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少进士问同乡老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后人称,这是宋人笔记所说的做官四字诀。" z9 E, o: a; f' X! Q
5 y$ Q6 f$ s5 }2 q o胡适在一次演讲中说:“我在小孩子的时候,就听到这个故事,当时没有注意。从前,我们讲治学方法,讲归纳法、演绎法;后来,年纪老了一点,才晓得做学问有成绩没有,并不在于读了逻辑学没有,而在于有没有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这四个字,不但是做官的秘诀,也是良好的治学习惯。”; q9 O+ i2 |8 w1 A+ i* e" h# u5 v
* c$ g( y. @+ U* F% x' q4 L# O
对这四个字,胡适作了具体的解释:
4 J$ X- F9 h$ z
* Y; q( z' W) T勤。不躲懒,不偷懒。傅斯年的口号:“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就是勤。* |( R6 W4 X% T( `3 H
( ?/ Z" p$ G- g7 ~) ]- v
谨。不苟且,不潦草,不拆滥污。也可以说是“敬”,就是教人做一件事要郑重地去做,一点一滴都不苟且,一字一笔都不放过,就是谨。谨,就是“小心求证”中的“小心”两个字。( X' k; |9 Z* t- ?/ t
3 A' o7 ]3 q5 f) K和。虚心,不武断,不固执己见,不动火气。不但不正当的火气不能动,就是正义的火气也要慎动。做学问要和平、虚心,动了肝火,是非就看不清楚。胡适用赫胥黎的话概括了“和”:“科学好像教训我们:你最好站在事实的面前,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要愿意抛弃一切先入的成见,要谦虚的跟着事实走,不管它带你到什么危险的境地去。”
0 I7 I; `0 [! l7 M) C
- r' y5 F3 d; X' u, G7 Z3 `! Q( ?- U" m F/ W1 i
0 M) q" D7 ]' Z8 x$ r0 I( D& @( X1 V- g
胡适说:“缓字很重要。如果不能缓,也就不肯谨,不肯勤,不肯和了。”/ p4 Q9 G: I, Q$ m0 D* u
# _+ f- |: M3 B. x7 j. Y胡适在不同场合,曾多次谈到这四字诀。
: @% ]8 L. K) f' F5 p1 l: m4 i3 F& ^/ h% R7 r9 M. i- n0 f( v8 N
胡适对“谨”字的理解就是“不苟且”,且不厌其烦地加以说明。因为,终其一生,他对“苟且”都深恶痛绝。
" d Q4 z1 a8 t2 p1 e
4 h. s8 q( q) B) R" u早在中国公学读书时,胡适就曾在《旬报》第36期上发表《“苟且”》一文,痛论随便省事、不肯彻底思想的毛病。他在文中以犀利之语直刺“苟且”:“‘苟且’二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瘟疫,把几千年的民族精神都瘟死了。”1 |! u+ P7 t4 ]9 B( G. g8 w% E
( X) ~1 l/ E$ |胡适此语,如暮鼓晨钟一般令人警醒。由此,我们也明白了,他为什么一再强调,要人们养成“不苟且”的良好习惯。
7 r, H0 A' l! j7 I4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