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农村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未来十年的大战略

[复制链接]
以文化人 发表于 2013-1-29 13: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城镇化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及国际经验比较来看,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动力。
    努力追求健康的更有质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关于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尚未有标准定义。笔者结合十八大的新思想,把新型城镇化道路主要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内容。
    第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互动,通过服务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产城融合,实现城镇带动的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文明延续的城镇化。这里面有四层内容。一是“四化”协调互动,缺一不可。二是需要产业积聚促进产城融合,尤其是需要通过服务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来推动。三是城镇带动的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城镇带动。四是农村文明延续。城镇化发展不是要消灭农村、农业、农民,而是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农村文明的传承。
    第二,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倡导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城镇化。这里面有四层内容。一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突出统筹均衡发展。二是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突出资源集约节约和生态环境友好,加快生态经济发展,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突出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四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突出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三,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的城市格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注重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承与现代人文关怀相容,展现中国文化、文明自信的城镇化。这里面有四层内容。一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突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二是在空间布局上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突出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的因地制宜。三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和综合能力建设。四是注重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承与现代人文关怀相容,强调的是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亲密结合,既不“邯郸学步”,又不“闭门造车”。展现中国文化、文明自信,突出的是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出东方大国的风采和力量。
    第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包容性城镇,体现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致力于和谐社会和幸福中国的城镇化。这里面有四层内容。一是城镇化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二是建设包容性城镇,强调城镇不同主体发展权利的同质均等性。三是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突出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四是致力于和谐社会和幸福中国,突出城镇化的长远愿景和奋斗方向。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力量   
    从我国中长期发展看,在一个农业大国的基础上推进城镇化,向现代化迈进,这是我们的最大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关系到三农问题解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城镇化能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力量,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第一,新型城镇化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我国要实现现代化,重点、难点都在“三农”。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必须发展工业,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不仅可以有效推进工业化,壮大城市经济实力,而且可以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转移吸纳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
    第二,新型城镇化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近现代以来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是,沿海国家的经济发展,多从该国沿海地区开始,然后沿着内河向内地延伸。中国也在经历类似情况。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率先开放发展,在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的同时,也形成了人口经济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群,有力地带动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的展开,中西部地区也加快了城镇化发展。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
    第三,新型城镇化有助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国内外发展的历史表明,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的过程。理论上看,城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人口的空间迁移,更重要的是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对一个区域来说,城镇不仅仅是经济的中心,更是教育、文化、科学、艺术、人才的中心。城镇化能够为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必须在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层面上来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
    第四,新型城镇化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面临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环境脆弱等问题和矛盾。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区域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日趋明显。这就要求在推进城镇化时,时刻关注如何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自然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问题,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发展。
    第五,新型城镇化有助于平衡国内国外发展。世界经济失衡和再平衡已使我国外贸出口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大进大出”的贸易模式难以为继,扩大内需成为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国家战略。通过大规模的人口城镇化破解收入分配的城乡差距难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培育壮大中等收入阶层,进而释放庞大的消费需求,是新时期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将为扩大内需提供最强大、最持久的内生动力。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再平衡提供动力和空间。
    新型城镇化能够为创造巨大的内需投资提供动力和空间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是我国最大的内需和投资所在,也是我国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比较优势。
    第一,新型城镇化将有效刺激需求并提高居民消费总水平。目前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3.6倍,若未来20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从现在起到2030年,还将有3亿农民将转为市民,将产生巨量的需求和投资。随着大量人口进入城镇,必然会对城市住房、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的需求,进而衍生出巨大的投资市场。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新增人口对教育、文化、体育、公共服务等提出新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和投资的新增长点。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城镇化的发展能够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有助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具有明显效果,进而使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
    第二,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推动服务业发展并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城镇化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这都会对劳动力产生持续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城镇化滞后造成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偏低。通过城镇化,每年大量的农民离开农业岗位而成为非农产业从业者,实现人口在城镇的集聚,推动服务业发展,改变城镇发展过于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现状,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拓展就业空间解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城镇化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出路。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将滞留在农村的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二、三产业,摆脱目前严重失调的人口城乡分布格局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领域和劳动力需求,提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同时,又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展农村就业空间。
    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并更好地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城镇化还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病态城镇化问题急需解决,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并更好地改善民生。
    第一,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尽快改变我国城镇化滞后状态的迫切要求。无论是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还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我国城镇化水平都是滞后的。城镇化滞后会导致聚集经济损失,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会限制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阻碍城乡二元结构的一元化进程;会抑制消费和投资增长,导致内需不足;会阻碍第三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会加剧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为了避免城镇化滞后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变城镇化滞后状态。
    第二,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人口与土地同步城镇化的迫切要求。新型城镇化实质上是人口和土地同步城镇化的过程。但在过去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象,也就是土地非农业化了,而人口并没有随之非农业化。一些地方政府在以地生财的利益驱动下,盲目拉大城市建筑框架,乱批乱占土地,热衷于扩大城区,增加开发区,土地利用十分粗放。一些地方政府人为地、机械地将非城市地区划入城镇,农村人口并入城镇人口,导致城镇人口规模在短期迅速增加。特别是一些地方以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为名,不与农民协商就强占和乱占农户的承包地,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这些矛盾和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
    第三,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受经济资源禀赋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的影响,我国的城镇化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都存在着不合理性和非协调性。一方面,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相联系,城镇人口呈现出更多向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集中的现象,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拉大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另一方面,在一个区域内部,大中小城市布局不合理,中小城市人口密度较低,加剧了大中小城市发展的非均衡性。
    第四,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在现有公共财政体系下,新增城镇人口由于身份、城镇化时间的差异而出现了社会福利的固化和部分城镇人口的社会福利游离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典型的例子是1.6亿的农村人口虽已在空间上实现了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成为城镇常住人口,身份上由农民变成了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和主力军,但他们无法获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国民待遇,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仍处在城镇的边缘化状态,面临着户籍、居住、医疗、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城镇内部的“二元结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需要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破解城乡和城市内部“双二元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插画/何婧作者:张占斌
标签:未来战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