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标点可以“撬动”大文章 # r. b3 S- D7 E7 Z
: W. J' L3 p( @+ f) Z$ Y3 D 6 ?) x8 k7 @1 |# r
2 d/ z/ A8 U, u& t- _( O: F◎ ( f0 I5 y9 S" c9 ^$ _9 u! o* Y
文/王永鉴
2 p2 H( J* t8 v- F" J5 b
8 O0 b5 Y: D9 B+ [ 6 \( Q6 h6 `: N$ ^
. A3 Z) I8 F2 Q1 A
乱用、误用公文中的标点符号,不仅影响公文质量,还会妨碍后续公文办理和执行工作,甚至有损发文机关的形象。小标点,可以“撬动”大文章。公文处理人员不可掉以轻心。
* ?$ M* h5 e- F7 o; o+ F2 z4 L* i- s1 s, E* |& V6 g- D
乱用、误用公文中的标点符号,不仅影响公文质量,造成阅读理解困难,还会妨碍后续公文办理和执行工作,甚至有损发文机关的形象。检视当下公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情况,总体比较规范。但是,仍有一些公文、文稿在运用标点符号方面存在错讹、“陷阱”。分析其原因,有的属于疏忽大意,只要汲取教训、认真细致就可避免;有的属于基本功不够扎实,需要适当“补课”,不断总结反思。这里,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况,着重说明几点。 ; w' {3 t1 y# F0 A4 P, X1 n- g' q
- Z! w* O5 J% q2 {
一、运用点号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停顿 0 z8 E+ {- |5 o+ W: \% f
) G' O3 h! A' i
公文中,运用点号时,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停顿。如,一公文代拟稿中有这样一例:“这次全市共评选出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此句用了两个顿号,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并列为同一层次。于是,此句目前的含义为“先进工作者”有1000名、“模范集体”有400个,但“劳动模范”不知有多少名。而此句恰恰要表达的是,“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加在一起共1000名。后来,将第二个顿号改成逗号——这次全市共评选出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与“模范集体400个”归为同一层次,读者就能一目了然。
* ^5 Q) N, f! c" n5 U) b, g9 X
! S) H) Z; Y" J; \/ l又如,有一通知中提出:“要形成跨地域、跨部门的、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跨地域、跨部门的”与“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应该为同一层次,句中的第二个顿号应改成逗号。如此,才更贴近句子的本意。
( C9 m/ M8 o2 W2 _, w: u; v' G5 l- h K! m% o
二、带引号、书名号的并列词语之间不加顿号
; G; N/ E2 Q% [1 z4 \* @0 }( M2 j6 r) Q4 ]+ F7 E% P
文章中的“小蝌蚪”(如顿号、引号等)太多,会让读者产生眼花缭乱之感。并列词语之间,已有引号或者书名号相隔的,不宜再加顿号。 6 x7 Z& T r* R) ^6 l- F
; n; X; [0 s" S8 R. P& X2 E, ~如,一纪要代拟稿写道:“‘污染排放违规’、‘雾霾天气危害’、‘小区水管爆裂’、‘道路交通拥挤’等,已成为本市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急需补上的‘短板’。”这句话中,三个顿号均为多余,应当删除。
& I( F: T5 B2 Z5 b# Z4 V3 w( r2 L8 z' d: O% D
又如,有一通知代拟稿提出:“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本市将开展机关事务运行情况统计工作。”同样,这句话中书名号之间的顿号应当删除。 ! c( L6 e- {6 _( H2 f1 y& y8 _1 v
y- Q' L5 O2 b+ ]1 l$ O! J三、有引文的句子,末尾句号不能误置
5 u V) s* ]) C: U' W# P2 ]. ?7 K% T$ U# X0 b* r; q
通常,把引文独立来用,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的里面;把引文作为作者话的一部分,末尾的句号应当放在引号的外面。 : Y! q. y, r f, P; L n* U
K, W% l$ ~' f2 g9 E3 a3 ]如,一讲话代拟稿写道:“‘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责任越重担子越沉’。领导干部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要深知重任在肩,必须负重前行。”这段话中,“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责任越重担子越沉”作为引文,是独立来用的,故引文末尾的句号应当移至引号的里面。 $ z' \2 e9 w' t3 I1 q
* R! x3 }7 P# N又如,一讲话代拟稿中有这样一句:“规划界有句名言:‘真正的城市规划是区域的规划’。”这句中,引文即“真正的城市规划是区域的规划”是独立来用的,故句子末尾的句号应当移至引号的里面。 5 g4 I) _( K) d
* S+ D( H, v; Y' T
四、复句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之间不用句号
% y$ C; f6 K- Q* q$ ?+ F# l' o
6 e( @1 l* ?% T/ N如,一批复代拟稿中有这样一例:“鉴于市机动车检测中心转企改制涉及国有资产清算转移,重点是对有关单位持有的市机动车检测中心部分股权进行处理。请市财政局会同市国资委按照相关规定,尽快启动清产核资工作。”此处可以看作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鉴于……”是原因,“请……”是结果,第一个句号应该改成分号,不然就读不通。 6 Z: c" ?- I2 T; B
" i+ [ B( Z# l
五、一些短语中的引号位置忌误用 $ E1 H" G; ]5 w7 m' f
4 n" j* W) V8 B7 K/ C ^6 ^公文中,书写带有日期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日期。
5 B, @) {1 R9 M( X2 |+ B' |3 N1 a. g* }* U- u
如,一通知写道:“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句宜改成:“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 `0 f! R5 ^' g* K& U) q& e/ w5 C# p6 m
又如,一公文代拟稿提出:“本市‘十三五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上海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句中,“‘十三五规划’”应改成“‘十三五’规划”。
$ A- c2 t/ u- i( y$ @
5 z' @5 o1 c" P六、间隔号为“•”,即圆点处在中间的位置
3 Y+ U$ T# l% A4 Y+ ?6 X%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