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培训班](http://www.caiyes.cn/data/attachment/common/cf/155402q2p9x0hv5z775n2s.jpg)
今年以来,通川区工商质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组团走基层、驻村帮扶活动,针对江陵镇沿河村和安云乡木龙村两个定点帮扶村的实际,从帮扶基础设施、发展产业、提供技术入手,从解决村民生活疑难、增加农民实际收入、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着力,将“脚走了多少路,手干了多少活、心想了多少事”作为扶贫效果的检验标准。
一、脚上沾满泥土,掌握一线资料
驻村帮扶活动启动以来,我局派驻两名年轻优秀的女干部分别到两个村任第一书记,同时每个村派驻两名驻村干部,开展了“走田间地头,听民意、解难题”大走访活动。
一是摸准扶贫对象,确保“靶向定位”。驻村干部们深入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中与群众面对面座谈,详细了解他们所想、所盼、所急,全面调研村社的现状,确保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到户到人。并对其建档立卡,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二是制定帮扶计划,确保“精确滴灌”。我局根据了解到的两村现实资料,分析致贫原因,查找突破口和结合点,制定帮扶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落实帮扶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结合现有资源,找准产业发展的路子和项目。
在不到30天时间里,全局干部职工共行走630余公里,走访280余名群众,召开座谈会10次,撰写《帮扶村现状与亟需解决的问题》、《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等可行型调研报告、工作方案7篇,梳理、归纳了17项工作计划和33条建议;实行“领导包户、支部包组”,与107户贫困户签订了“结对认亲卡”,奏响了“认亲、走亲、结亲”三步曲。
二、手上打满老茧,贴近一线生活
我们采取“扶资与扶智、输血与造血、治标与治本、增加投入与增加技能相结合”的方法,把致富能手培养起来,把特色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增加两村贫困户的收入。
一是扶贫与扶智结合,着力提升群众致富能力。建立“致富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培训机制,围绕果业种植、畜牧养殖等内容,尝试开办培训班、聘请专家现场讲解、指导等形式,举办了党风廉政建设、种养植技能培训等培训班3期,培训村民150余人次。同时正在与农林局、职业技术学院、农科所等单位联系,计划免费为两村提供600余套致富资料、书籍和农作物种苗2000余棵。目前,村民苦干实干、勤劳致富的新民风正悄然形成。
二是输血与造血结合,着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针对两村实际情况,突出区域特色,促进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我局正在联系、购买“田氏青脆李”、“红梅豆瓣”等3个优质农产品种子为帮扶村免费赠送,已筹资万余元为沿河村7组的贫困户购买羊羔15只,送去6.5吨价值8000余元的化肥,开辟“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通道6条。通过发展种(养)殖业,村民预计每年人均增收将超过1500元。
三是扶贫与扶“基”结合,着力解决村民生活疑难。“要致富先修路”。针对沿河村交通不便的情况,为其筹集了村级公路修建启动资金6万元和5吨水泥,预计8月动工,助其打开致富“山门”。此外,为两个村赠送了40套办公桌椅,2台电脑、2台打印机、2台电视机;为33名留守儿童赠送价值5000余元的生活、学习用品;在大春期间,组织干部职工30余人次为沿河村贫困党员插秧数亩,全局干部职工踊跃捐款1.5万元为两村维修水渠;筹集5万余元为安云乡木龙村小学修缮校舍、硬化操场、粉刷加固墙体,为木龙村委会粉刷办公场所、完善制度上墙和公示栏;出资1.5万元为沿河村委会更换门窗,规范阵地建设。
三、心中充满感情,解决一线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