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金融市场波动幅度增加,市场中出现了一些可能影响金融稳定的失真信息,特别值得警惕。9 I& u9 e1 F/ S3 V. d2 J
5 \2 E6 ~- i" R- ?% _: ~
6月20日下午,一家网络媒体发布消息称,某银行发生资金违约事件,中央银行紧急注入资金。随后这则消息快速传播,引起不小恐慌。好在当事银行迅速辟谣,避免了事态继续扩大。上周日,另一家银行因IT系统升级,导致部分网点业务办理缓慢,有的客户出现不安。! ~5 C4 Y( x0 t0 ^$ W) ~
/ A P2 ^5 [$ b
应该说,失真信息快速流传,有其市场和心理基础。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最近出现的新情况,是“资金违约说”的上下文;而“钱荒”一词充斥市场,也绷紧了金融消费者的神经。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离不开金融消费者的信心,而信心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各种信息的准确传递。
' M1 u) ?% [5 O, t8 D% q/ {: {" R7 }5 K
很多人都熟悉一个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例子:座无虚席的电影院内,如果有人高喊“着火了”,一定是所有人都涌向出口,可能造成踩踏事故。金融市场与此类似,风平浪静的市场会因为一个不实传言而出现慌乱,且后果很难预料。
: h6 W1 P U X" o y: |; h) C7 ]2 S! a p3 _' ?8 |3 d
如何避免类似“影院着火”的情况发生呢?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到金融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掌握信息的金融机构、传播信息的新闻媒体、接收和消化信息的金融消费者,在此过程中都有各自的责任。* F4 n6 p. B& x; \
+ f9 C+ N# }& O! T9 |* Q. d
面对不理解的事物时,人是会本能地疑惑。如果金融机构不注重与消费者的信息沟通,很容易造成恐慌。比如,银行的IT系统升级之前,如果考量市场环境、提前告知客户、做好应急预案,有及时准确的“大道消息”,小道消息可能就没什么空间了。
% d: |/ Z0 b. H; J3 o& O' ^ b
: g0 Z. A; k: Z% a) w- w 在牵涉众人利益且专业性极强的金融领域,新闻媒体也应更加谨慎。将“钱荒”放入标题固然有助增加传播效果,可与银行等放到一起后,会给不明就里的读者带来困扰,甚至引发非理性行为。而如果为了抢新闻、抓眼球,刊发未经核实的重大金融信息,更可能直接影响金融运行。
2 D! q+ Y8 Z! R4 y* g" \1 N
8 D5 \- [& ~- [+ E; g( b6 @ 对于金融消费者,准确的理解是理性行为的前提。金融产品越来越复杂,不能要求每个人都“门儿清”,但也不能完全做甩手掌柜,毕竟每个人都要同金融行业打交道。如果能够稍微了解一点银行间市场的知识,其实不难理解所谓“钱荒”丝毫无关储户存款,咱们的钱安全着呢!
: S! U+ }) R3 c& {( ~, M
, z; C6 g$ T& [* e 当前,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但即使如此难免会有波动,越是这样越需要以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防范金融风险,筑牢“金融信心”。/ q7 B Z9 \) u3 p, {
(贾 壮
+ z& s# C4 c ] H9 y6 Q& T V/ j1 Z
)- B& W1 I9 u; o2 }$ i' h# {5 u) h& m% ~
( Q2 w0 {( G. o+ W( l8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