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文?这么问有点严肃,大家不好回答,就是让写了一辈子公文的人给个定义,其实都不准确,或不全面。我们换个问法:公文是个什么东西?我们按照公文的几个特点来总结下。 " D8 F6 p# \( u4 p& w: Z/ M
8 q! U# {4 d& u- y8 N* h 一、公文是决策者权力的延伸。公文的思想和要求,仅是决策者即宣读或下发公文的人的大脑和四肢的延伸,它反映决策者的意志,以及为保障其意志得以实现而所具有的保障措施。与决策者相对应的执行者和相对人来讲,公文又是规则、纪律、方法和目标。
& r& T5 a2 V% t2 O. r# f( H7 f# R " y3 k- [+ l( o2 V) j. r
二、公文的生命周期很短,适用范围有限。与一般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就在这一点。公文的生命周期与决策者执政的时间相吻合,决策者离任,他在任期间的多数公文便失去生命力,即便是个别的伟人的作品,也是靠行政或党的权力强制其生存,如毛选、邓选、江选。公文的适用范围仅局限于决策者的权力范围,县长讲的话不可以在全市适用,村长讲的话不可以在全县适用。文学作品却无此二限制。公文受制于决策者上级的意志,所以我们常见“根据上级某某精神”此类的篇头。 $ ~: A; {( ]1 P9 V9 M Q
% a0 F1 H: a6 d3 j: w8 S
三、公文的作者不参与实际的创作与发行。公文的作者都是幕后英雄,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写公文的人,后面单讲,决策者在使用公文前可能经过多人修改、集体决策、上级定稿,但一旦从决策者口中读出,手中签出,其作者便是决策者,与写公文的人便无任何关系。
4 X0 R7 u G; ~5 u2 e m
" X1 K8 R, j3 Y1 ^, c! W 四、公文的创作从来不是自愿的。有别于文学作品,每一篇公文的写作都不是写作人自愿完成,也不是独立完成的,多数公文是“被迫”制定和完成的,不适应于一般的审美标准审视。 ! q3 K4 E0 z% L S# N# j) @
3 I% e- Q; T. D
从这四点来看,公文没有真正的作者,只是决策者的意志反映并受制于上级意志,不是参与创作者真实的意思反映,又没有美感和长久的生命力,还要靠权力保障运行。所以,公文,它不是个东西。
9 M1 C7 ^5 g% W" j8 K
0 p8 t0 N+ x4 @% Q/ h% |
1 `! o0 P6 w& B4 {) {) E' {% j那么,写这个不是东西的东西的人,是些什么人呢?
1 [+ z4 u/ t& v5 I$ n! V, }$ I5 _4 I; r# |4 p
顾名思义,是写公文的人,混得比较好的,叫秘书。这种人,也有这么几个特点:
6 n, ~- b2 v( k9 C$ s, m. ^: c* p" ?* g. \! k) q' G4 X
一、有违圣贤之道。孔子曾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传承中,文人不干预他人的事务是相当严苛的戒训,尤其是不干政。自古以来,文人干政的,皆不得好死。可是写公文的人呢,不是领导,不是决策者,却要站在决策者的高度来写文章,关起门来当领导。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演化成领导的大脑助理和触角,这实在是有违圣贤之道。
6 z0 E* D4 E( x/ S2 R( B& Q1 g. j& J' L
二、有悖父母教诲。自懂事起,父母就言传身教,以说真话,做真事,不骗人,不说无把握之话。但是写公文的人呢,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决策者让怎么写,就怎么写,免不了假大空,助长了不诚信的风气。
V1 K1 w5 w! t
( B M6 y) }& p4 i& }$ q; p7 f 三、有损上级水平。写公文的人代劳代笔成了习惯,自然不自然的就替决策者代笔代言,使得决策者的大脑钝化,经常拍脑袋得以清醒,久而久之,容易作出不合时宜的决策,写公文的人罪在此。每篇公文被宣读后,如果确实好,受众都一致认为是领导水平高,使领导误估自己的水平;如果有瑕疵,受众和领导都以为是写公文的人不负责任,就那个水平了,养成领导随意迁怒于人和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对我们的事业有贻害。
) ^) U7 o, I6 x0 P( r- z& v; W
G$ G2 b9 V$ {! S! g( E6 k% Y 以上三点,充分说明,写公文的人,其实不是人(相当于骂自己了,老秘网的朋友们不要拍砖啊:), a3 H" x) `/ k, f. [! K$ y
4 T' ]+ q" g/ E- ~+ H 既然公文不是东西,写公文的人也不是人,那为什么还有人非要写呢?细究之下,除了职责所在之外,肯定也有好处。
, M9 V' ~4 B6 a' S1 d
8 i& x! C5 h' L 一、职业稳定性好,竞争压力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