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处理和写作能力是机关工作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与其他文体相比,公文具有特定的体例和处理程序。我们在公文写作中,除了在要遵循一般文体的写作规律和语法要求外,还必须符合公文写作的特殊要求。
7 R; \9 b: L8 O$ v. H3 s
. _: M$ H& k" C# L( h, F( b- w- i, _0 K 下面,针对平时公文审核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错误,并参考其他教材中的一些资料,介绍一下公文处理和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o0 q+ @, u; Q' e2 v7 i
g w8 Z8 {( s# }6 Y
一、公文处理程序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 w7 f+ X, d0 e: S
3 ~6 P" `1 _6 O- B7 B0 Q. } (一)杜绝文件倒流。所谓“倒流”,是指在发文过程中,文稿送审是逆向运转,各部门起草公文后不按照规定将文稿送办公室核稿,而是直接送单位领导签发,然后再退办公室处理。这样做一方面削弱了办公室对发文的把关作用,影响了公文质量;另一方面也给单位领导加重了负担,因为对于未经办公室把关的文稿,有时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单位领导势必要花费很大精力去审改一些文字性错误。* ~8 c7 F9 O' T
# T* w$ E0 F; R2 Q (二)避免体外循环。公文的体外循环是指收文不通过办公室而自行处理。部门收到或参加上级会议带回来的文件,不送办公室统一登记和分办,而是自行处理或直接送某单位领导批阅。或者是在公文传阅过程中,一个部门阅完文件后不退办公室,擅自给其他部门传阅(“横传”)。这样会削弱办公室作为公文处理的枢纽地位,不利于办公室掌握公文特别是重要公文的来龙去脉和办理进度,同时也有可能会造成责任不清。
# t0 J0 {3 \1 Q W+ F# J! l
) C" W e2 \, T; H (三)理顺行文关系。行文关系不顺的主要表现:一是单位发文、部门发文不分。根据规定,部门发文只能上报上级对口部门,不能直接对上级行文;也不以单位的名义对上级的职能部门行文;部门(办公室除外)不能对外正式行文。二是越级行文。三是向领导者个人行文。四是党政不分,以行政名义发出的公文夹杂党务方面内容,或对党的部门提要求。或是党的文件对具体的业务工作进行部署。4 ?- B" |' \2 X5 V6 |0 K
1 B& Z2 S% U9 F9 P+ |( {
(四)事先协商会签。公文中涉及其他部门业务的,要主动进行协商会签,部门之间就有关问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前,不得分别各自下发文件。3 f7 w) f4 D# f) v" H
( s a$ y: L; Z" P. F. X 二、公文内容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 r) [) H7 b: \- y" {! K% l2 J" ~; T$ w* \& q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内容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要思路清晰连贯,结构严谨完整;语言文字简练,详略得当;文种使用要恰当;文中没有语法错误和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等。公文在内容方面常见的错误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S" b C' @* f
) s" x9 ~3 Q1 Y" w2 |# K (一)政策性错误。不合政策、法规,或文件本身前后矛盾、存在漏洞,或是超越职权范围。) q, b( J/ d+ h! A K
! N3 j) p0 B2 v* a; Q4 K- h! x2 s (二)长篇大论,语言重复。有的业务部门给上级的报告有七八千字,语言不简练,拖泥带水,前后重复。或者是画蛇添足,浪费笔墨,一篇请示,说明困难,讲清理由,请示问题后,又接着发了一番议论,表了一通决心,这就属于画蛇添足。还有的公文缺乏针对性,没有新东西。提出的要求比较虚,比较空,缺少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措施。* z6 |* b+ F9 g
; G. l4 x, i5 r [5 |$ S (三)文种不分。主要表现是请示与报告不分;工作报告与调查报告不分;会议情况报告与会议纪要不分;通知与通报不分。尤以请示与报告不分的现象最为普遍,有的甚至用“请示报告”。. a! f4 o3 ~9 E. X% f6 {
0 ]1 }& ~; V; ?4 j! } 请示和报告虽同属于报请性上行文,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文种,在实际使用中要把它们区别开来,不能混同乱用,二者的区别是:
5 X7 d! k& ~9 y9 ^0 _5 }4 P1 H& }
* l6 ?3 v; i3 S' q) }8 _ 1、行文目的不同。请示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请求上级指示和审核批准的,必须批复;报告多为上级了解和掌握情况,沟通上下级联系,大多不需回复(有些报告也批转或批复)。
+ t* d V0 o; J8 O% Q: @! {( e' t( S9 [7 ?- B7 P( }7 t$ Z. u* r
2、写作性质不同。请示是请求性公文;报告是陈述性公文。 U i- i% T8 v/ ]+ T. U6 E
9 }; f1 {$ t r
3、行文时限不同。请示必须在事前,得到上级批示后才能行动;而报告在事前事后、事中、事后均可。
8 T# i. {, G' b6 n f* B
$ @$ [5 f6 I. c8 c! T( F 4、内容含量不同。请示只能“一事一文”“一事一请示”;报告一事、数事均可。
3 W/ v% z- u& l4 y% d X7 Y0 [! v5 w, f' R7 }. |8 U
5、正文构成不同。请示由请求起因、请求事项与要求构成;报告由报告目的、报告内容和结束语构成。
3 g a' H. [* |% w' K/ E6 Y
( A1 t, \' D ] (四)语法、逻辑错误。公文中出现语句不通顺,也就是所谓的“病句”。- R. D+ ]7 B+ n' v1 @. A( _1 @: A
& _4 z9 `1 `: d, H9 [; E
1、用词不当。
. a/ E' G+ O( e2 I) f3 e( U
7 P8 ?/ h/ F4 h9 \: y (1)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指句子成分之间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状语结构搭配不当。例如:; C( y( T2 ]1 f3 n7 }
. O4 w6 @4 K& n, S1 k& Q
(2)关联词使用不当。4 K) s8 Q$ u) b' U! n
' O- ]0 `# d& `6 W5 M6 X
常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转折),“只有……才……”、“只要……就……”(条件),“如果……就……”(假设),“因为……所以……”、“既然……那么……”(因果),“既……也……”(并列),“或者……或者……”、“与其……不如……”(选择)、“不仅……而且……”(递进),等等。如果关联词语选择或搭配出现错误,会造成句子的意思发生变化。) a Y- o8 l. c) Q- y
1 D1 }) T, h9 u' m' l (3)褒贬不分。有些词语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凡是有积极意义的和表达某种正面的肯定的语气或态度的,称为褒义词,反之,属于贬义词。不带褒贬色彩的叫做中性词。有的句子中会出现褒贬使用不恰当的错误。例如:' ^' p0 p2 q* a7 v* T% I$ o: k
# ~: } Z/ y- Y: q- G (4)使用口语。公文的语言要求庄重、平实,应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尽量不用或少用口语,更不能使用方言。下面列举出一些口语与书面语的对比:4 ` L5 W8 z3 l d3 z- ~
, ?6 q$ f9 z( } q
不然--否则,马上--立即,爸妈--父母,见面--面洽,收到--收悉,打算--拟,吃饭--用餐,走路--步行,给--给予,偷着--私自,等等。
1 N! x# e: s; e% r' D- W
+ ^6 M. r/ x# g( x 2、语序不当。. h1 |1 w9 L4 A# c( F% \; @
! M r/ i3 _+ a+ f3 i, l: X( T6 r 语序不当指词语在句子中的排列次序不恰当。
1 {4 P$ d5 h' O+ d
3 p5 w# I* r- G* H 3、句子成分残缺。. G' \7 m2 x3 z# w- s
! t4 M' r6 c" k( q 成分残缺主要是指句子中缺少主语、谓语、宾语。7 N; ?+ h9 [) B/ J9 L. x
: c) k. X# D8 Y% h, h. ?! q
4、表意不明。
$ k5 m5 ~8 J4 Q. ~2 R+ H, C0 B ]4 \# O" n+ y! p8 S
有的句子意思表达得不明确,易引起歧义。或是自相矛盾。7 a0 Y/ ^& L2 Q p1 s8 r& j i, n, [/ T
4 o% f# v; [6 n0 o
5、不合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不正确)。2 g. A! Q P. e
1 |, D7 p% }2 S, y8 U) O8 s- @# ] (五)口气不当。
- M9 G( a1 S) v6 Z$ Z& V ]2 Z+ x9 x1 ~: }- i+ N
主要表现在用语不妥当,尤其是在一些请示性公文中比较突出。比如请求上级解决某种困难、答复某个问题时,公文末尾用“请从速批复”、“望尽快予以解决”等,表现出一种催促的口气。2 p/ m/ _0 N) H' N( y X9 E& y- V
7 C' ~ L- R' _4 L+ \' m (六)错别字。% n0 p4 g5 w3 {8 e g
' L F# A1 R6 H, ]% B 文稿中出现错字、别字,也是比较常见的。下面列举一些经常并用错、用混的字。4 d7 @: t s N' P" S0 W
" ]) p7 V4 G; U3 ~6 d
1、“的”、“地”、“得”。
) ]+ ]+ `1 p' ^4 { ~+ B
) z; E: m' P) C8 T 从语法上讲,定语后用“的”,状语后用“地”,补语后用“得”。如“勤劳的人民”、、“详细地汇报”、“打扫得干干净净”。. b! p8 ^8 R% o1 n4 M
# t" N; w8 G9 J, \5 ] 2、“相”、“象”、“像”。
4 }3 q t7 [5 \' V9 \8 Q& \" }
; S' N: V4 i! B9 i 相:主要指相貌、外观、姿态。常用词:照相、相貌、亮相、长相、真相。6 o4 g% _" J. }. R
# f# E% W# n( n, R6 Q 象:主要指形状、样子、模仿。常用词:现象、景象、气象、印象、象征。! Y1 N6 m- Z4 d& y9 e
% `2 R( F, m* p' g3 V; U 像:主要指与原物相似的图像。常用词:雕像、录像、摄像、画像、音像、想像、像话、好像、像……一样。* d4 E! k# B3 h. n2 s
) p8 h0 v" l$ H* w
3、“做”与“作”。二者意思相近,常常被混用。至于如何准确区分,没有比较权威的规定。
$ M, u4 P Q- z5 [# H! m+ J
( \9 V# l. d; U1 a2 l# ]6 m 一般来说,书面色彩较重的词语,尤其是成语,多写成“作”,如:作案、作弊、作罢、作对、作废、作秀、作战、弄虚作假、装腔作势、胡作非为、大有作为、所作所为、以身作则等。
$ s7 }5 E& j$ R) x+ \2 Y( l% H0 _( y4 Q8 s- a
对于通过抽象行为实现的动作,一般也用“作”,或“作出”,后面往往双音节动词,如:作调查、作检讨、作报告、作斗争、作出决定、作出处理、作出判断等。
% B. B6 V2 [, A, u8 D& J
% j- J9 m; {, I0 G+ J7 j6 L 后面是名词或名词性语素时,特别是具体东西的制造,强调通过具体行为实现的动作,应写成“做”,如:做饭、做梦、做账、做作业、做学问、做生意、做人、做官、做工、做事、做革命工作、做手脚、做衣服、做模型、做好事、做出贡献、做出成绩、做出榜样等。1 Q6 E3 f, ~' x/ S- N& C1 u( O
$ o) t# e' i& O# u# f! x 另外,还有一些固定或约定俗成的词和用法,比如:作文、作画、作风、作家、作业、作为、创作、操作、制作;做法、做主、当做、用做、叫做、少说多做。# r( x& J' j7 L. r3 n8 q# U
" g9 }$ [) r" C+ A/ ^( O
4、“长”与“常”。0 I# [( I1 L+ K7 t: V5 m" l7 V
9 K2 G0 Q5 ?6 V, W1 R; m2 |. }3 A$ ~
长:指时间、空间的长度。常用词:长久、长期、长效、长治久安、浩气长存、长此以往、警钟长鸣、万古长青。
* ?- A1 V6 N6 A+ u. W( M% q9 }% o
& o8 S) `4 }, ^4 |4 Y: _ 常:指平常、经常。常用词:常态、常住、常年(亦可写为“长年”)、常备、常抓不懈、老生常谈、四季常青。
5 p; W( P0 @, [ I1 x* U
# l- M4 i: a: b! b 5、“分”与“份”。
. F# J, }+ A! k* J# P. P7 H8 j1 n
分:指成分、限度。常用词:分量、分内、分外、分子、过分、本分、成分、非分、部分、情分、水分、安分守己、恰如其分。; E, F8 o0 H" Z7 ^
- C/ @2 Z: k) B, G
份:指整体中的一部。常用词:份额、股份、年份、月份、省份、人人有份、一式两份。
5 [/ P$ O/ }5 f- I/ \9 V
1 U& T( b K. u3 g/ k& G: E 6、“备”与“倍”。9 G5 z v `2 H: @9 F# _! Y; A2 F
6 V5 p* ^; [# n# M+ L. X
备:完全、都的意思。常用词:备受欢迎、备感亲切、关怀备至。
5 i! B' m* {! v2 |8 _5 ]* z* F: ^4 d
倍:加倍的意思。常用词:干劲倍增、倍加珍惜、事半功倍。
, i9 e* @* a/ j2 g4 |& }& h5 Z7 X0 g' O2 `4 X0 x! s5 M) o, F
7、“截止”与“截至”。
* I0 u6 A: |1 h0 L3 M2 i. u
; |" \% b5 c3 `1 o4 s 截止:到期停止。例如:“到××日截止”。- D( C( i9 {6 C- p/ P* _
% J, N) ?: {- s, \ 截至:到……为止,相当于“截止到”。例如:“截至9月末”(不能写成“截止9月末”,也不能写成“截至9月份”)。# U; F2 t4 i6 c4 B2 x. z; ~
9 T p$ N$ h; X# \# A4 Q 8、“必需”与“必须”。0 }0 F% N1 Z G5 N2 {
+ K8 ]: E3 M# i7 J3 W; r7 |
“必需”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意思,多用在名词前面作定语,也可以当动词,作谓语用。如:( s( h- V" I2 g5 H
9 Z1 l: f- Z/ ^1 V# u$ q
我们坚持了原则性,也为实现这种原则性而采取了适当的和必需的灵活性。6 a7 i, n7 C' e& f
3 N6 v* w2 t; u! x x
“必须”表示一定得那样做的意思,通常用在动词前边作状语。如:! V! y+ [ V4 s3 n5 L
$ ~, Y$ w% E7 t8 L& ^ 金融机构经营存款业务,必须缴存存款准备金。* F+ _, d4 @2 I' z: g
0 u M) U" D) N2 B9 |6 H 9、“权力”与“权利”7 [# g) ?! H% G3 I
% z/ \) l& \0 ]! o, Q* M ~ “权力”表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可表示在职责范围内的管理权和指挥权。如:7 G. `8 `$ T; ~( o3 I1 |3 G
) m- W, J% w' U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H4 @9 w: b& h6 Q" o
9 C4 E4 q* k, ~. H" T- ~( Y
“权利”,指依照法律和章程应当享有的权力和利益,跟“义务”相对。如:' b$ n7 F1 s* t' L. A) n
/ x) {; i9 w0 _: T/ _2 P. N$ \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学文化的权利。$ W! ~7 J0 Q5 k& j. Z, G
~7 ?0 ]) X: M+ l- k
(七)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 G2 {' p3 K3 H% E- r! G" w( z: u3 ^8 {- V4 H# y8 i
1、标题中误用。公文的标题中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但是书名号、引号可以用。
% j( f2 S) W8 p! z! D2 g$ T1 i6 [: d h. A0 g
2、逗号“一逗到底”。只要一句话说完了,不管句子长短,就要用句号断开。
- `) F! M; w& W) d% J
' `2 `( u) k! R S! s 3、多层并列时顿号的误用。在一个句子中有多层并列时,大并列之间应当用逗号,小并列之间用顿号。比如:“人民银行××支行行长、副行长、主管科长,辖内各商业银行行长、信贷科长……”。4 I. E; Q* O* o8 `" s' }& C9 Z
% H0 m, r) t4 i' @, a7 r
4、滥用书名号。书名号只能用于书名、报刊名、文件名、文章名,不能用于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活动名、建筑名、品牌名等。: P* d4 x! W' W. R
& F: q M' L9 u# ~( ?% ^ 三、公文格式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 [ J; Y$ T% a6 v0 Z# \8 f8 s
* ^- S4 `2 L. d* Z9 P 公文在格式方面经常出现的错误有几下几个方面:
1 g" w4 ~- C* }
^( I; z' j, B$ F- z) h; z7 e (一)要素不全或标注错误。
7 R/ T O$ l- x; R7 `4 p$ C) x" w- h2 e7 l) E( I! B. a$ p
1、涉密公文不标注秘密等级,或标注不规范。% _' q* N) o7 {# f7 V. D+ e; J$ ?
: P& r5 p7 ?- V/ G$ Q+ y6 @
公文中的秘密等级应标注在首页右上角第一行,如有期限,应用“★”隔开,如“机密★2年”、“绝密★公布前”。未标明期限的,按绝密级事项30年、机密级事项20年、秘密级事项10年认定。
. d6 c ?" U( R4 @4 t b4 U2 ~8 _+ l7 W1 C' O6 J% m
2、紧急程度标注不规范。公文标注紧急程度主要是为了提请收文单位加快办理,因此凡不要求行外收文单位加快办理的公文,发出的公文上不应标注紧急程度。比如,有的部门向上级行报送一份普通的工作报告,也标注“特急”,就很不规范(其原意可能是提请行内有关部门加快办理,及时发出)。
0 x3 ]9 y2 Z/ a ]* A; i9 d# J! Q4 V- Z# j/ b
3、发文字号不规范。按照规定,发文字号中的年号应用“〔〕”括入,不用“()”或“[]”。此外,序号前不加“第”字。
! D1 g( J9 [# w7 E y+ _. x. G" {5 B, \$ B5 B8 X
4、上报公文不标注签发人。
9 C: J( i/ y( y1 k E: ?1 b* b
2 b4 d, ^: ]+ d1 I 5.版记中要素标注不规范。比如抄送机关中,在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应标句号。
4 z/ `" b+ z. Y
5 Y1 L$ J2 q3 U; F0 r" J, v$ x (二)金融机构名称或排序不规范。8 Y3 R3 g1 P8 o x8 V, D
' N( y" }' l; J- ]
1、简称或统称使用不规范。例如:“××县人行”、“省工行”、“我行”“各商业银行”等。
6 i3 q3 o6 ~7 s: J1 O$ n8 d2 O4 V! t5 P0 a( m
2、排序不规范。金融机构的排序应按照人民银行、外汇局、金融监管部门、银行类机构、证券类机构、保险类机构顺序排列。1 J) P+ O7 h# ^1 S6 n
+ l0 _- r4 L3 O 银行类机构应按照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的顺序排列。: k5 P9 |. c% C1 e/ k# p% W
) u9 \- p. X% r2 b4 M7 a% w (三)字迹潦草,用圆珠笔或不符合归档要求的书写材料起草公文。
2 @0 m a5 j3 d5 a0 {5 e& Q, r
: d' P" [+ `# L) Q9 o l (四)主题词标引不规范。# y; f( O' o8 H( V4 k- @0 f
' |# H* i' ?, e( \$ I. e$ a5 {
主题词标引的基本要求:按照“先内容后形式”的顺序排列词目,词目一般为3-5个,不能简单地从标题中提取,不得自造主题词表中没有的词目。
) d) H8 M0 U# U' V7 N+ E& M+ H5 J D1 f) ~- x
(五)数字、年月日使用不规范。" w" N! I5 @# ~7 i
" S; F0 g) z3 \1 `: T8 d
1、公文中的数字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单位和小数点位数应当前后一致。概数用汉字,中间不加顿号,如“三五个”、“七八十种”、“十之八九”等。
) d; {3 ~- c& ]0 E; S
0 D6 M2 w# F9 u- J/ ^ 2、除成文日期外,年月日也应用阿拉伯数字。“1999年”不能简写成“99年”,“1998-1999年”不能简写成“1998-99年”。星期、农历用汉字,“星期三”不能写成“星期3”。尽量不用“今年”、“明天”、“下个月”等概念。成文日期用汉字,“二○○三年”不能写成“二00三年”或“二零零三年”。" Z4 } f# D( s3 s5 \% q
2 Y$ ]+ H% ~/ F7 t$ T7 F
(六)序号使用不规范。公文文稿中,序号使用不规范的问题经常出现,主要是层次混乱,或者是序号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a3 B0 j; ]! p% k
, v/ F' P+ H3 P 第一层次为:“一、……”(作为小标题时,句尾无标点);$ U& c$ b1 z ]% ]7 j7 c1 {) C1 K
" [' o' r6 z. n! q
第二层次为:“(一)……”(括号后不加顿号。作为小标题时,句尾标点可有可无);
1 q! K& Z; s' _; q& B( d n7 Q! K8 K9 } E! h
第三层次为:“1、……”(无论是否为小标题时,句尾要有标点);# L0 R* ]$ A& A% S
7 ?8 |3 ^/ v% X/ F 第四层次为:“(1)……”(括号后不加顿号。句尾必须有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