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如何把“套路新闻”写“活”

[复制链接]
铜陵秘书 发表于 2012-11-11 07: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媒体上常见的成就报道特别是工程开峻工之类的程式化报道,写法往往是套用惯常模式介绍工程概况、建设情况、到会来宾领导并附上背景资料,许多单位会提供格式化的通稿,记者稍加改编便可成稿,时间一长便容易写成“套路”。有人形象地将此类稿件形容为“套话多、数字多、人名多”。久而久之,人们印象中的此类稿件大多形式雷同、行文呆板、读来味如嚼蜡。那么,有没有独特的写法呢?, g  R: U1 V% K

, N0 @, o, \1 ]) E! |中国交通报有篇与众不同的报道让人“眼睛一亮”,关键在于贯穿在这篇通车仪式稿中有一个“魂”、一个以真实的人的存在凝成的“魂”。此文与众不同,从标题开始:《家富,平那公路通车了!》(《中国交通报》2005年4月13日一版)很直接的抒情式表现手法,将平那公路这个“静物”与“家富”作为一个人的“鲜活”恰到好处地结合了起来。 “家富”是何许人?作为前任盈江县交通局长、平那公路建设的指挥者,赵家富是去年在全国范围内树立的交通系统“模范人物”,已广为人知。即使是不了解此背景的读者,也可通过文中精炼的介绍了解到。很显然,如果这篇消息如按惯用“套路”操作,标题取为“平那公路胜利通车”,通篇写这条公路的来龙去脉,那就落入了俗套。读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味道”。1 |, G& J3 f3 w  o$ h8 P/ B
3 e6 W2 T9 k2 @' e" Z* |) C; j
综观全文,这则消息稿的鲜明特点在于:
3 A" i% N1 P- W7 q' J
. B0 T+ D& w: i2 X(1)以“人”为主线,借“人”叙事。公路是没有生命的,只有当我们将它与人紧密相联、赋予它情感和精神,才能丰富其内涵,使之“活”起来。消息在正文第三段就直接点明“平那公路是最令‘交通局长的楷模’赵家富呕心沥血的路,也是他献出生命的路。”很自然地将这条公路与人联系到了一起。下一步,“人”成为主体,消息用较大的篇幅“浓缩式”回忆了赵家富的感人事迹,同样也是围绕这条公路的,实际上借“忆人”“忆事”在“写路”,用真实典型的人的行动,侧面反衬出这条公路的建设高标准、质量高水平。7 ^8 {- ~+ q7 A/ K  x# f1 F

# I9 u6 g$ J# y5 X$ N(2)情景交融,强烈抒情,烘托意境。消息的后半部门在回忆赵家富与这条公路共栖共荣的点点滴滴时,运用了极富感情色彩的表述手法,如“这一走,他再也没有回来……” “家富,你是同事的旗帜,你是同事的骄傲!你的品德已经融入了同事们的血脉!……”赋予了这条公路更浓烈的情感内涵。特别是消息结尾的一句“家富,你安息吧,平那公路通车了!”更是充分表现出这条公路深层次所代表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让新闻主体的外延得以拓展,生命力更强。- g1 w7 W8 {! L4 P* U6 q4 S1 w% F) w
4 ^2 k$ T  E) H/ g. @7 o! `
(3)还原现场,捕捉细节,笔触细腻。通篇消息,结构合理,抒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读来让人感慨万千、心绪难平,情感自然被引导到“兴奋点”上,如身临其境。消息前半部分的通车现场描写与后半部分的忆赵家富既分又合,巧妙融合,中间都贯穿着“人修路、路映人”的感情主线。: R+ e0 P3 m2 X& g" u6 L" B- {1 E
; u  R/ T9 a8 a
此稿的独特写法对我们启示多多:如何在工程开竣工仪式或典礼这样的程式化报道中打破常规和俗套,不断推陈出新,在形式与内容上提升消息的内涵与底蕴,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下功夫:
! `# x% f8 `" p/ F
8 X1 x8 g& p; G. @--重视“人”在成就报道中的作用,巧选典型人物做“主线”。成就报道的对象多为工程、项目、活动等“硬东西”。常用的程式化报道之所以让人感觉无血无肉、枯燥乏味,就是因为报道中通篇是叙事、记录现场,而很少刻划人在其中的活动与影迹,因而让人觉得生硬、没有亲切感,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之感。如果能在此类报道进程中找准典型的人,用人的话语、行动来侧面映衬新闻主体,把具体的人及其情感、形象、表情放到新闻背景中,以“动”塑“静”,则能让人倍感鲜活、亲切、真实。如现在媒体上较常见的在工程开工竣工类消息中恰当引用相关人士的语言、对典型人物的行动进行细节描写与刻划,就属于此类尝试。- M6 S/ X* s  x; s
; n! A8 K: v  p4 x
--笔下能生情,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使稿件“有血有肉”。写此类稿件,切忌语言呆板、笔下无神,象记流水账,更不可简单套用通稿。事实上,程式化报道不用心,很容易写成“生硬”的堆积数字、人名及套话的工作稿。记者要在通观全局的情况下,把握整个活动的情感色彩和脉络,采用抒情手法适时表达情感,让笔下的事与物通过“人”这个最好的介体表现得“有情、有感、有生命”。写法要讲究,既要精炼,又要力求创新,使之集趣味性、可读性于一身,有“看点”、有回味之意,善于捕捉现场的人中那些可“以小见大”的话语与细节行为,“还原”现场,让人能如同身临其境。9 a  y3 F! h" \
0 o# ^$ A9 B) g  i5 n
--关注仪式活动的“幕后”,善挖其深层的隐性新闻要走出此类仪式、活动上“就事写事”的狭小圈子,需要记者在动笔前,尽可能多地掌握与之相关的各方面材料,运用综合分析的眼光和独到的判断力,挖掘其背后的新闻点,这样才能跳出固有的模式圈子,让“所见、所闻、所感”更具新意,开拓出更宽的新闻空间。宋永鸿(武汉晚报 4300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0粉丝

51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