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基层文秘工作者或者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别人眼中或者同事圈中往往有着耀眼的光环或者漂亮的外衣,但在实质上或由自己看来,不是那样的功名显赫,也不是如此的为人羡慕,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煎熬、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有“文章不读半句空”的焦虑、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等待,等等,很多人,在积年累月的探索和追求中过早地两鬓渐白、身体透支、病魔缠身,如我这样,在临近不惑之年患上了糖尿病。虽然身体上有点伤残,但它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履责的使命和降低工作的质量,尤其感到作为一名文秘工作者的欣慰与崇高,因为我爱着这份事业,愿意为它付出我的精力和汗水。时至初冬,冬雪临近,我想与处于基层一线的通讯员、信息员交换思想,以激励大家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缘分的天空。
4 B) i. K) k2 @ ^2 W- g A* o
8 I' A- h1 I9 h* ?" `6 E 那么,如何做好一名基层通讯员或信息员呢?我的体悟有三:4 ^- h! O+ v9 {* r
0 @! y, a& |* e
一为常炼“问题丹”,增强洞察力。多年在文秘岗位工作时常感到很忙很累,忙的抽不开身,累的不知所措,下不到基层去,看不到问题的症结,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采编的信息不是石沉大海,就是不合时宜,采用率较低,感到心灰意冷,于是或多或少地在思想上产生了“信息恐慌症”。一次,在报社与编辑朋友畅谈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主要是缺乏分析的头脑,缺少到一线观察的实践。体会到这一点后,我经常有意识地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了解支农政策是否得到贯彻执行,贷款流程是否坚决执行,风险防线是否筑牢,经营效益目标是否实现,尤其,站在领导“想知道什么”的高度掌握基层动态,看基层在稳健经营目标完成上“有什么”新的举措新的方法,在不断发现、分析、过滤、酝酿之后,整理完成有价值的信息供领导决策,起到了信息服务决策的引导作用,不但使我在信息上层次、出精品、提高采用率上打开了智慧的通道,也使我在解决问题上炼成了“火眼金睛”。所采写或编发的几十篇信息被系统上下转发,被新闻媒体采播,过去的“抑郁症”转化成“兴奋剂”,发挥了一名文职人员应有的作用。1 b, h* N# ^( @ F
8 Q, c& H- e' Y: @+ Q3 W
二为常吃“兴趣散”,增强广泛性。文如其人,文品亦如人品。有了良好的道德观、较强的文字驾驭功底、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行文才会主题明确、结构清晰、文字流畅,让读者开卷有益。否则,将会成为“和尚的帽子”,也不会起到以文辅政的作用。对此,我在作文与做事上采取了“三加一”促进法,其一,先做人。先立德,不断提高修养,净化心灵。古人云“修身、立德、平天下”可谓大德,而作为我们一介平民、一面书生,就是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岗位履职上不为名利所迫,不为金钱所累,不为酒色所俘,励志发奋成为一个有良心有素养有责任的文秘人员。其二,后做事。人活着要有精神,更要有做事的魄力。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要树立“孺子牛”精神,不因善小而不为,持之以恒去做有益企业发展、企业形象塑造的工作,同时,探究方式方法、尊重行为规律,着眼行业发展,充分发挥主动性去体现个人的价值与聪慧,做好人做好事。其三,再做文。文章不在长短,而在于言之有物。我曾经写过一篇调研报告,看起来结构严密,听之朗朗上口,但因没有触及实质、找到问题的症结被编辑弃之,感到迷茫和羞涩。因此,在师长的点拨下,坚持不做表面文章,不画蛇添足,不寄望一时灵感,而是以谦和的心态、集众人之长、做深入探究,使得很多信息简报、调研报告、经验材料被采用被转发,其中,《剑指发展》一文被总行杂志和报纸采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引人入胜和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语“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为编好信息作好文章,我不管工作再忙再累,总是将学习当做一种习惯,利用一切时间多读报纸、多看电视、多观网络、多参与调研,每当发现或了解到新的信息新的线索精神为之一振,于是拿起拙笔去思考、去分析,直到满意为止。尤其近年来还有兴趣涉足摄影、散文、诗歌以及创建个人博客等,文学兴趣和爱好广泛不断地激励我前行。故我所写的的《俺娃是党员》、《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被总行杂志与《粮油市场报》采用,几年前,摄影作品《黄河瀑布》被总行杂志封四采用,在建党八十周年获得总行摄影大赛三等奖。$ U) g+ {+ @# B; M7 f8 [" l7 V3 F
. {) { _. ?% X1 @7 w6 k2 u" G'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