。偏废了制度执行,制度难免遭遇“稻草人”的尴尬。如果人人为制度鼓与呼,执行时却耍花样,“不把制度当依据,只把制度当工具”,“制度归制度,工作归工作”,那么制度的生命力在设计完成时就耗竭了。因此,要使制度起到实效,就需全力推动制度不走样不打折地执行。这种制度执行力,从深层次上说,就是培育一种认同制度、敬畏制度的文化,让制度和人形成良性互动。文化构成了制度运行的基础,没有文化内核,空有制度一堆,到头来制度也只是在文件中落实、在实际中落空。
  用制度疗治作风痼疾,更需要人与制度的良性互动。自成立至今,我们党从来都十分重视理想信念、精神钙质等精神文化的塑造,为良好作风的形成和维续提供了强大内驱力。如今清除坐大成势的“四风”之弊,同样离不开精神文化的改进和重塑。其中不可或缺的,还是制度文化的培育。当人人把制度从手头嘴边铭刻到心中脑中,当好作风从案头文件落实为行为习惯,制度的优势才能被发挥出来,而制度的弱项也会因精神力量得到补强。
  “制度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制度不是万能药,也不是独行侠。协同好制度与人的互动关系,作风建设才不会因为落入“制度陷阱”而做无用功。(
张  鑫

% q( [: H* L8 d. A5 h"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关注

13粉丝

3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