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国际国内] 中国经济仍在适度增长空间——201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述评(人民日报)

[复制链接]
汕头秘书 发表于 2012-8-4 00: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中国经济仍在适度增长空间——上半年经济形势述评(上)
  
“破八”,抑或“保八”,似乎成为近年来很多人判断中国经济形势的一个标准。习惯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人,看到上半年GDP增长7.8%的数字后,不免产生担忧和悲观,一些媒体甚至将“GDP三年来首次破八”引向“中国神话是否破灭”的讨论。
  但是,7.8%真的令人那么悲观吗?
  缓中趋稳,看增长亮点频闪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8%,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增幅分别比上季度回落0.8和0.5个百分点。虽然从数字上看,GDP增幅已经连续6个季度回落,但从二季度的数据,特别是从5、6月的数据来看,国民经济的运行已经出现了缓中趋稳的迹象。从工业看,4月份到6月份,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了9.3%、9.6%和9.5%,不仅波动幅度很小,而且后两个月的增幅都高于4月份。从投资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4%,比1—5月份回升了0.3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同比增长4.4%,扭转了一季度负增长2.1%的局面。从消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月份名义增长13.7%,比上个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但扣物价之后增幅高于上个月。国家统计局的分析认为,从这些主要指标情况来看,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月度之间趋于平稳。
  上半年国民经济在缓中趋稳的同时,也呈现出几大亮点。
  首先是农业风调雨顺,生产形势较好,特别是夏粮九连增,继续获得大丰收。全国夏粮产量达到2599亿斤,比上年增产71亿斤,增长2.8%,创历史新高。夏收油菜籽产量1292万吨,比上年增加46万吨,增长3.7%。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25万吨,同比增长5.5%,其中猪肉产量2588万吨,增长5.9%。生猪存栏45526万头,同比增长3.5%;生猪出栏33837万头,增长5.6%。生猪出栏及存栏均为5年来同期最高。
  亮点之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生活进一步改善。上半年虽然经济增长持续回落,但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94万,同比多增39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物价以后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4%,双双超过GDP增幅,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已经连续10个季度快于城镇居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上半年基本建成260万套,占目标任务的五成以上;新开工470万套,占目标任务的六成以上。
  亮点之三是物价涨幅进一步回落,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趋缓。上半年,在国家一系列稳定物价政策的作用下,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从1月份的4.5%回落到6月份的2.2%,上半年上涨3.3%,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6.9%,比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城市住房价格在持续的调控下总体回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数量从去年9月以来持续增加,6月份已达57个。
  亮点之四是结构调整继续取得新的进展。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9.4%,增幅低于全部工业。与此同时,新兴产业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是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高1.8个百分点。节能减排继续取得新的成效,上半年总的能源消费量增速同比回落。
  亮点之五是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42项实施细则全部出台;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进展顺利,并将新增10省市开展试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已经破题;居民阶梯电价已经全面实施。
  亮点之六是财政金融运行基本平稳。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2%,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1.3%,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支出增长更快。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平稳,新增贷款同比增加。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3.6%,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与上年末持平。
  得来不易,稳增长坚定信心
  困境中实现7.8%的增长,实属得来不易。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极为复杂严峻。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欧债危机甚至愈演愈烈,前景难测。外部需求极度乏力,导致中国出口增幅在低位运行,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从国内看,在持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和商品房销售面积都持续回落。在前期刺激消费的政策逐渐退出后,新的消费热点也尚未出现。
  复杂与严峻还不仅来自外需乏力与内需不足双重叠加,也来自短期因素与中长期因素叠加。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优势有所弱化,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告别了两位数的增长,经济潜在增长率开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果断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在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中国经济避免了过快下滑,仍然实现了7.8%的增长,是名副其实的来之不易。
  与其他国家相比,更凸显7.8%的得来不易。目前,不仅发达经济体困难重重,就连新兴经济体也出现较大起伏。金砖五国中,二季度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只有5%左右,巴西的经济增长率更下滑到1.2%左右,南非的经济增长率也比较低。因此,中国经济上半年7.8%仍然是比较好的速度。
  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困难早有分析,为今年国民经济制订了7.5%的预期发展目标,上半年实现7.8%的增长,仍然高于这一预期目标。从工业、投资、消费、财政等各主要指标看,虽然都有回落,但仍然运行在适度增长区间。
  面对7.8%,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失去信心。
  从长期来看,我们仍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原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刚刚卸任回国就坚定地表示,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改善的空间很大,项目也很多,充足的财政能力加上巨大的经济需求,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的高速度增长完全有可能。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当前面临较大困难,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增速适度回调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也符合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同时,也要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视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突出问题。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不同的是,全社会已经建立了立足内需的共识,中国经济内生性因素正在累积,我们对中国发展的信心依旧。尤为重要的是,政府积累了更加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对解决当前的困难已经并即将采取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正如林毅夫所评价的:“面对世界经济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具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和产业升级空间,完全有可能在今明两年保持高速稳定发展。”


攻坚克难稳增长——上半年经济形势述评(下)

       形势复杂,发展面临困难和挑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一要求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稳中有进”的轨道上持续向前。尽管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但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赢得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好的形势。经济增速保持在预期范围之内,农业形势进一步向好,物价涨幅回落,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成绩来之不易。然而,理性分析当前形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严峻,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仍较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今年都显得有些动力不足。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前景的不稳定、不确定,使得外需欲振乏力。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9.2%,增速同比回落14.8个百分点。向内看,消费虽然总体保持平稳,但汽车、住房等传统消费热点持续降温,新消费热点仍在培育之际,未来消费表现仍存变数。曾经作为拉动经济“主力”的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难度不小。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压力较大,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半年增速也大幅回落。
    作为经济运行中最活跃的细胞,企业对经济运行和市场冷暖的变化更直接,也更敏感。今年以来,受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企业普遍面临困难。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2.1%,连续四个月负增长,且降幅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各类生产要素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持续减少,亏损增加。而且,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已出现从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从东部向中西部扩散的迹象。
此外,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水落石出”。煤价跳水、钢价大跌、化工品不振……许多行业面临着消化过剩产能、去库存的艰巨任务。新兴产业带动作用仍不强,服务业发展还需进一步扶持,一些地方高耗能行业扩张冲动依然存在等等,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仍任重道远。
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也使得市场信心蒙上一层灰色。5月以来,沪深股市连绵阴跌,上证综指不断刷新三年多来的新低。而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已创出该指数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却仍下跌不止。对未来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是股市信心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经济发展的复杂局面,我们既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准备;也要看到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增强责任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预调微调,宏观政策协力稳增长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半年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出手,齐心协力稳增长。从5、6月份的情况看,一些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正在见效,经济增长已显现“缓中趋稳”迹象。
    财政政策侧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这使得其可以在稳增长中有更多担当。从上半年的情况看,财政政策已经成为稳增长的“急先锋”。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2%,增速同比大幅回落。然而,就财政支出而言,增速则达到21.3%,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增长更快。财政支出的大幅增加,尤其是涉及民生的支出大幅提升,使得财政政策成为上半年宏观调控一大亮点。此外,结构性减税开始发力,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逐步落实,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
    货币政策同样动作频频。今年以来,央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并连续5周在公开市场实施共计超过50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向市场释放充裕流动性,降低企业信贷成本。信贷增速的恢复,为稳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弹药”支持。
    展望下半年,要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必须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当前稳增长的着力点。上半年国家出台政策,对符合节能标准的家电产品实行补贴,发挥财政补贴在促进消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促进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方面,今后还可以有更大作为。扩大消费还需要多管齐下,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以提高百姓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
稳投资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稳定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是扩大内需的关键一环,应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就宏观调控政策而言,下半年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落实和完善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可以更积极。近日,国务院决定自8月1日起至年底,扩大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 这是结构性减税力度不断加大的具体体现。此外,财政政策在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快重点领域支出进度等方面仍有政策空间。
    货币政策可以更灵活。应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此外,财政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对于形成政策合力也至关重要。
长短结合,经济转型增发展后劲
    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经济发展才能更有后劲。
    立足当前,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外需,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着眼长远,则要从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着手,促进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经济走上内生增长、协调发展的轨道。
稳增长需要与调结构、抓改革相结合。应抓住经济增速回落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创新驱动作用,促进产业升级,抓好节能减排,支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深化财税、金融、价格、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力争在健全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稳增长需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在稳增长中应更加突出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稳定投资和科学管理的机制,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帮扶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稳增长需要与创造公平环境相结合。民营经济是扩内需不可或缺的力量。今年以来,相关部门着眼于降低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条件,出台42项“新36条”的实施细则。这些细则涉及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关的各行各业,在消除制约民间投资发展障碍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今后应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对于社会高度关注的房地产问题,应坚定不移贯彻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防止房价反弹。同时,增加普通商品房特别是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满足居民合理的自住性住房需求。  
本报记者许志峰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