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加快推进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的研究

[复制链接]
决策参考 发表于 2012-12-12 00: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加快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规划》有别于以往其它的发展规划,它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生态优先和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是今后一个时期我老秘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
    近年来,我老秘网市积极推进四大园区(三明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沙园和尼葛园、埔岭汽车园和现代物流园)开发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2011年,金沙园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95亿元,比增59.92%;汽车园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79亿元,比增50.10%。金沙园、汽车园、海西物流园3个园区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2.5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3.18%;累计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6.3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45.35%。今年1-6月,四大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13亿元,新增开发用地3550亩。《规划》确定的“十二五”期间50个重大项目的79个项目,已竣工投产或部分竣工投产9个,已开工建设33个。新一轮《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复,三明城市规划区面积拓展至3157平方公里,涵盖三明市区、永安、沙县等主轴重要区域。同城化工作40个项目,已有33个项目按序时进度或超序时进度完成。
    工贸区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推进难度大,工作任务重,目前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基础较弱。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三明生态工贸区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强,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还不多,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二是产业竞争能力不强。目前入驻的企业以传统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且这些产业彼此关联度不高,依存度不强,难以形成集团优势和产业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比重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三是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存在矛盾。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特色是生态,难点也在于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当前我老秘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部分干部群众对“生态经济”概念还较模糊。四是要素制约凸显。根据规划要求,工贸区建设要在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建设等方面,完成一系列繁重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地方财力有限,资金压力不言而喻。用地供需缺口较大,目前项目招商、人才需求等问题也比较突出等等。
    建设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走出一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建设生态工贸区是一项艰巨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全社会广泛参与,牢固树立集约、高效、持续的发展理念,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抓好《规划》实施作为推进生态工贸区建设的前提。《规划》是指导工贸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扎扎实实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1、抓好《规划》的有效衔接。区内各有关县(市、区)的发展规划要根据《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及保障措施,结合各自实际适时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使之与《规划》相衔接。
    2、抓紧制订完善相应的配套规划。《规划》的批复,使得三明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要发挥好生态工贸区龙头带动作用”,按“一带、双城、四片、四园区”的总体布局,抓紧做好《控制性详规》、《综合交通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重点产业规划》等配套性、专业性规划的编制。教育和卫生等部门分别牵头完善市区、沙县、永安的教育、卫生等同城化规划,相关部门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也要衔接协调,并相应地向外延伸,覆盖到工贸区的各个方面。
    3、加快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划调整是一件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大事,应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根据调研中群众反映,可考虑先进行两区合并。三元区与梅列区两个行政首府比较近,而且区划面积、人口、经济总量都比较小,合并后可以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待条件成熟时,再将工贸区的行政区划进行整体优化调整。
    4、扩大工贸区人口规模。抓紧研究制定鼓励区外人员到工贸区创业和定居落户的户籍政策,对外来经商办企业的人员,要在户籍、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与工贸区内市民同等的待遇,确保进城人口来得了、留得下、过得好。
    二、把加快生态产业发展作为推进生态工贸区建设的基础。产业发展是生态工贸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1、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促进形成产业集群。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重点突破海西汽车配套产业(包括各种零部件、各种改装车),发展商用车、专用车等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增加配套企业数量,不断提高产业链和集群化配置水平。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方面:重点打造“原料基地培育→有效成分提取→生物制品加工”产业链,引进、嫁接大型医药企业,发展植物原料药、酶制剂等新型药物。在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抓好稀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根据省政府苏树林省长在三明调研时提出的要求,一方面要严格管理稀土资源,严厉打击非法盗采行为,有序推进开采开发。另一方面要成立稀土科研机构,加快稀土资源深加工及应用产品研发生产。根据市场需求,近期应重点开发发光材料、磁性材料、贮氢材料等。
    2、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搞好物流集散地建设,逐步把三明建设成为连接沿海、联动周边的商业繁荣带,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辐射内陆的重要节点。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突出山水特色,做好“碧水、丹山、奇石、溶洞、森林、古文化”等文章,开发抗战文化、朱子文化、杨时文化等资源,抓好森林、温泉、地质等类型的度假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特色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配套、支撑和引领作用。
    3、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化,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壮大茶叶、蔬菜、药材、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在沿沙溪河地区开发集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林业区,着力打好山水、生态、文化牌,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态农业。
    三、把努力建设生态园区作为推进生态工贸区建设的重点。《规划》是全省十大新增长区域中唯一同时冠以“生态”和“工贸”两个内涵的规划,要树立起“生态”意识,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加快生态立市进程。
    1、加大对各园区内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和项目治理力度。把好项目准入关口,提高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宁精勿滥,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发展。通过重点治理工程削减总量、淘汰落后产能腾出总量、优化发展降低排放总量。建立企业减排信用数据库,落实绿色信贷政策。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实现园区企业零排放。鼓励入园企业采用新技术实施烟尘回收及工业三剩物等的综合利用,鼓励利用余热、沼气等清洁能源发电。实施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或将污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园区内工业废水集中处理。
    3、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推行排污权交易的改革创新,争取将三明市列入全省排污权交易试点城市。通过对排污权交易实行差别化定价,腾出更多的环境污染物指标鼓励技术含量高、污染少的行业发展,保障工贸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启动三化有限公司整体搬迁程序。加快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步伐,将三化公司尿素、氨水等项目退出市区,并入永安智胜有限公司,扩大智胜公司产能,提高效益,同时可为三钢集团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大幅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消除市区重点污染源。
    四、把强化明台交流合作作为推进生态工贸区建设的途径。应抓住举办“世客会”的机遇,推进明台产业和文化社会事业深度对接合作,形成海峡两岸经贸和文化合作紧密区域。
    1、明确对接产业重点。加大招商力度,特事特办,个别解决,在特定的情况下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使大型台企落户台商投资区,形成良好的带动效应。建议以农机、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加强与台湾行业公会合作,规划建设2-3个台商转移专业园区,推进台湾产业组团式、整体式转移。
    2、建设产业对接平台。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继续办好林博会,努力将明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成台湾农产品输入的区域物流集散地、台湾农业外移的吸纳地、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争取创办台湾学者创业园、台湾中小企业创业园。继续办好台湾农民创业园,扩大总量,提升质量。
    3、加强两岸行业协会交流。鼓励我老秘网市产业行业协会组织本地企业赴台与当地同业公会、行业企业交流联谊、招商对接,互设办事处(窗口),不断探索建立双向联络与交流的长效机制。
    五、把完善要素保障机制作为推进生态工贸区建设的保证。建设生态工贸区是一项牵动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力。
    1、强化政策保障。结合省政府《关于促进三明生态工贸区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中央赋予老区、苏区的优惠政策,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促进三明生态工贸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强化人才保障。完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成立引进人才服务中心,为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提供“一对一”、“保姆式”的服务。针对目前工贸区亟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建议加强工贸区人才储备,通过选派、挂职、外聘等,聚集300人的人才队伍为工贸区所用。即在全市抽调100名骨干,组建强而精的工作团队;由组织部门选派100名市管后备干部,轮流到工贸区挂职锻炼;由人事部门对外聘请100名专业技术和高管人才,服务工贸区建设。
   3、强化融资保障。设立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专项资金,对省、市专项资金进行整合,予以统筹安排,滚动使用。进一步完善投入分配体制,搭建融资平台,通过财政注资、经营性资产注入、存量资产整合等方式,提升融资能力。激活民间资本,创新融资服务。发挥沙县作为国家级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在沙县试点成立全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争取省上支持,在我老秘网市成立股权营运中心,使中小微企业可直接融资,或进行文化产权、技术产权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成立1-2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以培育股权投资主体。推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债券让百姓参与建设,激活百姓闲置资金。
    4、强化用地保障。实行土地配套支持政策,支持工贸区在土地管理综合改革上先行先试。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保证工贸区内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供应。考虑到市郊如台商投资区吉口新兴产业园土地价值较低,城市配套功能不完善等因素,建议在城区划拨一定的配套商住用地,作为入园企业高管住宅、研发中心、行政办公楼及商务配套用地和融资担保条件,促进工贸区滚动发展。
    5、强化交通保障。加快湄渝高速公路三明段筹建步伐,同时利用规划中的城市快速通道和205国道改线、306省道改造提升,进一步改善工贸区交通条件,完善市政路网建设,从而带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标签:生态三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9粉丝

50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