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虽然很少出现“清”、“廉”等字眼,但有很深刻的清廉思想,其反贪欲、去甚去奢、尚慈崇俭、“见素抱朴”等思想和议论十分突出。下面从几个方面作简要分析,以发其义。
3 N8 F6 H2 H: w8 T( A1 n) h. `& G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 f" S% ?5 M7 h/ P$ G7 X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名利、权势置于生命之上,甚至以身殉物。对此,老子在第44章中提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Y: S( E2 `/ t0 A 意即:名利和身体,哪一个更重要?生命和财富,哪一个更有价值?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哪一种会更有害呢? 2 S- O5 F6 m% z( H3 h5 k2 @- n
在老子看来,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是非常明确的,即“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分爱名就必定要付出重大的代价,贪图过多的物质利益就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
& \" @/ \- Z# D' i' a; u! N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n; `% G( G$ O: d& U# [
老子在第19章中又针对私心、贪欲正面提出要使人有所归属,就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即保持人性的本来面目、回归纯朴的自然状态;“少私寡欲”即减少自己的私欲、不迷恋外在的声色货利、不贪求感官欲望的满足。 7 o( o+ x3 ^% a5 D9 G! @! }
“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 q2 k& P$ ~2 A$ i2 S+ v 《老子》第67章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也应该是保持清廉的三宝。 ' q, j: C: l+ K2 N
关于三宝的具体含义,宋代著名道士范应元在注解时说得很明白:“吾之心慈爱素具,由爱亲、爱君推而爱人、爱物,皆自然之理,兹为第一宝也。俭,约也。吾能无欲,则甘于恬淡而不奢,兹亦一宝也。吾能虚静、谦退、无争,不敢为天下先,兹又一宝也。”可见,“三宝”实际上是立身行事的三条重要原则,若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则都契合了“廉政”的基本精神。 ( W- \, d* b' Z$ U3 Q. z+ m
$ m5 i L$ L# W D. `5 R6 B$ d' A4 | : `" A% o C2 K/ k. A K
% z# o0 \$ t; L* z7 k' W3 j) D
% e2 U* F, N7 r" L* p0 s$ R% C/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