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复制链接]
以文化人 发表于 2012-10-5 21: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必须尊重文化发展规律。

  一、文化发展要尊重“以人为本”的规律

  文化要发展是勿容置疑的,但怎样发展,为谁发展,是一个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样,文化发展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离开这一规律,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人为本,从价值层面来讲,就是要实现“化人”和“娱人”的完美结合。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文化第一位的作用是教育人,武装人,塑造人,提升人,指引人,让社会大众都信仰真理,仁爱善行,是文化的最高表达。始终如一的人文关怀应该成为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文化的样式多种多样,但无一例外都能给不同层次、不同品位的人带来感官和精神的愉悦,不能“娱人”的文化不是文化。从实践层面来讲,以人为本有三层含义:第一,文化发展为了人民群众。文化发展的重点向基层倾斜,文化发展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绝不是迎合群众。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仓禀实而知礼节”,那么是不是“仓禀实”,就必然“知礼节”?显然不是。好的思想观念,要培育倡导,才能发扬光大;好的文化范式,要进行推介,才能形成一种社会风尚。对群众的需求,群众的习惯,群众的偏好进行引导,要善于激浊扬清,补偏救弊,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第二,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既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如湖南石门县寨垭村是湘西北一个山区村,该村狠抓文化建设,创造了“支书读报”、村民培训、建立致富档案等方式,走出了一条重教强村、文化活村、和谐兴村、文明立村的路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寨垭文化模式”。 伴随3G和CMMB的同时推出,平民百姓参与文化表达和文化创造的平台非常广阔,一个大众文化创造潜力充分涌流的时代已经来临。再者,人民群众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守护者。民族性是文化发展的“根”,而人民群众就是固“根”之人,我国很多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基层群众在保护、在继承。第三,文化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湖南省政府实施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农村出版物出版发行“百千万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六大文化民生工程,和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陆续免费向公众开放,就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尊重“以人为本”的规律,就能很好地保证文化发展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二、文化发展要尊重“政宽文兴”的规律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的反作用,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层面,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是由于文化的这种意识形态属性才使文化发展不容易做到一帆风顺,才使历朝统治者在要不要为文化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方面,变得谨慎而迟疑。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遵者兴,违者衰,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焚书坑儒,结果“秦无文,唯李斯一人耳”,文学园地一片荒芜。无独有偶,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专制统治,社会暗无天日,文化沉寂无声,人称“黑暗的中世纪”。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几次思想活跃、学术繁荣的时期,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派林立。各诸侯国都尊重知识分子,从不干预他们著书立说,可以说是思想自由的时代。第二次是魏晋时期,虽然“时局多故”,但统治集团忙于争权夺利,对学术较少干涉,文化呈现了新的景象。第三次是北宋时期,统治者对学士不杀戮,对学术不干预,学术繁兴,王安石的“新学”,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之学”,张载的“关学”,程颢、程颐的“洛学”,苏轼、苏辙的“蜀学”,同时并起,交相辉映。第四次是明清之际,文字狱尚未兴起,清政权对知识分子采取怀柔政策,因而有些前代遗民还保持了学术思想的自由。纵观周秦以来的文化演变,政治控制比较松驰的时期,思想有相对的自由,因而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奇光异彩。朱可夫《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文化高潮不是管教的结果,也不是用金钱喂出来的,而是自由放养的结果。” 实践证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提供一个发展的氛围和繁荣的环境。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是劳动力就业容量大且经济效益潜力巨大的行业,一旦破茧而出,必将势不可挡。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文化强省战略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8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60亿,占GDP比重达5.1%。整个元旦春节期间,长沙电影消费同比增长30%,图书销售上涨62%。湖南石门县创新农村电影经营机制,改制县电影公司,打破了人事制度上的铁饭碗,积极推动文化领域结构调整,成功实现荆河戏剧团的大剧院的资源整合,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07年,全县文化产业GDP达到1.8亿元,上缴税收1200万元。                        

  三、文化发展要尊重“兼容并蓄”的规律

  每一种文化样式都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和外衣,从本质上讲,每一种文化都害怕被侵蚀,害怕被同化,都具有排它性,这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排它性如果表现为直接的,强硬的,非理性的,如汉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现在的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其结果是保持了民族性、独立性、稳定性,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这种排它性如果表现为间接的、理性的、现实的,以开放平和的心态,对待异质文化,扬长避短,为我所用,文化就会枝繁叶茂,生生不息。中国传统文化历千年而不衰,就因为它能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具有强大的吸纳能力。兼容并蓄从理论层面上讲,是一种文化自觉,是一种文化战略,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态度。在历史上曾经辉煌灿烂的文化,都是因为不断地兼容、吸纳、创新而兴盛、繁荣、强大;那种过眼烟云,昙花一现的文化,不是因外力所摧毁、灭绝,就是因为固步自封、夜自大而衰败、消亡。同时兼容并蓄也是文化发展的方法和技术,是操作层面的东西,断不能出现“操作失误”。首先对别人的东西,无能有多好,也不能迷失自我,照单全收。如清初开“博学鸿儒”科,延揽天下名士,统治者自知非儒家思想不能控制人心,对中华文化认同、屈服,对自己的退守,放弃,最终被同化。在当时,为了统治的需要,是明智之举的,要不然就没有清朝600年的昌盛。但它的文化只见些许影踪。那么今天,西方文化因其强大的传播手段和物质支撑处于强势地位,我们不能因其咄咄逼人而妄自菲薄。其次,应该看到,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侵蚀和颠覆往往是不露痕迹的,兼容并蓄既要坚持文化的多样化,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礼记》阐释什么是“文化”是说:“五色成文而不乱。”文化繁荣而不乱是文化发展的理想状态,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不乱”是指指导思想不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驾驭和统领。庄子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前车之鉴。认识和掌握文化发展的兼容并蓄规律,不仅有助于帮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念,找到文化发展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少走些弯路,少出现些失误。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标签:规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