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夙夜在公”之莫名猜想

[复制链接]
学文 发表于 2013-3-25 21: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他与中外记者见面,有一个平实而又富有内涵的讲话。他在通篇直白的讲话中,引用了一句古话:“夙夜在公”,引发外界关注。他说,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4 i  X; a# R' w    “夙夜在公”一词的意思,就是从早到晚,勤于公务,后特指“官吏勤于政事”。该词出自《诗经•召南•采蘩》。
: A4 T/ n6 s; y0 V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0 q4 s2 ]2 B9 v. d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0 y2 F* C  ~9 s$ }; N: s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 @% g" O8 ?6 W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4 ~2 L$ k% H; n/ W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C; H  Q6 X5 }5 K% f7 c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6 V+ N4 i9 m" M' R8 R% H9 U    取诗经之意,大意是说,养蚕女涉水入涧辛勤采割白蒿,拿回家来喂公侯家的蚕,不分昼夜地忙活,一旦完成任务,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赶,其女发髻高高、首饰轻摇,然其神情怡然、诚心敬意,干完繁重活儿之后一付心满意足的样子。
$ F6 X% n% N+ q7 I: K, {: a, \( U    当然,这是“夙夜在公”最早的出处。不过,“夙夜在公”最有代表性的示例,则是《晋书•刘毅传》。如:“毅(刘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一部中国历史,可以用来比喻为官勤勉工作的成语多如牛毛,习近平同志任职讲话,选用晋书之语,而又择刘毅之人,窃以为,应有深意。
1 Y& \- I$ i! }* S! S% X    《晋书》乃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所撰。唐太宗《修<晋书>诏》有一句名言:“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其意是说,史书的作用很大啊!唐太宗历来重视修史,今存“二十五史”,其中就有六部史书是在唐太宗时期修成的,除晋书外还有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值得注意的是,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晋书来写史论呢?史界认为,西晋是个统一的王朝,它结束了三国时期几十年的分裂局面,然而它的统一又是短暂的,不久就发生了中原地区的大混战,此后便形成了东晋和十六国、南朝和北朝的长期对立。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很想对于晋朝的治乱兴亡进行一番探索,以为借鉴。李世民在史论中就提到了“居治而忘危”,“不知处广以思狭”,“以新集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等著名的论断。晋书的修撰者都很出名,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等人。正是总结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李世民才会开创大唐盛世之伟业。
# h5 t. ?1 F) l$ k1 i! F4 ]    《晋书》有刘毅传。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今山东莱州),为西晋著名大臣。刘毅品行出众,操守高洁,为官清正,有“超凡脱俗”的清官形象。他不避权贵,敢于大胆指斥朝政,以致“王公贵人望风惮之”。刘毅寓居平阳时,太守杜恕慕其声名,请他出任功曹,除掌郡府人事外,并参与该郡政务。刘毅上任后,大刀阔斧淘沉汰劣,没多时,被他除名的庸官冗官就达百余人。刘毅因此名声大作,百姓都说:“但闻刘功曹,不闻杜府君。”刘毅锐意整饬吏治,并且卓有成效,深得曹魏集团的嘉许。晋武帝时期,即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刘毅先后在朝廷担任尚书郎、驸马都尉、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等职。期间,刘毅的正直为人给晋武帝司马炎留下深刻印象,命其掌谏言,负责封驳事宜。刘毅上任,纠劾豪右,严惩贪黩,使“京师肃然”,不法赃官,下起县令,上至太守,望风投印绶而逃。$ K- b7 ?& R1 n( x- L3 z
    刘毅为官之时,坚持探寻吏治fubai的根源。比如,晋王朝的“九品中正制”,便是当时政治fubai的象征。诗人左思在《咏史》诗中说:“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则为仕途真实写照。刘毅洞察“九品中正制”之痼弊,对扼杀贤才的用人制度,严厉抨击。他上疏申斥“九品中正制”八条罪状,“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百布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最后,他指出“九品中正制”“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要求“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一时弊,正是晋王朝此后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刘毅奏疏中的观点,广为识者和后人赞同。三百年后,“九品中正制”终被科举制所替代。
& F8 q; H2 P# ]7 \    刘毅整天忙于公事,每天天不亮就等着上朝,言谈议论恳切直率,不屈不挠,被朝廷内外的人所敬仰。刘毅对自己的家人也管束很严,他的妻子儿女有过错,亦从不宽宥,立即付之刑杖,时人佩服其公正廉明。8 l3 u4 r5 b! h" o# ^
    习近平同志任职讲话,引用“夙夜在公”,或许是不经意之举。但好读书、读史书可能是他的习惯之一。也许,我们不该妄下结论,但是,他在发言中提到了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贪污fubai、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强调“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也充分表达了他希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学文 发表于 2013-3-25 21: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习近平同志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引发上下共鸣。
" P( D# m2 G" o) R5 j  S    这句话的由来,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专列抵达汉口火车站时,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陪邓小平在月台散步。邓小平当时有个谈话,他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再进行所谓的争论了。”小平同志1992年的南巡讲话,如春雷一般打开了中国人的思路,推动了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成为推进中国跨越发展的巨大动力。习近平同志今天讲这句话,其实也是想向外界说明,新一代中国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 A. c2 n  O" H* D7 V    “空谈误国”一词,来自于“清谈误国”。该说法应该源自清代顾炎武先生的总结。习近平同志十八大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纵论中国历史,也曾经提过到魏晋南北朝。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后人更是批评两晋亡于清谈,遂有顾炎武“清谈误国”之说。
  |3 Z; N$ Q3 s$ v1 ]& E5 X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谈之风,其实是有渊源的。早在魏晋之前,辩论求理之风就长期存在,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东汉时期的“夺席谈经”,都是士人间的思想学术辩论活动。魏晋清谈直接承继了东汉后期“匹夫抗愤,处士横议”的清议运动。清谈后来不仅是魏晋时期士人的学术交流方式,也成了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在乐此不疲的辩论中实践着一种哲学化的人生,这就是所谓的魏晋风度。魏晋时期,名士任情放达,风神萧朗,不拘于礼法,不泥于形迹,高自标置,箕踞啸歌,白眼世俗,居丧食肉,临吊抚琴,纵酒酣畅,放荡形骸。这种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最终影响国体和国运,确实让魏晋从此沉沦下去。晋武帝时期的傅玄曾说过,“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外矣。”没想到,傅玄的“亡秦之病”一语成谶,西晋灭亡似乎验证了他“清谈误国”的论断。/ a" a# n) z3 l' ~; r
    不管怎么说,专家怎么解释,“清谈误国论”确是一种历史现象。唐太宗李世民推动主修《晋书》,其目的就是想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他其实最想总结的,就是魏晋没落的原因。因此,唐修《晋书》就说,“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玄虚,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也称:“清谈之祸,迄乎永嘉,流及江左,犹未已也。”顾炎武在评述正始之风时,也称“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哉?”当然,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称清谈未必误国。但是,清谈之风,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于国体国运有无益处,是很值得后人好好研究的。
0 C7 m+ E% {+ j3 o* b/ R    我的看法,清谈也好空话也罢,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成为社会风气。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正面临历史的重大机遇转折。我们再也不能空谈,坐而论道了。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仕途,是不是确实存在假话空话之风呢?看看我们的会议,看看我们的发言,看看我们的报纸,看看我们的文章,空话确已成为一大时弊。今天我们需要的,就是真干实干苦干。我认为,提倡实干兴邦,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有方向,不争论,埋头干,想明白的事情,就要认真去做。无谓的争论毫无意义。第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我们一定要反对政府官员陷入到清谈文化之中,防止政府官员只会“空谈大义”,而不愿意解决任何具体问题。我们坚信,全国人民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定能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T" ]/ ?, N$ K, g# M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提出,对当今中国确有重大的时代警示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4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