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 k# b( }1 M0 x9 F 本月接到几个关于讲座的邀请,月初即最早的一个主要谈文稿写作,其余几个都是有关科学发展观方面的。一来自己没什么创见,二来连日感冒咽喉发炎,除月初那个参加了,其余一概婉拒。对于讲座,也许是时人较强的浮躁心态使然,或者是高明的演讲者实在不多,我感觉容易吃力不讨好,因而一般懒得上讲坛,除非是工作职责不便推辞。月初这个讲座,更多的是交流。当初自己曾承诺把讲座提纲挂在博客上,本月即将过去,今天将主体部分放在这里,也是有诺必践吧。需要说明,这个提纲是在我原先一些文字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因此暗含着此前有关日志的影子。% q6 o8 M- D+ H
! A2 i; t* B' a* ? 三国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写作抬高到了极致。这个论断似乎有些夸大,但从实际工作看,把文章写好,确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写文章即使是雕虫小技,也是机关工作人员应当掌握的重要技能。如何写作?各人体验不一,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体会。6 P$ f' U& h7 F# V$ T7 h1 Z
/ M! Z' [# ?. Y+ E
一、文稿写作有规律可循) s- M% k) h1 C
# O4 W0 E2 z+ ?3 b# @ 写文章是有规律的,对待文稿不要怕,既要举重若轻,又要举轻若重。换句话说,思想上要把它当一回事,能力上又不要太把它当一回事。做到这一点,需要学习,需要积累,需要底气,同样需要技巧。有人否定“写作有技巧”。个人之见,有时讲点技巧,会比较容易入门。文无定法,但有基本的要求。具体地说,“文无定法”,说的是行家里手可以得心应手,对初入门的人来说,却要从常规抓起,把握文稿写作的基本规律。这不是主张八股文,而是说,应该关注人们的认知特点,并据此从文稿写作的普遍性抓起。文稿规律在哪里?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2 I1 C! b7 c! a/ ^ z
4 T& X5 m3 R' T: B# r2 ?, `* ^
第一,框架有大体格式。公文不用说,找一本书看看一目了然。讲话稿多种多样,“三段论”却是长篇讲话稿的基本程式。为什么要做,做些什么,怎么做,表述虽然千变万化,内容终归万变不离其宗。第二,文法有大体特点。上对下提要求用“要”字句,下对上汇报工作用“是”字句。第三,标题有大体讲究。标题应有概括性,应体现观点,这是一定的。具体一点,拿汇报材料说,如果主要是汇报落实情况,正文内大标题可以是“思路+措施+成效”;如果主要是汇报下一步打算,正文内大标题就不必提成效了,把思路和措施讲清楚就可以了。各段内小标题同样如此。
: Z; m+ {. ]2 c8 z6 h" ]/ r$ A6 Q2 r# K/ w* T( S' M4 G- L% d }
二、文稿写作的流程:三个阶段
' z# e; ^# L2 i6 g
: [. c# Z$ K/ \8 Y& v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可以用十个字概括:功夫在平时,闲在不闲间。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打战如此,写文章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储备不足,肚子里没货,一旦接到文稿任务,决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工作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文稿的写作,并不是从接受任务这一刻才开始的,此前的一系列日常工作都属酝酿准备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F) ^6 G% J3 G* F$ o
平时不留心,临时抱佛脚,必然是“叫地地不应,叫天天不灵”。从事文稿写作,一定要注重平时的功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掌握情况,多积累素材,多提炼观点
; H* E( a- F4 e8 k$ C3 G1 \( l: h2 j$ B
怎么准备?
# O1 y" U& G, v. O$ |3 m$ i3 U0 E2 W% T' [9 ^
1、要做工作的有心人。写文稿一定要熟悉工作情况,做了什么,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要了然于胸。
" l$ o1 W& `; A
$ c6 w7 }2 F2 C- }2、要做文稿的收藏家。看到自己可能用得上的文稿,要及时收藏起来,以便届时参考之用。模仿是创造的基础。
8 H. l2 E1 T4 ?1 s" h/ Y7 P/ b7 R- v; W
3、要做报刊的好读者。业务报刊,经常看看,以提高理论水平,知道上面的要求,外面的动态,确保与时俱进。现在已步入网络时代, 要善于运用网络开阔眼界。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善于作笔记,把有价值的信息摘录下来,以备将来拿来为己所用。# w8 X6 R1 L" m& e, ]- z3 H: \9 G
6 L ~+ @, P8 \( e
第二阶段:写作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写作的思维方式,也用十个字来概括:前开后聚合,放收两相宜。写作有窍门,是可以“取巧”的,但这种“取巧”不能靠“偷机”,而要靠良好的写作习惯。就思维方式来说,任何文章的写作都有两个运思过程,即构思前的发散性运思和写作中的收敛性运思。“放”和“收”是辩证统一的,“放得开”才能有话可说,“收得拢”才能说所当说。. a6 C4 n9 n/ v1 s2 e* }
* {( C( r) u7 V1 t! P
一“放”一“收”,是讲话稿写作中必须认真把握的两个过程。这就好比渔夫捕鱼,“放”就是撒网,“收”就是“收网”。在这方面,个人写作习惯:“一想二筛三串”,先想清楚,再串起来,就成了文稿。怎么“想”?就是要学会“放”,即发散思维,放开来想。写文章需要材料,需要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发散思维的目的就是找材料,有了任务,可以对着一张白纸,围绕所定主题“胡思乱想”,找到“米”来,罗列出与主题相关的观点及相应素材怎么“筛”?就是要学会“收”,即聚焦思维,因需选材。把“胡思乱想”的东西作个筛选,用不上的划掉,用得上的留下。怎么“串”?就是把准备好的内容予以整合,连缀起来。要紧扣主题,将已经确定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布局有机组合起来,整合成富有条理的文章。
$ R' | M" ?5 ]* V6 @7 z! }0 M4 k; N
第三阶段:修改完善,即精心打磨,同样用十个字来概括:不厌百回改,千锤始成金。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翻来覆去多打磨打磨,才能臻于至善。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韩愈“唯陈言之务去”、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仅唐朝就可找出如此之多有关选词炼句的经典名言,可见写文章是要舍得下力气锤炼的。如何改文章,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写作者自身来说,自己的文章要让自己看出问题来,并进行纠正,还真是不容易。为此,在修改过程中,不妨从“五看”入手,静下来看一看,潜心揣摸,反复敲打。一看主题是否扣紧。
; ~. U4 L* z. f# z. {( V2 `& k# M/ p! o; L% F
三、文稿写作中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
6 J: Q8 o" V! i% H
) c/ u& c* G2 _. e" Q1、把握文稿的用途。使用这个材料的人的身份是什么,在什么场合下使用,看或听这个材料的对象又是谁。
2 a# t. g; K+ e" n* s8 [8 Z9 K/ y* \. g* |
2、注重体现思想性。没有观点,思想贫乏,所谓的好文笔是立不住的
+ V( }" n& |( D0 Q W+ |$ D6 o' Y/ _# N: v+ O1 O S
3、学会运用互联网。“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要进得去出得来,用网而不“泥网”,“化用”而不“搬用”,下载即用大抵无用。作者:陈相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