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的启示与对策
五月下旬至六月初,省委党校组织县市区党政主职培训班学员赴河南郑州新区、鹤壁、新乡、新郑等地参观考察县域经济及新型城镇化工作。在河南的这几天,一路行走,一路思考,感触很深,收获颇丰。河南省县域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势头猛、活力强,全国百强县市6个, 在中部地区居首,能够取得这样显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河南省历届领导高度重视、科学谋划、高位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同样亮点纷呈,经验鲜活,让考察团成员深受启迪。
一、河南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作法及经验
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到了“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大员上阵。在指导思想上,河南从上世纪末确立强省富民的“两大战略”,即一手抓“中原城市群”,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并将此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两大支撑,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实际工作中,2004年启动扩权强县试点,逐步建立健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推进县域改革开放;在领导机制上,实行大员上阵,时任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同志,对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亲自带队参观、亲自点评,对郑东新区规划、建设亲自指挥、亲自督办,在省领导的带动下,各地市县乡都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工作格局,保证了“两大战略”进程有力推进。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现代城镇发展。河南省从省级层面制定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五个层次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郑东新区规划起点高、理念新、思路清,让人深受震撼。新郑市依托郑州,确定了“两城、两市镇、52个新型社区和2个特色村”的新型城乡体系布局。新乡市按照“一城三区五星环绕两个副中心城市”组团发展思路,构建了覆盖全域、涵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约束力,“不能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能盖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的“两个不能”已在河南各地成为共识。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河南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配套制度改革,以改革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动力。2011年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指导意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市户籍门槛。同时规定,对进城务工经商并转为城镇户口的农民,允许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原有的承包地和合法宅基地,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的同时,继续享受农村惠农政策。资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瓶颈,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河南采取政府加大投入、力争金融支持、用好土地收益、引导社会投入等四种途径,不与民争利、不让农民花一分钱。
四是坚持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叶县将全县1396个自然村整合规划为116个新型农村社区。新乡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全市3500多个行政村被规划整合为900个新型农村社区,首批352个相继启动。新郑市将全市309个行政村按距新城区8公里、新市镇5公里及新型社区3公里周边的标准进行有效整合,目前,已启动社区项目33个、建成安置房211万平方米,1.5万名群众入住新居,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让人钦佩。鹤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五个文件,为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五是坚持产业支撑。河南省始终强调新型城镇化是引领、产业支撑是基础,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大力招商引资,新郑市引进的总投资650亿元、占地10平方公里的郑州华南城项目,是郑州商贸物流业的“一号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中部乃至全国超大规模现代商贸物流中心,该项目同时加快了新郑下辖龙湖、孟庄、郭店三镇新型城镇化进程。新乡市共建有28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入驻各类企业(项目)2436家,其中新型农村社区,全部有产业支撑,入住社区的农户,从事二三产业比重由入住前的49.8%提高到入住后的79.1%。新郑市把产(业)(社)区融合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依托产业建设社区,实现“社区靠着产业建,产业跟着社区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农民出门就是工人。
六是坚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耕地不减少、粮食不减产”是中央对河南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河南省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推进集聚、集群、集约、内涵式发展,探索出了“两不三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新路子。鹤壁市浚县王庄镇中鹤新城,是依托中鹤集团发展的新型社区,该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5350亩。新乡县古固寨镇启动6个新社区建设,过去老村占地8500亩,而新型农村社区占地4300亩,其中富康社区由五个行政村组合而成,辖2657户、10837人,户均用地0.6亩,较老村每户节约土地0.4亩,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062亩。
二、河南新型城镇化之路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