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厌百回改,千锤百炼始成金。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翻来覆去多打磨打磨,才能臻于至善,可见写文章是要舍得下力气锤炼的。如何改文章,这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写作者自身来说,自己的文章要让自己看出问题来,并进行纠正,还真是不容易。特别是我们当秘书的,材料被领导退回,反复修改个三五稿,是家常便饭。为此,我们于2012年8月15日策划了这次以”如修改文章“为主题的第2版老秘版聊活动,邀请三明广播电视报记者编辑李耿源(QQ:423855135)和公务员写作热线朱老师(qq群:199789809)作为本次活动嘉宾。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位网友的热情支持(最佳参与奖稍后评出),两位老师作了精彩点评和无私分享。3 o1 p, [: `' m% z# d
: w; g; O/ n* | w 本次活动虽然才提出十一个问题,但探讨得非常深入,不但不两位老师的点评,还有蓝凤凰、小鱼儿与水、buta9、汕头秘书、赣州光明秘书、泰安秘书等多位网友的在线互动,这是与第一期活动的最大区别。所以这次真的不知道“最佳参与奖”该评给谁?要不,我先去吃个饭,大家给点建议``````
- l8 z3 V# P. G) W4 [, _6 ?
; w5 x- |! A1 O/ p s 奖品:由暂时没有拉到新的赞助商,本次活动继续由天天向上玩具专营店友情赞助,再次感谢好朋友一杯咖啡,一份小礼物送给你或你亲朋好友的孩子,希望获奖者能喜欢。如果您对选中的礼物不满意,可到站内任选价值30元左右的商品,如选择了超过40元的商品,请自补差价。% \) ]7 F. n$ f9 O7 \9 X8 l: F u
% ?- @3 L2 S/ W2 E2 b! v 具体奖品详见网 址: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id=12414130198&
+ Y2 x( m3 m. a8 u7 G9 ]
" G4 {# S4 J7 J4 i6 A7 C) n3 R3 [ps:
' u* W% U" J% H* ~1 C) U4 d0 k& B j6 K: W; f" L8 x; k
夜猫子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本次活动“最佳参与奖”获奖者为:“小鱼儿与水”,另外,授予蓝凤凰、小鱼儿与水、buta9、汕头秘书、赣州光明秘书、泰安秘书荣誉会员勋章,另奖积分200,奖励夏日雪山、局中人、荆门秘书、四川小秘一枚积分200,感谢大家的支持!请“小鱼儿与水”将邮寄地址和手机号码发站内短消息给我。) n5 d- u m3 W9 B+ t
: ?4 G9 _: x" v) w E. G1 w; G3 @% d, S. Q+ `: u" o/ Q7 q
- N1 n; t" [7 y% }2 P, ~; l现将有关精彩问答整理汇总如下:
8 Y/ d8 r `' N) Z1 C. J
/ g- s" _, n, Z' x' H* x; z6 U3 ?% `% s* ^" z: E
问题一
1 f' S6 M$ Y1 ?8 d: ?, R+ v3 i6 H( I: O" b* b3 Y* Q
3 c b+ d- T0 y( z
夏日雪山问 :6 Q/ Q9 y1 O( E5 w% e+ C( l
很好的活动。请教下嘉宾,我的领导原来也是秘书出身,对材料要求很高。心情好时,写文章前会提点思路,初稿形成后也会认真改改。心情不好时,看我的材料不爽,经常就是一句,高度不够,或者是没有特色,或者是归纳提炼不行,太平淡了,就把材料退回来了。也不说具体修改意见。搞得我无从下手。请问嘉宾,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比如说高度不够,是要从标题上做文章,还是在内容上想办法,还是要整个框架结构动手术呢,期待您的建议,谢谢4 J! v# e; ^2 L+ l# T
5 Y- X, h' M- A) O
泰安秘书答 :
: w4 G* r/ \0 q* P9 q6 i( l浅见:高度不够源于认识不深,是不是从领导平时的讲话或工作思路入手。6 G; g6 d- Z1 F4 F
% g9 _$ ~) ~1 F1 Y4 B) Y' q公务员写作热线朱老师答:
$ C$ {9 g4 j5 c一些粗浅看法,高度不够,最主要体现在立意方面,立意高,则文章整体高度高,立意其实就是找准内容和理论的结合点,比如某局在帮扶活动中为农民打了几口井,解决了吃水问题,类似简单的小事你结合到保障民生角度就行了,再如,加强党建工作,教育、作风整顿,甚至警告、处置了几个违纪党员,你可以结合到保持党的纯洁性上去----至于领导对你不感兴趣,主要是你没有写到领导心里去--你可以你领导喜欢的、认可的几篇稿子研究下,看看他喜欢什么文风,务实风格还是吹嘘风格,人家的稿子是如何提升高度的,一丁点小事可以联系上中央的某一政策,这就是把小事变的高了。
o" v4 a2 m9 F
( l& _3 ?# O" f6 G三明广播电视报编辑李耿源答:
1 M) g9 t, {6 \7 o% `, G 是,一定要吃透领导的精神。 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我原来的一位领导也是秘书出身的。我一般的做法是:( z3 U1 w5 ^* b/ N/ f6 A
一是在写之前,尽量向他求教,让他口述大致的方向和提纲,提思路。他不在就打电话。领导对向秘书提思路这事,还是比较爱的。因为材料是他说的,材料本来就是要体现他的观点成果。秘书只是代笔工具而已。
4 z: S% P* \3 ?; h$ \0 ? 二是领导没思路,自己就要揣摸领导的思路来想思路,这就是平常在领导身边的积累了。
2 O8 N% n" b% [* P0 n 三是多看上上级领导的讲话稿和上级机关的材料,学会与当地的工作融合。一旦融合了上级的精神,特别是领导的领导最新的讲话精神。领导说你的稿子没新意时,也许是领导没领会过上级领导的讲话,你可以提醒一下。这样应该就不会说没新意了。
, Q; _5 C/ F7 ^3 {2 {5 s8 Y. V: v8 I" Z6 v1 K2 D( ^0 o( m. h
问题二:
+ Z3 T$ `' I6 K# d$ g" v& G l3 Z! W8 O0 Q6 |" _( \; ^
局中人问 :3 j- W+ k7 }+ ]' _$ P& u
总编大人,问一个小问题。经常对自己写的文章感觉太熟悉了,领导要求校对时,虽然号称校对了两三遍,但总是“ 一目十行”,等领导念稿子时才发现,好几个错别字,没少挨批评,请问有没什么好办法,让错别字一个也逃不了,,,,,,,,,,,,,,,,,,,,,,,,,,,,
- A) Q2 s) f, L. f- A2 U
6 L; o& x) q# a# `, b公务员写作热线朱老师答:7 L. B1 w2 K* u7 {
这个习惯性思维是不好调整的,就是所谓的对错别字熟视无睹,建议你顺着读,改后,再倒着读一遍,打破固有思路,也许是个好办法,可以试试 $ a& T0 G% Z3 u$ ?! b+ \3 r
7 Y" w9 Q+ f4 L1 l& b8 Abuta9答
1 @% D. v0 b I6 S: n9 ]8 G. L, m6 _# N可以学习下大报的校对方法,倒着校对,虽然慢,但是绝对不会漏错字
* t, M) h! ?5 v. G) c$ [9 j7 B2 i% x
三明广播电视报编辑李耿源答:
" R; U9 c' J9 \ 1、如果单位有线,就建议买个黑马软件。及时更新。错别字一般就扫光了。
/ W! `9 m- p7 i* r; ~3 s 2、找个其他秘书,你看着材料,让他念一遍。特别是大型会议的讲话稿,最好这样做。+ M; ^- W1 v4 l
, \. k! Q1 e: I$ M问题三:
g! h1 s) e4 g! j7 x- }) e& x% ]% m% P# v5 V- n L' P! B
荆门秘书问 :; q# {) v, t$ H
我有一个在修改的时候经常碰到的问题:1.有的时候自己费力写完一篇文章后,觉得非常满意,领导让修改时,觉得下不了手,觉得哪都好,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改?尤其是碰到要大量精简内容的时候,觉得很多材料都重要,不忍删去。2.领导提出了修改的点后,总是走不出自己原先写作时的思路,写来写去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写作思路在转,跳不出来。* T/ F+ T) a$ W! L
`# v Z/ o( g) W2 O三明广播电视报编辑李耿源答:5 G6 p3 _7 r) E2 d9 e. ^
1、学会概括与综合,学会选用有概括性的语句,把其他散的内容管起来,然后把那些细枝末节删了。2、要把自己放在领导的位置上看问题。要知道,材料是领导的,不是你的。要把自己当代笔的。
8 W# n" A6 i9 T9 {, ?1 n1 O& [8 t
! A3 G) D( Y: s汕头秘书答:
& I% d6 _+ f. T" p5 W 我们都是同事间交叉校对。。。所谓“青眼看有物件”(潮汕话:生眼才容易看出问题)
. K$ e6 d3 M6 A/ f; L* q' R4 X( ^' R* ~5 d' {, [. W- g
汕头秘书答: / Y' S& ?0 w, G; K3 N( m
1、如果领导提出一个新的思路指定你写,你最好把原来的材料全部放一边,认真用他的思路去思考一遍整个问题,想每一部分的设置深意,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直到你觉得基本认同了他的思路再来组织材料。其实最后可能只是将你原来的材料打散了,用一根新的线串起来,但经过你吸收新思路之后串起来的,就不会觉得走不出原来的套路了。要舍得推翻自己原来的想法,未必自己的思路不好,写公文材料,最要紧还是“合主人意”。。。说不定你这个思路可以用在另外一篇文章上呢~
* O9 z" n, y+ n) S
) y6 H9 b) a7 V3 ]/ [, b/ ^2、以前我经常遇到“不舍得”这个问题,觉得一大段好文字,删不下手,尤其是刚开始接触材料,从报刊上看到一些表述特别好的文段,总是不由自主地放进材料里,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但其实于表达中心思想并无多大助益,反而是在奔赴主题的路上设置了看似华丽其实碍事的阻隔。后来,发现很多东西是吸收了,再合适地运用进去,发挥的效果更好。对自己使劲想出来的一些词句片段,更是视若珍宝,为删不删没少和我的“管事儿”们“杆上”,当然,多番据理力争之后,会挽救一些,但也会在他们的“下刀”理由中学到很多东西哦
2 _/ b9 G+ q# E3 o% N0 f, U2 s
/ C( r4 g' v2 c- h$ T8 E这是我的一点小感悟~
: g0 v- F* X6 ~" d/ _
$ R M* A: O4 |9 A1 C- M. K3 V三明广播电视报编辑李耿源答:% \9 E! L2 v. ^1 g
8 P5 J# @! B! f
. q7 s9 Z+ B/ E: ]1 c. v/ h9 B8 X& H: S! x0 ~* h4 C5 T$ U- g/ s
第一期老秘网版聊活动回顾:
! C8 T; z5 P4 }" f/ {0 T6 h) O2 L" F3 B7 s
活动贴:http://www.caiyes.cn/forum.php?m ... 9701&extra=page%3D1
) g9 u) W& M) s. \7 j# S1 J$ y* b( a5 k: n
精华贴:http://www.caiyes.cn/forum.php?m ... 9858&extra=page%3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