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农业生产] “四抓四促”加快乡镇现代农业发展

[复制链接]
决策参考 发表于 2015-11-6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年来,桃源镇党委、政府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四抓四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桃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色之路,擎起了桃源农民增收的半边天,呈现出经济社会两旺的美好局面。
    一、抓示范带动,促进特色农业提速发展。桃源镇立足当地气候、地理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切入点,按照“特色+规模+档次”的思路,坚持“打绿色牌,走生态路”,以抓示范、建基地、拓市场、创品牌为重点,引导农民群众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初具规模的主导产业群和优势产业带。同时,为建设示范基地,桃源镇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方法,积极推进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现代农业生产,充分发挥现有基地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在桃源村种植莴苣、黄瓜、白菜等无公害蔬菜1000亩,创建“满田春”省级品牌,建立特色蔬菜基地;在西安村种植烟叶200亩,建立现代烟叶基地;在广汤村成立茶叶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3个,种植生态标准茶园550亩,建立标准茶园基地;在东坂村种植畲药园科普园、金线莲林下经济药材50亩、富硒大米300亩,建立珍惜中药材和富硒大米基地;在蓝玉村成立了源农花卉合作社和湖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大白菊150亩、养殖生态湖羊2000头,建立高优花卉和生态湖羊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产品专业村。
    二、抓土地流转,促进现代农业规模发展。桃源镇始终坚持把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增收工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围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三大流转主体,大力引导农民通过出租、转包、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使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给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形成和发展。同时,通过对土地的集中流转,还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蔬菜、烟叶、花卉、食用菌、鲁西黄牛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1800亩,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和涉农龙头企业2家、市级示范社和涉农龙头企业3家。其中,蓝玉村组织成立了蔬菜、烟叶、花卉、食用菌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聚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向农户租赁土地,再返聘农民为工人的形式进行土地流转620亩,发展蔬菜标准园1200亩、烟叶530亩、大白菊150亩、食用菌60万袋、鳗鱼养殖45万尾,既培育了“一手收租金,一手领工资”的“双薪”农民,又促进了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形成现代农业规模经营优势,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三、抓科技推广,促进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桃源镇坚持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大力推广普及农业新品种、新设备和新技术,把科学技术送进千家万户,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东坂村东方田园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合作,在东坂村开发了300亩富硒大米产业基地(土壤硒含量达1.44毫克/千克),合作社根据省农科院专家制定的生态、有机标准,认真做好每个生产作业阶段登记、拍照工作,通过推行富硒大米“身份证”制度,实现了农产品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责任可界定。聚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在蓝玉村投资600万元规划建设10000平方米智能温室进行瓜果蔬菜种植,项目全程采用全新作物无土栽培模式,实施IPM(综合病虫害管理)和循环滴灌系统,由计算机专家系统根据植物阶段需求及环境条件实时控制,实现按需供给且可追溯,节水省肥,高产优质,无农业面源污染,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亩产25吨,年总产量375吨,产值可达400万元以上。竞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16日成立了由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南方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专家组团队为技术力量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金线莲原生境繁育,并通过“公司+农户”的基地模式,实现野生天然品质金线莲的产业化生产,目前,公司共建立金线莲繁育基地4个、800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
    四、抓农旅结合,促进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桃源镇依托蔬菜、玉米、花卉、红菇、水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和特色蔬菜、标准茶园、珍惜中药材、富硒大米、高优花卉、生态湖羊等6大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品牌优势,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园”为主题的乡村民宿旅游,做大做好“农旅结合、以旅助农”文章,推动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目前,全镇先后成立了三明市乐源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和东坂乡村游合作社,配备观光车4部,休闲自行车50部,发展民宿6栋(可提供床位50个)、农家乐6家。同时,依托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培育了水果采摘、玉米采摘、食用菌采摘、花卉采摘、富硒大米、泥鳅捕捞等体验园8个,打造了一批以“民宿体验、农游体验、农事体验”为主的乡村特色明显、主题风格各异的本土民宿产品,形成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为旅客提供乡野生活式住宿处所的乡村民宿旅游体系,实现了“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兴旅强农”的目标,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林永田
 

标签:农业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9粉丝

50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