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以“识”为帅

[复制链接]
桑迪来了 发表于 2012-11-3 08: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张  健- W0 Q4 e# Q6 ~% y0 ^7 Z; ^. L

% u6 G, d* {0 f7 h. d- H# w(《人民日报》2012年6月26日23版)8 M8 @1 T' m# a+ o$ I  K) L

, T0 m& r9 x* `2 |  u- q& q/ J6 R7 K
; W" F5 w4 ?/ f
9 f) K1 Z3 F$ X     自古以来,有才的人很多,有识的人相对要少;有才的文章很多,有识的文章相对要少。文有才,读书万卷可以做到;文有识,则还要加上饱经世事、深思熟虑才成。所以人们说:文贵有识。
$ Y1 ~  O: M7 D$ ~. o
$ ~9 P! N9 j9 U8 n5 n" q4 V     传记文章似乎更加符合这个道理。除了受人之托等外在原因,为人作传多是出于有所感、有所识。换言之,作传者往往在传主身上发现了某种闪光的东西,让他有了情感的触动或思想的共鸣,于是萌生作传的意愿。然后他们挥毫泼墨,借古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把这情感的触动、思想的共鸣,发而为文,就成了识见。细读历史上的传记名篇,如司马迁之写管仲、晏婴、郭解、优孟,韩愈之写张巡、柳宗元,苏东坡之写韩愈、方山之……无论所写是官是民,记叙是详是简,其最为让人击节赞叹的地方,往往在于议论之笔。他们纵横捭阖,议论风生,真情深寄于笔墨之中,识见超拔于凡众之上这些“识见”,虽是从传主的事迹生发,但何尝不是作者自我胸臆的折射?议论的虽是一人之得失,但其实早已超出了个人层面,获得了普遍的历史意义与哲学价值正是这些文章,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滔滔大河。" A" e9 B) {. k3 I
' u* Z7 r4 W' h
     于今,在这条传记文学的长河中,又将注入新鲜的清泉了:由中国作家协会牵头的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系列图书,在经历长时间的酝酿之后,开始步入实际操作阶段。不仅传主的范围已经选定,编审专家阵容已经形成,而且写作队伍在经过报名与遴选之后,也初具雏形,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就将进入创作阶段。从春秋诸子到茅盾、老舍,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这当然是一套值得期待的大书。赓续民族文化薪火,提升当代人文素质,意义自不待言。
& A9 O! u; P1 W; i% i: Q, W
/ o! A& V3 H% C, d# ^     但难题是:很多传主的历史资料,多少年来无甚变化,而关乎这些传主的传记文章,历代又已经写了不少。有些名人中的名人,如孔孟老庄,李白杜甫,流传下来的传记文章就更多了。那么作为后来作传者,如何才能不落前人窠臼?如何才能凸显自己劳动的价值?
( I: u! e# ?$ U# z/ U- D# n2 j! g5 e- Z: ~7 j% T) q
     这让人想到了“识见”。面对素材基本相同的写作,识见也许将发挥最大的区别作用。因为识见一则产生于作者内心,哪怕面对同样一位历史人物,不同的人看到的、领悟的、理解的、共鸣的也将各不相同,心中的感情也会各有殊异;二则识见会受到时代的影响,折射时代精神的斑斓面孔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思想,时移则势易,审美情感、价值取向都随之发生改变,而这些将会投射到作者的识见中来。该丛书编委之一郭启宏曾谈到他心中的丛书写作标准:于才、学、识三者中,当尊识为帅。真可谓一语中的,直击要害。& j8 O6 Y; P* R" Y' t; o" \

  X( S8 n# N* M" p' f7 s% r     当然,识见也需建立在历史史实之上。如果脱离了历史真实而空发议论,甚至陷入时下流行的戏说历史的泥淖之中,则只能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了。如果这样,再好的识见也只会让人觉得荒诞不经,面目可憎严肃的写作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走这条路。+ ~8 B. f% U  U
) o' r8 M- s2 d; v/ }; K
     展开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的传主名单,尽是历代文化巨擘。再看写作者名单,也不乏一时之秀。这样一套丛书,如果将之比喻为一棵树苗,那么它是有能力成长为出版天地中的一棵参天大树的。我们如此祝愿,也如此期待。
- a1 L9 C! |; V- [  u, }% p( I1 [4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