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近期在清华大学做了一个内部演讲,以下我们梳理一下他的研究内容。在演讲中,潘石屹表示,“今天,信息已经足够畅通,没有什么我知道而你们不知道的事情。这话只讲对了一半,因为,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感悟是不一样的,而使我们受益良多的,往往是人家的感悟,而非具体的事情”。 潘石屹:感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老师们邀请我来与大家见面。今天,信息已经足够畅通,没有什么我知道而你们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我想和清华的同学们分享三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第一个是我们家里的故事,第二个是我们村子的故事,第三个是我们公司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我们家里的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大约是1970年,我的家乡甘肃遭受了大旱灾,出现了饥荒,村子里的许多人都去陕西逃荒了。我们家没有加入到逃荒的队伍中去。这一年,我的小妹妹出生了,但没有奶吃。为了让她活下来,父母不得不把她送给别人家。 父亲找到邻村一户有奶羊的人家,准备把妹妹送给他们家。他们家来人抱走我的妹妹时,给我们家送了包饼干。妈妈用床比较新的被子把妹妹包好,这时全家人都哭了,除了父亲。他对来人说:“这孩子长大后,一定要让她上学”。我对妈妈说:“被子也送人了,晚上我们盖什么?”妈妈说:“就让这床被子陪着你妹妹吧。” 以后的几年,一直到1978年父亲平反前,我们家的日子都很艰难。我们几兄妹都是断断续续地在上学。妈妈病重的时候,我的学业也中断了三次。每次重新回到教室见到同学们老师们时,我都非常高兴。 村上的邻居常对我父母说:“你们读了这么多的书,还不是照样受罪?你们家现在是村子里面最穷的,为什么还要让小孩上学呢?回家帮你们做点事情,哪怕是到地里捡点野菜也好”。但父母一直坚持让我们上学,这种坚持从来没有动摇过。 现在来看,是知识和教育改变了我家每一个成员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家庭的命运,我们家再不是村子里面最穷的一户人家了。 和同学们分享这个小故事,同时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教育是最重要的,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最根本动力就是教育,就是人自身的改变。钱多钱少、官大官小、楼高楼低,比起知识和教育来说都不重要。 第二,中国是未来的国家,如果通过教育,把每个人的潜力挖掘和释放出来,中国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每个人都如同一座宝藏,而教育会把这些钻石、黄金一样的宝藏挖掘出来,不,是比钻石和黄金更珍贵的知识。 第三,如果只有一个上学的机会,必须要在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之间做出选择,应该把受教育的机会让给女孩,因为女孩以后会成为母亲,而母亲是人的第一位老师。我们西北有句土话,叫“公怂怂个,母怂怂窝”。也许你们听不懂这句土话,没有关系。 第二个故事:我们村子的故事 这些年,因为我们在老家有些公益项目,我每年都要回去几趟。每次回去,都会看到邻居们、同学们都在辛苦地种苹果。种苹果是村里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仅次于外地打工。 有一年,我回村子赶上苹果丰收了,长得又大又甜,但却没人收购,都烂在地里,很可惜。 还有一年,我回去发现苹果由于春天遭受了霜冻而大规模减产,树上挂着的稀稀拉拉的苹果外形很难看,有伤痕,但人们却在抢着收购,价格也很高。长得确实没法看的苹果不但有人要,还被果汁厂加工成了原汁销往欧美。后来才搞明白,那一年,不光我们天水,陕西、河南那些苹果大省也遭遇了同样的霜冻,市场上的苹果供不应求。 我现在是老家苹果的公益代言人,对苹果背后的故事了解的更多了。通过这些,我也受到了些启发,跟大家分享: 第一,这个时代是一个人类一体、人类一家的时代,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了。每个人思考问题都要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要有更宽的视野。即使是身处在秦岭大山沟里面种苹果的农民也不例外,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了解外面的市场、外面的世界,就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无论你是一个拥有权力的大人物,还是一个普通人,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科研、经济、环保、政治、农业,都要从这个出发点出发。 第二,这个时代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时代,谁也离不开谁。离开了别人,我们就无法工作,甚至我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在团结合作的时代,最需要具备的精神就是要放低自己、尊重别人、尊重不同的意见。在团结合作的道路上,最大的敌人是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 第三,我们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狭隘,狭隘的个人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狭隘的国家主义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敌。 第三个故事:我们公司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