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办理向上报告公文需要注意的问题

[复制链接]
公务员写作热线 发表于 2012-4-19 07: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办理报告是机关公文处理中很重要的工作之一。从目前我们受理的这方面的文件看,文件质量总的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为做好报告的起草和报送工作,下面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认识、防止和克服这些问题,谈点看法,供参考。1 M: A; W! I) ^$ |& y: K
& ^- g5 A: J$ _0 _
      一、关于明确要求上报的问题。上级机关明确上报的报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期性报告,包括半年工作报告、年终工作报告和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的年度述职报告等;一类是阶段性报告,即反馈贯彻某一次会议精神、汇报某一阶段工作情况的报告。现在来看,年度报告情况比较好一些,而年度述职报告有的地方和部门没有上报;对某项工作的报告,有的地方和部门有时按要求上报,有时未按要求上报。工作中发生了问题,没有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的情况也存在。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这是党的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特别是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上级机关需要及时、准确了解各地、各部门的情况和发生的问题,以便科学决策、指导工作。作为各地、各部门来讲,向上级机关及时报告工作,是一项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也是争取上级领导机关及时给予工作指导的重要渠道。作为党委办公厅(室)来说,对上级机关明确要求上报的情况,应及时安排有关方面起草报告,经领导审阅后,按时上报;对领导同志的年度述职报告,应及时提醒领导同志,确保按时上报。
7 K& u$ i4 k' g)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7 g: _0 k; h) }: Z, H; ~      三、关于报告的形式问题。一是关于文面。有的单位报上级机关的报告不是正式文件,而是单位内部使用的“呈阅件”、“请阅件”。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情况,应当用有版头、有文号的正式文件,而不能用其他的形式。二是关于报告的签发人和印章。有的报告没有签发人;有的报告虽有签发人,但签发人的身份不符合要求;有的报告既无签发人,也无部门的印章。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公文的签发标志着公文发生效力。《条例》规定,重要报告应当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按照这个规定,各市委、各部门党委(党组)报省委的重要报告,应当由市委和部门党委(党组)的主要负责人签发。“文责自负”,这是一句老话,我觉得把这句话用在文件的签发上也不无道理。签发人应当是代表行文机关对所报公文的认可,同时也表明对所报公文的负责。这里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报告没有签发人,上级机关没有退回,而按照行文机关的要求报送了有关领导,如果领导同志对报告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疑问或有批评意见,这个责任应当由谁负?所以,该让领导签字的必须让领导签字。三是关于主报和抄报。这方面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报告在主报省委的同时,又抄报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和有关领导同志。这是不正确的。主报与抄报重叠,一方面会导致重复报送,牵扯领导同志精力;另一方面也给上级机关处理公文的同志增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即负责收文的同志收到这样的报告后,还要与行文单位联系,落实所抄送的人员是否已直接报送。四是关于报告的名义和报送渠道。向上级党委的报告,地方应以党委名义报送,部门应以党委(党组)名义报送。报告的抬头(主送)表述要正确。比如,报省委的报告,抬头应当写“省委”,不应写“省委办公厅”。报送的渠道应当通过机要部门进行传递。而现在一些报告不符合上述要求,有的以行政部门的名义报送,有的以部门办公室名义报送,还有的版头用部门的,文件字号用部门办公室的;在报送渠道上,有的不通过机要交通而通过邮局投递。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以党委(党组)名义向上级党委报送报告,这是一个规定。使用什么渠道报送文件,主要涉及到能否保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密级比较高的报告,如果不通过机要部门传递,容易发生失、泄密的问题,而一旦失密、泄密,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五是关于主件和附件。附件是正文的补充材料或参考材料。报告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落款之前写明附件的名称,并与报告装订在一起。而有的将主件与附件分装上报,还有的把附件印制成与主件同一级别的正式文件分装上报。这都是不规范的。  F. k6 k7 O" }- u' j( K
( Y) }5 g( j# s9 v1 L
      四、关于报告报送前的统一审核把关问题。《条例》规定:“党的机关的办公厅(室)应当设立秘书部门或者配备秘书人员具体负责公文处理工作”。同时规定:“公文文稿送领导人审批之前,应当由办公厅(室)进行校核”,“已经领导人审批过的文稿,在印发之前应再作校核”。这些规定是正确的、必要的。实践表明,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文件质量,又可避免政出多门的问题。□李天军)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swimng2000 发表于 2015-12-21 21: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好文章,感谢分享,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7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