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裁的文章有着不同的美学境界,会体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长久以来,学界对公文及公文的研究方向明确在公文的实用性及使用价值上,存在明显的“重文学,轻文书”倾向。文学作品与公文泾渭分明,文采是前者的专利,公文语言视文采为雷池,创作文学作品需要讲究语言艺术,拟写公务文书则不必谈什么辞令。这种观念导致许多公文呆板枯燥、毫无美感,甚至造成了公文写作格式化、固定化、无创新的僵化局面,制约着公文的发展。 v" l4 ?1 v9 P/ S+ d% P$ n
纵观历史,我国古代公文曾有许多传诵千古的名篇,体现出对“尚用”观念的追求和对“美文”传统的继承。例如,我国最早的散文《商书》中的《盘庚》篇,是商代统治者晓谕臣民的一篇文告,属下行公文。这篇公务文书所用的语言大都是当时的口语。 其中有一些比喻,如“予若观火”,“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若火之燎于原”,“人唯求旧,器非求旧,唯新”,等等,形象而生动,流传至今,成为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部分。又如战国末期李斯写的《谏逐客书》,是当时称为“上书”或“书”的上行公文。文章中心突出、破中有立、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笔势纵横、语意酣畅、排比铺张、辞藻丰富,可以说是后来汉赋铺陈藻饰的先声。西汉初期贾谊的《治安策》,是汉代上行公文“策”的代表作;晁错的《论贵粟疏》,是汉代上行公文“疏”的代表作。 前者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语锋犀利,言辞激切,正像后世评论家所评, “笔甚峭劲”、“笔情逸冷”。后者则引古论今,剖析现实,立论精辟,逻辑严密,语言质朴简练,词意明畅通晓,没有繁缛的铺叙和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易之中寄寓深意,足以引起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又如,诸葛亮《出师表》,精辟透彻,条理分明,言出肺腑,诚挚感人,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句成为千古名言。李密《陈情表》,笔调曲折动人,词意婉转凄恻,其语言的锤炼,足为后人取法。而“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句,成为至今脍炙人口的佳句。这些公文中表现的浓重的情感色彩,富于思辨魅力的理性特征以及鲜明的个性意识使其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典型代表。8 B% d3 ?5 e/ l; @, `" I0 c
公文的实用性体现在公文受体对公文内容的认识、理解、执行的程度。公文语言的表现力、说服力、感染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直接影响公文实用价值的实现。如毛泽东的公文就将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融合。“……这不过是一股逆风,一股歪风,是从防空洞里跑出来的。”(《整顿党的作风》)“……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也算一个创作吧!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反对党八股》)。这些生动自然、文采斐然的语言将深刻的革命道理、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等生动、简明、通俗易懂地诠释出来,更利于干部、群众理解执行。由此可见,增强公文语体审美性是以保证公文质量为前提的优化美化,它是锦上添花,而非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形式主义。在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雅化,公文写作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理应与时俱进,其受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带来了公文写作的整体水平的跃升,“有文”与“无文”已成为衡量公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 F6 k+ K9 }. O' [ E$ s8 O 公文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真实、有效、准确地传达公务信息,完成“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的社会职能。公文写作以行文主旨需要为前提,在尊重公文语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公文审美的原则,最大限度增强公文表达效果,实现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s: i: v" ~( P2 e2 l 一、求真原则
' s' W/ p: I5 N1 v) z 公文语体中,美是从属于真的。“真”即写作材料的真实性。公文的生命是真实,公文中内容美的体现首先在于信息的真实和准确,绝对自由的审美活动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是不存在的,公文所含的一切公务信息必须是客观事实。公文中表现的美是从属于真的,是一种“依存美”。 公文的根本特性和社会功用与文学作品不同,公文因实用而产生,它所反映的任何事物、任何一个细节都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客观,求实情、讲实话、办实事、见实效是公文的本质。公文与事实相符,要求的是体现方针政策的正确和事实上的真实。因藻饰词句忽视了事实,这种缘木求鱼、舍本求末的做法在任何文章中都不会有良好效果,甚至可能会形成公文写作中官僚、形式主义泛滥,生拉硬扯、草率从事、忙于应付、无病呻吟、官僚作风盛行的局面,随之产生的空文、假文、无用文将会严重影响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 v0 I$ T7 d4 Y" ^& q
公文内容的真实准确来自于:写作主体本身尊重客观事实,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获取可靠信息,追求公文的真实美;观点鲜明正确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以讲实效、求实绩、高度负责的态度处理公文活动。
/ F4 y ]* g) h0 b6 y2 O 1.主旨的鲜明正确原则5 u B/ _# U$ E1 ^. x) h3 P
公文的观点立场要鲜明肯定,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公文内容是对客观存在的真理的正确揭示,既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也要符合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观点鲜明正确的真理性,反映出公文的社会责任感和境界美。如《中共中央关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决定》,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揭示出与时俱进的客观规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与中国当代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产物,是共产党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坚持不懈探索真理的证明,自然会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
' ^. C2 p) |- b+ Q/ J( n 公文的主旨,应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立足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它集中体现了公文作者崇高的理想、观念和情感,折射出公文“崇高美”的美学价值。
5 k. W8 X0 x3 ~7 l6 e. P 2.材料的真实可信原则: n% {) o. l% C
只有真实准确的材料,才能把握真实信息,体现真实情况,从而形成对事物的客观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使公文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生命力。材料的真实,是指公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的客观实在性。公文所用的一切材料,必须是经调查核实、确凿无误的材料,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细节都不能轻易放过。公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意见、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等文种,材料的不客观会直接导致决策失误,严重影响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可行性。
) u; f$ G: a2 Z' ]% s 客观存在真实还有局部与整体真实,现象与本质真实的关系的把握,公文追求的是整体的、本质的真实,表现出驾驭全局的智慧美。
9 j4 A# _% l- U! h' r3 e 3.行文态度的严肃认真原则0 i1 m- S- b. v! F6 y7 T+ Q
公文在办理公务的过程中,具有强有力的权威性和鲜明的政治性,力求严肃严谨、质朴准确。公文是实施公共事务管理的工具,措施办法要具实效性、可行性。如全篇空话套话、对问题处理敷衍塞责、无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就会失信于民,失去公文在管理国家政务中的工具作用。
3 w6 i6 Z M& x; v# U J d! ] 二、致用原则
+ ~7 G& H$ ~' `$ u* a6 C: C “实用” 是公文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公文的立身之本,公文美是一种实用美。公文在上传下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处理行政事务时,体现出工具性的本质属性。公文因直接作用于日常生产、工作和学习而具有实用美。公务信息为公文的主要内容。公务信息的社会实用价值表现为上传下达、商讨工作、沟通情况等等。
2 _; ?( o: o5 i* L 在公文写作中,脱离公文的实用价值而去片面追求审美价值是不可取的。公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互相交织、渗透,而非决然对立。一份优秀的公文既要充分展示社会实用价值,又要满足不同审美主体的审美需求。有些公文古板严肃有余,生动活泼不足,只会板着面孔讲官话、套话;有些公文只是充当“传声筒”, 照搬照抄上级精神,敷衍应付了事;有些公文完全模式化,千篇一律,缺乏结合实际的新内容;有些公文语言干瘪、陈词滥调,读来味同嚼蜡。朴实并非枯燥,庄重并非死板,缺乏完整严密的理性思维,缺乏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的公文,其执行效力自然大打折扣。3 _; c4 O4 \( y, u* y
三、规范原则
- T) u' y( |$ k 公文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经反复锤炼,形成约定俗成的、独特的体制特色和规格要求。使公文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美。- H7 q2 O. [6 U3 k! d% Z
1.语言表达的规范- ?6 O; X- [' _) M& W5 h, `
公文语体特殊的交际功能,要求公文用语准确、简明、朴实。语言准确是信息真实的基础。公文用词肯定、明确、无歧义,言简意赅,无赘词冗句。运笔平白直叙,实话实说,质朴无华。
" E6 w. a0 }+ v% Q 公文中不同的文种,在语言风格、选词旨趣上有区别。譬如:“章程”“条例”语意周密、面面俱到;“决定”“命令”要威严肯定、简明可行;“请示”要一文一事;“通报”要讲清事实、褒贬分明、态度明确;“报告”则不得夹带请示事项。上行文言敬语恭,下行文威严中显平易,平行文互相尊重、礼貌待人。
+ U$ }9 R! |0 M" Q/ w$ }" L 公文语言是否规范,对发文单位的权威、形象、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规范的语言表达是为实现公文的写作目的而服务,使公文内容易于理解执行,同时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 E( n/ z1 X0 P6 W2 k2 D, ]( c% s 2.行文逻辑的规范
0 h* _1 y* y4 S9 d: t 公文要求结构严谨、完整统一,讲求起承转合、过渡照应,增强事实表述或说理论证的逻辑性,体现出布局严密的逻辑美、完整美。同时,公文要求语言表述概念清晰,判断准确,推理严密。语言是思维的外衣,精准生动的语言表达来源于条理缜密的思维,混乱的、不合逻辑的思维必会严重干扰公文真实准确的信息传达。例如:《××工程学院关于呈请审批正高级增补指标的报告》,此公文使用了“报告”文种。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0年)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也就是说,“报告”侧重汇报性。“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也就是说,要求上级机关必须批复的公文内容,只能以“请示”行文。这则公文的实际情况是请求上级审批增补指标,期复性很强,应该使用“请示”行文。再如“在此次特大洪涝灾害中,抗洪军民经过48个小时与洪水搏斗,奋不顾身地跳进激流,终于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此段话病误在于违背了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正确顺序应为抗洪军民先跳进洪水,之后与洪水搏斗,战胜了洪水,最终保住了大坝。
% N; h+ M* o; X' w 可见,行政公文选词用句是在符合逻辑基础上进行的,逻辑严密是公文语体审美性存在的基础,如果表达的内容前后矛盾、不合事理,即使辞藻华丽,也是难以有说服力的。, V' V9 C- u- z* K& ^4 c
四、得体原则
4 E' _* u# n" Z+ |- H; n8 [( E 任何公文都有其特定的角度。角度说来似乎抽象,却又具体地体现在公文的字里行间,特别是用语、语气、文种类别方面。& j. k% k3 k0 f) X
1.用语得体
1 Z4 i0 U" R( V: W5 B, b 用语方面,即使一些常用词语,也常常反映着公文角度。比如,同样是要求受文一方按公文所说的去做某事,也应当根据适当角度来选用词语。带强制性的公文里用“必须”,指示规定性的公文则用“应该”,角度就很得体。如果用“拟请”、“烦请”、“请”于指示类公文中,那就不得体了。相反,报请性的公文一般用“拟请”,商洽性公文用“请”、“烦请”, 角度都很适宜。如果用“应该”、“必须”,角度同样不得体。5 N4 V: k0 B% v/ h" N2 u
语气方面也存在随着角度不同而带来的差别。比如, 同样是把某些规定知照有关单位和人员,语气也不尽相问。 下达带强制性的命令,常用这样的词句:“以上各项,必须严格遵守,违者将严肃惩处。”公布涉及工作事项和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常常用这样的词句:“上述规定希望大家自觉遵守,以维持良好的环境和秩序。”草拟报请上级机关批准某种规定的请示,常用这样的词句:“以上规定当否,请指示”。不同词句表现了三种不同的语气,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特定角度,都可说是得体的。5 u; Z4 l1 g S2 z
2.文种得体4 m0 V1 K8 u4 x9 p
公文语言虽不排斥藻饰着色,但是,从不同门类公文的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出发,运用时又必须十分审慎、严格。公文语言允许具有个人风格和感情色彩,但在运用时须讲究分寸、注意适度。" q3 g( w8 z1 K9 v, V
以夸张、比喻等传统修辞手段为例,在那些以表彰或惩戒为内容的通报、决定等公文形式里,恰当使用夸张、比喻,会增强生动性和感情色彩,有助于内容的表达。例如:“我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人民欢声雷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毛泽东)“望风披靡”一词的夸张意味,与“欢声雷动”形成鲜明的对比,鼓舞了我军的士气,衬托出了我军的声威。相反在命令、公告、指令、请示之类公文文种中使用比喻、夸张,就可能会影响公文的庄重性和严肃性。) ^' }! r5 e1 r f6 v5 s2 o% Y
3.语境得体' N6 z1 o# O- ~8 |5 w+ H
“语境是交际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适应环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语境分为言外和言内语境,语境的相关要素是存在变数的,它使语言的表述因时、因人、因地而进行调整和修饰。而语体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功能变体,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不会因为某个人而轻易改变。构成公文语境的各要素,诸如行文主体、行文关系、受文对象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等,有指向性和确定性强的特征。因此,公文的语言表述方式必须充分认识其语境的特殊性,综合考虑行文主体和受文对象的身份、把握行文关系、了解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选择、加工、调整、提炼语言,以增强表达效果。* p1 Z4 A, g& T, I$ L! q; Y: \
五、雅俗共赏原则/ h+ b+ ]) ~1 N1 M9 C4 V- E( V
无论哪种形式的公文,都具有一定的群众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因此公文语言不仅要特别注意约定俗成,还要做到雅俗共赏。所谓雅俗共赏,就是既要庄重大方又要通俗易懂,也就是使用人们常说常用的文明语言。具体地表现为语言风格的平易、和缓和礼貌。- F9 D; y {& D4 o* A9 L
下行公文,如上级对下级的命令、指示、通告、批复之类,要求绝对平易与文种特征不相符。但是,公文总体来说主要任务是商量问题,洽谈工作,以维系公务活动的有序开展,平易就显得十分重要。平易与装腔作势、哗众取宠是不相容的。即使是在下行公文里,在不影响公文权威性的前提下,也应尽量有所体现。例如,有的批复中对下级机关的请示内容,不说“不予同意”、不同意”,“而说“不拟同意”,就是平易语言风格的具体体现。对一些公文形式来说,语言和缓,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程度不同地有所体现。所谓语言和缓,就是要深入浅出,平和透彻,使人心悦诚服,达到语言表达的最佳效果。
; B O, A* ]: }# f! [: S& Z 礼貌,也就是要谦虚,具体体现在上下级机关和平行机关的关系中。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应当谦虚诚恳,既要严格要求,庄重严肃,又要设身处地体贴下情,在公文的用词和语气方面也应当予以注意。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应当尊重,既要反对无端傲上,又要反对曲意逢迎,主要反映在公文的字里行间以及感情色彩方面,应当特别注意分寸。平行的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应当以诚相待,切忌 “有求于人笑嘻嘻,无求于人绷脸皮”。这类公文用语应当保持商量、探讨的语气。有求于人,也用不着阿谀奉承;人求于我,也不可以故意拿人一手。它不仅仅是公文语言问题,而且涉及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 W' }1 ]% a" e2 S4 U, X. T! L: U# ^
公文写作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涵,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文的实用价值,必须同时追求审美价值,从而满足公文主体、客体的审美愿望与审美情趣,规范公文写作格式,提高公文写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公文的社会功用。
6 H1 N6 g. U, `/ U5 G)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