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情感人7 |+ V$ z; Z" y) v# h9 x9 d% [
; n, |* s5 {0 x9 q$ T7 S 人身为万物灵长,有血有肉有头脑,即会思想、思考,以往世人常杜绝的“用心去想”、“用心去爱”云云,其实是毫无科学道理的。想之由少及多,感之由浅至深。往往等千丝万缕后,藕断丝连,开始想去浊陈清时,却又“剪不断、理还乱”。亲情、友情、爱情;师徒情、同事情、长幼情。连最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彼此之间关注交往,也可以看出“情”是随时随处的。情泛之时,故“歌之咏之、足之蹈之”;性至之余,便浪漫于《离骚》,现实于《诗经》。可以说,用文字来代替口语表达人的情感,即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这是以往唯一能使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的方式。
/ ^. U* @0 Z; D, @
3 L: b, K8 L3 X# h* F% | 二、以理服人( @! W$ ^, E. D& P$ G3 x
, L7 Y2 \9 [* c7 k( g- v3 h
青年朋友们涉世未深,往往血气方刚,看不惯这浑浊人世,容不得半点儿痢疾压身。为求个人“真理”,一已真性情,武则可以单凭体质、蛮力,或把持些许器械,打架斗殴,出点怨气,长点威严,举点事业;文者,则非以博览群书,持正索野,学富五车后,再经自蒸自煮,动用脑浆,引经据典,以达明志,以示公平。
; b, X- }( Q* |! }" f. J' |' t5 _( E4 @3 a9 N# v
三、以德化人7 K7 e2 B2 S6 g3 _
. |) m; z6 d. h+ v
道德有时比法律更为有效。在一些无法纳之于“法律程序”办事的世事面前,大多我们还是要屈从于道德教化。可道德从来无一标准,往往以传统约束之。特定历史时期下的“道德”,其实已经是经过无数人扭曲和无数事变化了。前些时,又听说有人因“是否该在大学课程内增加‘国学’,是否应该继续学习‘孔孟’之道?”一事左右相争,我看最根本是当今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少了一个道德基准。还是应该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部《论语》,及随后的孟子之术,程朱理学,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多么巨大的作用。现在已经是与西方文化接轨的历史新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出现道德滑坡,也是情理之中,再所难免的事。有志向的人向来是不甘心于退缩的,他们一方面要救出传统文化与道德于水深火热,使其不至于从吾辈失去,一方面又要与时俱进,持良好的“拿来主义”,即不能以一概全,又不能不择饥渴,真是难为了他们。' \( Y& ]. A5 c
( V# t4 ^6 i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