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新闻通讯写活小人物的方法

[复制链接]
应用写作 发表于 2016-2-12 17: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现实社会中,像焦裕禄、钱学森、袁隆平等这样全国典型的人物,属于凤毛麟角。更多的是一些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因此,我们的新闻媒体上宣传得更多的也就是小人物。然而,我们往往会发现,被宣传的不少小人物,写的不如他们做的,也就是说写得还不够好、不够到位。所以,要真正把小人物写得鲜活,也是不容易的。这里笔者结合自己所采写的一些小人物的通讯,来谈谈写活小人物的方法。

一、挖掘特点,不及其余

记者或通讯员在采写人物通讯之前,要弄清采写对象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大人物有大人物的采写法,小人物也自有小人物的采写法。

然而,有些记者或通讯员一提起要采写人物通讯,心里就认定这个人物一定是“高大全”的,哪怕这个人物是个小人物。于是,在采访时,不管人物的“大小”,这也问一点,那也了解一点,从出生到现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要问,那种架势好像是非要把人物写成一个什么大典型不可。到头来,忙乎了半天甚至几天,蜻蜓点水似的采访,采集到的都是一些粗线条的东西,无法展开,写出来的东西当然也就干巴巴的,如同人物的一纸简历。

其实,采写小人物只要挖掘出人物的特点就够了。这里所说的特点亦即亮点,也就是人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点、闪光点。我们知道,给人照相时,从人的正面、侧面,仰视、俯视等不同的角度和方位照出来的相片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正面好看,有的侧面好看;有的仰拍效果好,有的俯拍效果好。记者或通讯员就是要像摄影师那样,选好角度或方位,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人物的最佳形象。所以,我们要围绕人物的特点,把能说明人物特点的故事一一挖出来。

当然,我们在挖掘人物特点时,有时也会遇到人物特点之外的东西,这时我们尽管把它捡到篮子里,也许有用,也许无用。因为对一个人物特点的了解与提炼,也不是一下子就在采访中完成了。在采访的过程中,对于人物的特点,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大概的认识,还不是那么清晰。所以,对于人物特点的提炼,就要像动物的反刍一样,需要对所有采访到的材料慢慢咀嚼回味。

笔者曾采写了一位全国劳模,他是常德卷烟厂的一位农民工。笔者去采访他之前,以为他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采访完毕后,结果并不是笔者想象的那样。原来,他是一位很平凡却又很伟大的小人物。他之所以成为劳模的原始动力就是要改变家庭贫困的窘境。

两间摇摇欲坠的土砖房,身患癌症的母亲卧床不起,因接受不了家庭贫困现实疯了的弟弟流落街头……那年,他从部队退伍回乡后,家里的凄凉惨境使他萌生了“老老实实去劳动”的念头。

23岁血气方刚的他,有的是劳力,不在乎职业苦不苦,累不累,只要是能创造财富的正当职业,他一概不去计较。于是,他就加入到了给常德卷烟厂拖烟叶的这个靠卖劳力的搬运队。就是这个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的决定,他拖着板车跑了11年。

11年之后,他以诚实的劳动姿态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成为卷烟厂烟丝膨化车间的班长。膨化车间最难的工作莫过于每周一次的膨化塔的清洗。七八米长,管径只能刚好容纳一个人爬进去的膨化塔管道,里面残留的二氧化碳让人呼吸困难。每次清洗出来,人就像上岸的鱼张着大嘴,喘着粗气,要折腾好几分钟才能回过神来。这样的活,他没有安排别人,而是揽在了自己身上,一干就是5年。

那年,卷烟厂修建联合工房,近600吨的机器设备就是他带领工友硬是用铁肩背到车间的。之后,他又进入了许多人都不愿意去的主要任务就是给除尘房除灰尘的杂工班。

除尘房里的灰尘大得六七米内看不清东西。人进去一会出来就是个灰人,只看得两只眼睛溜溜转。这样的活他一直干到如今。

可以看出,他的特点就是吃苦耐劳。他甚至没有说一句“高调”的话语,就是为了通过劳动改变贫困。看,多么朴实无华。笔者根据他的特点,提炼出了“踩着劳动的脚印寻找幸福”这样一个主题,并把它作为了通讯的标题。这也正是大多数劳动者的初衷。

笔者采访这个劳模时,还了解到他给村里捐款2000元修公路的事。但笔者忍痛割爱,没有把它写进通讯中,因为村里的每家每户为修公路,都要么出力要么出钱了,更何况这是游离于“劳动”,游离于笔者提炼出的主题之外的一个素材,或者说是与主题关联性不强的素材。所以,我们在写作人物通讯时,也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

二、捕捉细节,展开描写

如果把一篇人物通讯比作一个人的话,主题就是人的血液,主要事迹就是人的骨架,那么,细节就是人的肌肉了。

人物通讯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是以讲故事为主的。一个主要事迹应该就是一个故事。细节就是故事中的故事,是构成人物通讯的细胞或基本单元。没有细节,人物就会是营养不良的骨瘦如柴的形象;缺少细节,人物也会因为肌肉不发达而显得不丰满、不强壮。所以,没有细节,就不叫人物通讯了。细节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采访当中如何去捕捉细节呢?方法就是抓住线索,顺藤摸瓜。

我曾写了一篇人物通讯《“办案能手”的“能耐”是如何炼成的》,写的是一个基层法庭的庭长。作为庭长的他既要上传下达,又要忙于接待打官司的人。尽管如此忙,他每年要办结案子200多件,平均每一个工作日要办结一起案子,是院里办案数量最多的法官。

我们知道,一个案子如果按照发传票、审阅案卷、开庭审理、撰写判决书、送达当事人这样的程序走下来,一天办结一个案子那是不可能的。然而,就是这个“不可能”却被这位庭长变成了现实。这其中有什么绝招?带着这样的问号,笔者深入挖掘。

原来,他的绝招就是“加班加点”。笔者就问他,是如何加班加点的?他说晚上在“808”加班。“808”?什么是“808”?……就这样,笔者抓住这一线索穷追不舍,挖掘到了一个感人的细节。对于捕捉到的细节,我们要善于展开描写,还原细节,并围绕细节做文章。

对以上细节,笔者是这样描写与展开的:

宁静的夜晚,武陵区人民法院办公大楼808号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一位瘦削的中年人正在那里撰写判决书。这人就是刘沫。

在德山法庭工作,为何会跑到院里的办公大楼来办公呢?

原来,德山法庭办公场所租的民房,简陋拥挤。于是,院里也给德山法庭在办公大楼分了办公室。没想到,这办公室还真派上了用场。

办公室的灯、办公室的电脑可以作证,不知多少个夜晚,刘沫就在这里加班加点地工作。有时,办公室的灯光与朝霞相抱,刘沫又在这里加班了一个通宵。怪不得他的妻子经常说他“办公室都快成你的家了”。

其实,他的家就住在武陵区,而且离法院办公楼不是太远。

是的,自打刘沫调任德山法庭负责人两年多来,白天在德山法庭的办公室里办公,晚上经常在院里的办公大楼加班。一年到头,他在这里加夜班有100多个。加班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随着这个细节的描写与展开,何为“808”,在“808”做什么,都说得一清二楚了。

挖掘到这样的细节后,笔者并没有罢休,而是继续围绕“加班加点”来挖掘细节。请看下面的细节描写:

“嘀……”“喂……”刘沫刚接完法院一位领导的电话,又来了一拨找他询问案子的人……记者在他办公室里采访他时,两个多钟头的采访,多次因为他的“应接不暇”而中断。

这个细节是笔者采访时现场捕捉到的。这样的细节更有说服力,因为它有记者或通讯员的见证。接着,笔者又继续围绕这个细节做文章,像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剥下去,一直剥到笋心:

他真是个大忙人。接待、上传下达、调解、开庭……白天的工作,做的就是这些事。

他平均每天都要接待10多拨人,什么咨询的,打听案子的,还有发泄不满的……至于判决书,白天根本就没时间去写了,就是有时间,在他那种嘈杂的办公环境里,也无法写下去。这也就是刘沫为什么要利用晚上时间到院里的办公大楼加班加点写判决书的原因。

显而易见,有了这些细节,这篇人物通讯也就丰满了。当然,这篇近3000字的人物通讯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描写。

三、多置悬念,巧筑结构

有悬念、卖关子才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才能牢牢吸引住读者的眼球。有悬念、卖关子才便于展开故事,才便于把故事讲得生动活泼。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吸引更多的眼球,掌握运用设置悬念、卖关子的手法显得尤为重要。

写小人物的通讯,因受篇幅的局限,人物的事迹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也并非那么简单。若能巧筑出奇制胜的结构,在谋篇布局上弥补篇幅的短小,也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甚至比那些长篇人物通讯更胜一筹。笔者采写的《身累心累只为法律不受委屈》的人物通讯,写的也是一个小人物。通讯采用了多层设置悬念,巧妙构筑结构的方法。通讯一开头就是一个悬念:

已是腊月二十好几了,在外打工抑或工作的人们,都在潮水般地赶回家乡过年。然而,临门的春节也没有挡住他远行的脚步。

读者看后,也许会问,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可是,笔者在此并没有回答读者迫切想知道的答案,而是继续卖起关子来:

春节又算什么呢?你看,他那只有两岁的小孩感冒发烧住进了医院,他吻过孩子的小脸蛋后,一声不响、头也不回地就匆匆离开了,踏上了去内蒙古卓资县的旅途。

写到这里才告诉读者这个人是谁,但还是没有交代他为什么要这样:

这个“狠心肠”是谁呢?他就是武陵区人民法院执行一局副局长盛辉。

写到这里笔者运用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手法,再次隐蔽地卖起关子,至此把读者的胃口吊得高高的:

其实,此时此刻的盛辉又怎么不想留在家里呢?又怎么不想陪在小孩身边呢?这时,他心里的国徽、天平和肩上的责任对他说,你就做个“狠心肠”吧。

写到这里才告诉读者:

原来,盛辉要去执行一起案子。

究竟是一起什么样的执行案值得他如此重视?其实,这还是一个悬念。

通讯在写到案情及办案的过程,也有多处设置悬念。如:

手机关机,人去房空。第一次去人生地不熟的卓资,要找到一屁股债的卓资老板,犹如大海捞针。盛辉他们扑了个空。

后来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作为被执行对象的卓资老板及执行标的物后,再设悬念:

卓资老板答应拆站,然而,一堵无形的墙却把设备围得紧紧的。

接着,笔者解开悬念,原来:

建搅拌站占了牧民的几十亩草地,牧民不给拆,情有可原,因为他们应得的补偿款还没有得到,但似乎也有些过分,他们居然狮子大开口,要价200多万元。

通过设置悬念、解开悬念,把近3000字的人物通讯,写得跌宕起伏,抓人眼球。把一个“为了不让法律受委屈,身累也好,心累也罢,累也不累”的法官形象写活了。

由此看来,写小人物,由于通讯的篇幅不长,布局谋篇也就“船小好掉头”,比较容易把控。所以,我们在写小人物的通讯时,要尽量做到“多置悬念,巧筑结构”。(作者单位: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作者:胡德桂 来源: 应用写作杂志社

标签:小人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1粉丝

19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