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民工 于 2012-3-27 14:41 编辑 : B. n% g! `7 J9 [3 i4 c
8 w& w7 \1 |8 A6 Q8 M/ k6 u. s
领导讲话的种类很多,有部署动员型的,有总结报告型的,有传达贯彻型的,有研讨辅导型的,还有表彰号召和社交礼仪型的等等。起草领导讲话是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实践性、综合性比较强,也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门学问。它既要完整准确地俯领导意图,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全面、辩证,又要图示讲出新意和深度;既要有鲜明的思想性、理论性,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既要用事实说话,又要防止就事论事;既要掌握领导讲话的共性要求,又要体现不同领导的风格或特征,等等。这些问题把握不好,一篇好的讲话稿就很难产生出来。
7 j/ m% `7 D# j* ^! V" O( t1 V. _- Q/ C
一、要全面、准确、创造性地领会领导的意图& x. J% F! v3 g' A6 G
: _- W! P5 \( C, D7 n
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过程,实际上是阐发领导思想、观点和工作意图过程。领会好领导意图起草好讲话的重要前提。对领导意图把握得越全面、越准确、越深刻,写起来也就越容易。领导交代意图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讲总的意图给讲话划个大体的框框,具体内容由起草的同志去考虑;另一种是既有总的意图领会、反复消化的过程。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三点-----
4 Z8 r; M+ ?+ {, f0 d+ Z4 L1 a- Z. d; _& h, q
一是要注意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领会领导意图不是从全局上、政治上思考问题,既是个思想水平问题,也是个站立点问题。这是领会领导意图关键。领导思考问题也好,发表意见也好,一般是着眼于全局,通过全局性的思考提出来的。越是高层次的领导,越注重政治性和全局性。作为机关的同志,尽管主观上也想站得高一点,但由于受所处位置和本部门业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对事物的认识,诸如对哪些问题需要讲,哪些问题没必要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了解全局、熟悉全局或由局部上升到全局的过程。什么时候我们把全局上的情况真正把握信了,对领导交代的意图要求,也就比较好接受了。当然,要实现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是不容易的。具体到一篇讲话,从接受任务那天起,就应该进入角色,从领导的角度考虑和透视问题。具体到平时的工作,必须时时注意全局情况的积累与掌握,作一引起必要的“超级思考”,使思想经常处于较高的站立点上。% [; S/ B6 N" x d
9 L- x) |/ ^- B s9 _. ]6 I1 X二是要注意研究“上情”,吃透“下情”,在二者的结合上下功夫。上情与下情,是各级领导经常关注的两个基本方面,也是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上来把握领导思考问题的轨迹,掌握其意图精神实质。对上边的东西不真正了解,领会体育场意图不难以把握方向和原则,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对下边的情况心中无数,领会领导意图往往容易原则来原则去,很难贴近实际,加以具体化。在这方面,我们一些同志,往往下功夫研究不够。以研究“上情”为例,上级的重要文件来了,学上一遍两遍,就觉得差不多了,其实并没有钻进去,文件的精神并没有变成自己的思想,没能从中悟出独到的见解,这样在领会领导意图过程中,就会感到拓展不开,飞跃不起来。机关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上情“与研究”下情“,并从二者的结合上出主意、抓落实。结合得越好,成果越大。当接受一项任务这后,一方面,要了解首长对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是怎样理解的,对部队的情况尤其是“热点”、“难点”问题是怎么看的,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设想;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翻阅一些有关文件、材料,吃透上级的精神,了解下面的情况,通过这二者的结合把领导的意图融会贯通起来。
6 a9 u1 ]$ o9 D. M+ _
2 ~# M% j) h( q3 e, p* x, G三是要从“连续性”、“一贯性”上来领会领导意图。领导的思想是发展变化的,但在一些基本的、根本性的问题上,又大都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的。我们领会领导意图,必须坚持“一贯”与“发展”相统一的观点。也就是说,要善于从领导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的讲话中把握一些共性的东西,用这些共性的东西开阔我们的思路,丰富和充实领导最近强调的一些思想;要注意从领导在不同时机、不同条件下的讲话中理出一贯的、基本的思想,以这些基本思想为指导,加深对领导新提出的思想观点的理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领会领导意图的过程应是个能动的过程,既要遵循领导意图,又不能拘泥于领导的某句话或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对一些认准了的问题,该完善的完善,该充实的充实,这既是正确贯彻领导意图的需要,也是真正的对领导负责。. M ~; n6 ^1 {5 ?0 Z2 a
' {. x. C9 C% {! \3 ?
二、要处理好全面与求新、求深的关系
) Z4 u# t$ L- r
' e5 n3 J' R' [2 ~1 `7 [& X应该说,求全与求新、求深确实存在矛盾的一面,但客观地分析一下,它们又是统一的。作为一个领导者,在一篇讲话尤其是重要一点的讲话中,不能不兼顾到面:在强调某一个问题时,同时要考虑到其他问题;在突出某一项工作时,同时要考虑到其他工作;在肯定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某项工作的成绩和进步时,同时要考虑到其存在的问题,以防止工作指导上的片面性。然而,兼顾到面,又不能面面俱到,搞一线平推,还应该有新意,有深度,使人们听后在脑海中激起波澜。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7 _" F* B8 \- i9 [1 L( i* [
三、要努力增强讲话的鲜明性* W& W2 Z6 C6 O8 [8 c
: V! Y" ^' z7 @7 f9 ^, j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就告诉我们,鲜明性和生动性是起草讲话稿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效果大不一样。领导讲话只有对当前人们普遍感到看不大清、把握不大准的难点、热点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不应该怎么看,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意见及态度,才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 z6 j8 g8 |* e3 p7 F8 p4 g# }4 d9 ^/ Q: Y
有些问题的是与非和政策界限越难以把握,有些事物的性质越难以判断,领导在自己的讲话及实际工作中,越要有一个坚定的立场和态度。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理直气壮,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旗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0 ]6 @; t, l0 B" l! R
\$ {4 G) z3 s1 X1 _
第一,提出问题要注意针对性。一篇讲话,有没有针对性,关键是看抓问题准不准。如何抓准问题?一要善于“由小见大”,即透过一些具体的事情,发现带普遍性的问题;二要善于由点及面,即通过一两个具体单位、一两个事件的剖析,发现和找出面上的问题;三要善于“见微知著”,即通过对某一个别现象和处于萌芽状态的事物的分析,或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向,或敏锐地发现带方向性、倾向性的问题。这里贯穿着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要注意抓大问题,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5 W4 z9 C! n; h
0 q: M% X& D" C3 m# X) \9 Q第二,分析问题要力求入情入理。领导讲话也是与大家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过程。一个思想、一个观点、一个主张,要被大家所接受,一方面取决于它的真理性,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能否科学地阐述和传达,能不能真正讲到大家的心里去。我们有时往往不大重视这一点,起草一篇讲话,“骨头”挺硬“肉”不太多,“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尤其是一说理直气壮,面孔就板起来了,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要”。凡是大家印象比较深的领导讲话,都是有感而发、情理有机融为一体的,并坚持以平等的身份,与大家交流思想、交流体会、交流感情,讲出了真情实感。比如有位领导讲话中讲到党委书记要有良好的风度和修养时说道:“大家经常讲,要让组织放心,要让同志放心,放心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心地纯正......你与人家在一起共事,就要让人家感到你亲切可信,有安全感,如果人家对你总有一种戒备心理,时间一长,你就成了孤家寡人。”这段话,确实既朴实,又比较深刻。类似这种入情入理的分析,往往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平易近人,站得高,但不居高临下,不以命令的口吻说话;另一个是有感而发,讲的是自己悟出来的道理,说的是自己想说的话;再一个是富有感情,处处体现出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老同志对新同志的关心、爱护和期望之情。
9 E' b' D1 k# u
7 T' ~1 q @% e3 }7 o第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体现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按照讲话的一般规律,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之后,还要给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说,不但要告诉人家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告诉人家怎么办,拿出具体的对策、办法来。这就要求我们在起草讲话时,不仅要在推敲观点、提炼思想方面下一番功夫,还要以更多的精力研究对策,提出指导性意见。对策的生命力在于可行性,而要体现这一要求,就必须注意层次性和针对性。比如同样是强调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军以上领导机关来讲,主要应强调深入调查研究,从政策指导、理论指导、典型指导上拿出意见和措施;对师以下部队来说,主要是积极主动地解决新形势下官兵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总之,对各级领导和机关,要多讲一些大的思路、大的决策、大的主意;而对一些具体工作,强调一下抓落实的重点环节、重要措施就可以了,使下边在落实中有创造发挥的余地。
1 ~% O" z2 L) b& A8 A6 u0 S3 K/ a5 @% C2 k
! z- I3 S) z5 E- Q" h四、要有准确生动的语言2 ?& C1 _' Y0 R4 ~6 o, ^
! W! u+ m5 n7 j
讲话也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明确的主张,都是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同样的思想,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写讲话稿,往往语言枯燥乏味,句子又长又拗口,领导讲起来没有劲,群众听起来没有味。要改变这一状况,应该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
/ W; k. i% r& `% f( Q# U" s/ Q# z9 G: m7 v7 i* B. x
一是既要言之有物,又要准确贴切。过去讲,“事实胜于雄辩”,就事实本身来讲,它不能代替“雄辩”,但“雄辩J”总是要以事实为基础的。在一个讲话中,主题、观点是灵魂,而事实材料是血肉,离开鲜明、生动的事实,讲话就会成为空洞、苍白的说教。起草讲话重视用事实说话是对的,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其一,事实一定要准确。作为领导,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自调查了解,从对领导工作负责出发,我们对需要在领导讲话中运用的事例,每个细节都必须搞得十分准确,不允许似是而非的东西出现。其二,要善于从“总和”中把握好事实。列宁说过:在具体历史条件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物的联系中去把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把握事实,而是片面的或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所以我们在运用事实时,不能搞事例的堆砌,更不能用个别代替一般,要在占有大量真实材料的基础上,作一点总的概括和量化分析,从概括分析中认识事物的基本性质和现状。典型事例的运用,不在多,而在精,关键是要有代表性,能够集中反映事物的本质。还要通过由此及彼的分析,在事实与观点之间架起一道“桥梁”。那种“观点加例子”的简单写法是要不得的。
9 o9 }5 `5 |5 a1 R5 M$ K* ~7 b& T O
二是要借助其他语体和手法,丰富讲话语言的表现力。讲话语言属于公文语体,在交叉、横断学科不断出现,人们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对领导同志的讲话的语言也随之提高,那种干巴巴的说教越来越没有市场。因此,讲话的语言也要突破公文语体的局限,更多地向政治语体、文艺语体和新闻语体汲取营养,有的可以借鉴,有的可以直接“拿来”。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领导讲话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同样可以写得有文采,有感染力。江泽民主席的重要讲话,对一些史料和先贤的名言信手拈来,给讲话增色不少。从这里看,要有生动的语言,首先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几套笔墨,这样你在面对不同的场合和对象时,才会游刃有余,举重若轻。& a, D, U. a. j" c5 \( p# u& v
$ d( o( v- D* h2 a0 G# @/ Z" h+ u
三是要作寻常的语言说,把深刻埋在浅显中。讲话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契合,越自然、越顺畅,效果就越好。有经验、有水平的领导者,在讲话时都是雍容大度、从容不迫的,用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语言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在不知不觉中征服听众,抓住大家的心。但我们有些同志写讲话,总喜欢卖弄,有些装腔作势,结果既不上口,又叫人麻沙沙的。有的领导上台讲话时,念到一些地方,实在说不出口,只好皱皱眉头跳过去,这是很煞风景的。真正的高手是不屑于卖弄的,有时甚至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话说得极其简朴,甚至带着“土气”,但好念,中听,越咂摸越有味道。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写领导讲话造诣比较深的一位同志,在谈到军委几位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时说道:这些讲话,都是用的短句子,许多地方都是一个短句一个句号。这种语言表达技巧,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2 D- r5 g; f# }: P
* u5 b0 E9 b$ d; K- i/ Z* I, m0 a
四是要掌握打烙印的语言技巧。一个好的讲话,听了以后可以使人记往重要的观点和精彩的语言。像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演讲中的“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讲到“民族的脊梁”,都给人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如果语言平平淡淡,像一碗白开水,便难以给人留下值得回味的东西,讲话就难免逊色。根据一些成功的经验,讲话语言要打烙印,就要揭示本质,一语中的;就要有特点、要个性化;就要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近几年在一些领导讲话中所提到的“以务实为荣,以落实为贵”、“正正派派当家,清清白白理财”、“摆脱功名利禄的驱使,经受住‘酒绿灯红’的考验”等语句,都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o( G3 `, p/ i* V
+ Y D% g, q/ N% S- E
五、努力寻求最适宜的结构: f# ]2 k, t* H u, h! R" z$ _- u
- }0 }+ ^+ z' S( U$ q/ i; U" S六、要体现领导的特点和风格
2 z6 j7 o; J' L$ N4 I# a" E" w: X& \ U% j
写领导讲话,很重要的是“把领导写进去”,体现出领导的特点和风格来。我们常说的“文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学习和掌握起草领导讲话的基本常识和一般性技巧,还要努力把握、理解、熟悉领导的个性特点和风格,防止把不同领导的讲话写成一个面孔、一个模式。
U% g# C4 f3 n0 l$ ]+ E; D/ K: M/ S5 M) j! h" T
构成领导讲话特点和风格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像年龄、经历、性格、气质、文化修养等等,这些方面的差异,都是形成和影响领导讲话不同风格的具体因素。我感到其中最需要考虑的是这样三个东西:一个是身份特点。身份不同,讲话的内容、口气、表达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一个是阅历和年龄特点。一般来说,那些资历比较老、阅历比较丰富的领导,讲话时往往喜欢穿插一些过去印象比较深的事情和语重心长、传统色彩比较浓的内容;而阅历较浅的领导同志,有些东西就不大好讲。再就是语言特点。这一特点最能反映领导讲话的风格,也可以说是领导讲话风格的集中表现。讲话是要给人听的,语言应朴实、简洁、明快,有时还需要点幽默、风趣,通过个性化语言把不同领导的不同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在这方面,我觉得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是很富有特色的。他在华东六省一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讲得十分精辟和生动。如,在讲到顾全大局时他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比喻,这就是“骨头连着肉”。我们都在一条航船上,这是一条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驶进的航船.....我们所有的地方、所有的军队、所有的同志,不管你在这条航船上所处的位置如何,都要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在讲到严肃纪律惩治腐败时他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打开窗子,苍蝇必然要飞进来,要准备好苍蝇拍子。当然,由于所处位置、年龄、资历,尤其是水平的不同,要想每篇讲话都写得完全符合和体现领导的风格、特点,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只要肯下功夫,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平时多留心观察和积累,接近或基本实现这一要求,还是能够做到的。
) e/ ]$ R- J$ ~! ^5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