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记者要会琢磨标题

[复制链接]
铜陵秘书 发表于 2012-11-11 07: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一 、记者要有标题意识
+ l& Y5 R! y% X6 }! }1 c& m
$ @) M# ^$ ?4 Z1 \翻开林林总总的新闻教科书,你会发现,大多将标题制作列为编辑学教程,给人印象似乎做标题是编辑的事,而无关采访记者,这其实是一种偏见。
  Q& H( h/ ]# [- E3 w) |; A7 X. @0 z, S* n2 U7 P0 I
的确,从寻常的采编流程来看,见诸报端的标题,制作职责明确为编辑,做标题的首要责任在编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记者可以忽略做标题的责任。
2 @$ R+ C+ O4 U2 F9 Z) U6 |
6 |8 ]7 m. G$ O& x) o- N1 F) j做文章,古有“题好文一半”的说法。“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也是传媒界流传不衰的行话。作为纸质媒体,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新闻的标题。对记者而言,要打动的第一个读者,是编辑。稿件的标题生动传神,会一下引起编辑的关注和兴趣。相反,标题平庸枯燥、毫无灵气的稿件,编辑会本能地排斥。& u. q7 B) x4 w; L8 y5 P2 w
1 I5 W$ h6 d7 x% ]
二 、标题意识有利于采写新闻! S" ~5 g% m- N7 U  D

' r# v( N# t6 [3 Z" k. K0 T. ~其一,训练采访思考能力,提升对新闻的判断和鉴别水平。
- ~) [- t% L4 B/ H# j
7 M/ p) ~2 C2 d/ c, ?2 Y对一个采访选题,最重要的是抓住核心观点,发现选题中最有价值的东西,避免纠缠枝节。这就要求记者能单刀直入,一下拎出新闻核,发现新闻的最亮点。如果记者能够脱口说出稿件的主题,那他对所写报道的主题、角度已经构思成熟,新闻判断已经完成。反之,则说明对新闻材料还没有清晰、准确地厘清,思路需要整理。5 {0 I  v8 N( I) T$ L

/ d- ]) P' V* r" n. ]8 d, @标题意识越强的记者,采访越干脆利落,成本与时间花费越少,能够敏感地迅速奔赴最应该前往的采访点位。否则,会陷入迷茫,浪费时间与机会,在与同行的竞争中始终步步落后,处于不利境地。7 a( d3 Z0 V7 W( k/ y: F

- F) ?' q$ s9 s5 J8 t4 n2 M其二,训练新闻写作能力,增强新闻材料的提炼功夫。& ~0 u/ i2 d# y( ~9 A" ~* y
5 _$ f% l9 H* @. ^& M2 X
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记者水平的高下,首先体现在新闻发现力、鉴别力的差异上。记者每天落笔写稿时,都会暗暗自问:写什么?怎么写?许多新闻媒体的把关人都习惯这样问记者:“稿子的标题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新闻的主题是什么?
- U8 V" F# X; C2 X9 l
9 c* ~+ S% H2 t记者采访采回一大堆纷繁芜杂的材料,要选出最有传播价值的东西,剔除不需要的,这就需要一个取舍的尺度,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作红线,串起一堆互为关联、体现逻辑层次的材料。找到了这根主题红线,写作一下变简单了。找不到这根红线,如何落笔就成了问题。$ P+ ^# V' G6 L$ Z4 N7 d8 R6 a5 c

+ b0 e( b2 |4 X( b- R9 b1 I0 W有时,采访的内容本身新闻性不够强,很硬,这时就更需要选择一个好的主题,更注重表达的软化、活化,以便立马吸引读者,增强稿件的可读性。比如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参观东风本田公司时,许多媒体都派记者采访,后来见诸报端的稿件,大多是流水账式的参观过程记录,对普通读者而言,没什么可关注的。但有一家媒体新闻以《国家副主席没问出的价格》为题,报道曾庆红向东风本田公司负责人询问即将出厂的C—RV越野车的价格,被婉言拒绝,理由是“属商业机密”。曾庆红不以为忤,含笑点头表示理解。此主题一下化平淡为神奇,让国家领导人尊重商业机密、尊重国际惯例的崭新风采跃然于纸上,包含的意蕴好不丰富。3 g6 O! \" Z* r8 }; b4 Q$ P

( U" I( l8 s# Q! g& U+ t三、记者做标题的要领% _  t1 Q# ?$ W

" x9 m9 u; o0 P怎样做出精彩俏皮的标题呢?相对于编辑而言,记者做标题的要求可相应低一些,最重要的是找出新闻材料中最有传播价值的一块,或找出最有新闻性的侧面。其要领如下:% k$ Y) D1 |7 l  c  S" A- i

" g+ [  f/ B6 G: R: ]要领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切忌面面俱到。一篇稿件采用的新闻材料可能很繁杂,新闻卖点也很多,但不可能都在标题中一一展示,新闻的多个侧面,也不可能全部突出,只能选择最能勾读者眼球的一点来做标题。$ T6 z/ |; q( V0 X, s( n2 b
4 `1 r& ?3 Q$ B" w$ H/ J* k- S
要领二:找到最精当的一句话,用一句话抠出新闻眼,做出出彩的主题。有的记者心中明白稿件的新闻价值所在,却缺乏用凝练、传神、通俗的语言加以表达的能力,一句话说不清最想说的话。
3 G9 ?% U$ f8 U0 C) w- N( K
3 Z/ C: z! e) j3 q9 L好的标题要具备一个特质,一下让人记住,容易被人口传。如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武钢人不吃钢铁饭》,写的是有关武钢主辅分离、大量分流不直接从事钢铁生产员工的事,事实本身比较枯燥。但这则消息的主题通俗、形象,琅琅上口,易于传播、记忆。事实上,消息本身也确立了这样的写作基调,自然容易为普通读者接受。 7 I( K: R8 E& }) I- D/ b

( ]1 ?8 I" Y& f要领三:多做实题,避免陷入华丽文字的陷阱。9 f! H' ~( [5 ~& C
6 Z/ {$ S0 k1 l  I. f. h
文似看山不喜平,标题也忌一般、平庸、四平八稳、缺乏灵气。但如果过度追求文字的华丽,又走进了误区。目前,实题普遍走俏,过于拗口、拐弯抹角的虚题不太受欢迎。这符合现代受众的心理,时下公众的生活、工作、消费、阅读节奏都普遍加快,凡事讲究快捷,拿张报纸细细品味乃至把玩文字的人,越来越少了。读者大多要求,一眼看出你想说的是什么。因此,文绉绉、咬文嚼字式的老式标题,渐失市场,口语化、形象化的标题,渐成业界风尚。- M( }0 ^0 d. B/ \1 T

/ e% S' J$ c3 M( r) f曾获中国新闻奖的消息《三番议政结酸果 人大代表扫厕所》,标题俏皮有味,虽借用对仗手法,但又不刻意追求一丝不苟,甚至有点打油诗的味道,文化程度低一些的读者,也能读懂读出意味。唐志平
标签:记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0粉丝

51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