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中说:“词中对句,贵整炼工巧,流动脱化,而不类于诗赋。”史梅溪之“做冷欺花,将烟困柳”,非赋句也。晏叔原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元献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诗句也。然不工诗赋,也不能为绝妙好词。/ H* O ]# B4 \- s2 @& y; y2 b; Q
4 S u5 S8 D* Q 诗是言志的,赋要铺采摛文。赋中不少清辞丽句,经诗人加工,都可以入诗。诗赋虽然文体不同,但诗赋的对句无甚明显区别。只不过赋要此诗典雅一些。词与诗赋就不同了。词是合乐的歌辞,具体要眇宜修,词句偏于柔媚,其语言长于情致,贵于清新流利。因此,词的对句要合律工稳、巧妙、流动脱化,其情韵自然流于其间。沈祥龙说的“词中对句,贵整炼工巧,流动脱化,而不类于诗赋”,就是这个意思。晏几道词“临江仙”中的对句即如此。全词如下:
% j' B. D E, i! s- i0 m. E5 W' b2 g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T3 C! C' o3 H# ]/ i# Q# ^! J
& l- K8 D$ \4 o# I& | 这词上片写春恨,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皆春恨来时的情境;下片写相思追忆及当时的情况,表现了作者的苦愁之情及孤寂之感。换头处用对句,词语巧密而流动。词以虚笔作结,无穷之感喟蕴蓄其中,情深绵邈不尽。
: t* c9 z4 F% R* j- V
7 _( V9 Y$ a9 ~; ] 词中落花一联,感情细腻,描绘入微,声音绵柔,语句浅淡。将其放在诗中,觉少骨气,放在词中则妩媚可爱,浅而有致,淡而有味。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诗与词不同的一些道理来吧。' g4 @) c* ^# I2 F
& N; b- [# ~* [* z1 r6 b- P
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联中前四字十分流动,而后三字是那样工稳,但对句的整体仍然十分流动,并传达了纤悲微痛和淡淡慰藉并存的心境。情意深厚含蓄,且语句灵活脱化,工巧浑成。
( Q2 X8 s+ ^3 m" {, r. J6 S8 F0 A) j* a( W+ @$ e
填词对句工巧流动,宋人名家皆精于此道。如柳永“望海潮”中的“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史达祖“绮罗香”中的“做冷欺花,将烟困柳”……都是工巧流动好的对句。下面笔者选录了一些好的对句,以飨同道:. C% F) E( f/ [) N" s/ H8 A
8 t$ @$ h: k2 a; N) l" V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温庭筠“南歌子”)" Q( i" b+ N; ^( d% F6 x
3 b9 a, L) T) g+ t1 D; I$ c
碧云天,黄叶地。 ( 范仲淹“苏幕遮”)0 M: ?: y( |$ x" Q5 ], x
1 s" \) R5 ?, n0 C9 ]6 `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 (晏殊“踏莎行”)% \( R$ `! Q. J# a% w% S' p
6 x9 s0 r7 g: O+ l# q, p9 Z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王安石“千秋岁引”)
) L& P. q/ \6 c& {) P$ N7 o: |4 U/ j" ]; g7 f" w) E. K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
: J- e5 R# A* R
) n- `2 {9 J7 ^/ z8 B! t# J 山抹微云,天连哀草。 (秦观“满庭芳”)
9 ^# U* i$ L1 m6 A0 Q% h! C7 Y) X8 r6 ~3 Q
巧沁兰心,偷粘草甲。 (史达祖“东风第一枝”)
( B9 R5 }/ \" o5 A7 `) ^8 k: J, ?2 W- M) V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 李清照“永遇乐”)- s4 B/ h8 A$ K. _2 m+ i
$ v2 K% ? f- Q$ d+ m' T6 g: z1 I 风里一池杨柳,月边满树梨花。 ( 周紫芝“朝中措”)
! B8 o6 `$ m; }5 l8 B0 x6 A, [0 d0 D1 a; U) j/ e9 @; }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 晏小山“鹧鸪天”)
6 z$ C; E( G3 Z4 x& y3 `3 }2 t: i8 b! |4 u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 柳永“玉蝴蝶”)
+ R6 @8 ?' p% d4 K- S# D
; L5 `6 \- U% O: m 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 (史达祖“玉蝴蝶”)
: a& |$ \! @5 H" M+ X' C* j& g' x
! k- |" u9 A4 R. c, t;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