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复制链接]
宜宾秘书 发表于 2012-7-23 08: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当前,全国公安机关正如火如荼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暨“三项建设”,公安工作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但由于各种原因,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基础工作信息化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较多具体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约公安工作快速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基础工作信息化水平,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是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高县公安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创新理念、拓展思路,整合资源、提升效能,研发建设了高县社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社综系统),突破“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信息化常态”和“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两个“瓶颈”,大幅提升了社会管理效能和实战能力,强力助推了公安社会管理创新。

一、颠覆常规,打造平台,以“基础信息社会采集”实现公安工作“两个突破”

为彻底攻克当前公安工作薄弱环节,消除工作短板,高县公安局按照“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要求、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整合资源为推手、以服务公安实战为目的、以基础信息社会采集为方向”的工作思路,倾力打造了高县社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社综系统),对社会人员信息实行社会化、全面化、实时化、动态化采集和轨迹化管控,做到社会人员信息采集、应用一体化,突破了公安工作“两个瓶颈”。

(一)积极探索突破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瓶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层基础,公安工作才能“满盘皆活”。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涵盖了“打击”板块的刑事案件勘查、侦破、特情建设、阵地控制、情报资料等工作,“防范”板块的信息搜集、人口管理、重点人员列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巡逻防控等工作以及“管理”板块的治安案件查处,人、地、物、矛盾纠纷、舆情、组织管理等工作。其中,“社会管理”工作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社会管理工作做不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永远是被动的。而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人始终是影响社会治安的第一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讲,管住了人,就管住了社会组织、管住了行业场所、管住了重点物品、管住了社会治安。 所以,实有人口管理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公安机关实施“打防管控服”工作的结合点,是公安工作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和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是关系全局、涉及全警的一项中心工作。必须把以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的实有人口管理作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但长期以来,社会实有人员管理都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软肋,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市人口结构演变为“人户一致”、“人户分离”、“暂住人口”、“境外人员”等多种人口现象并存的格局,尤其是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为实有人口管理带来新的挑战。高县公安局以建设社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抓手,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广泛采集社会人员信息,以海量、动态、实时、鲜活的共享信息实现对社会人员的动态管控,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了、控得住,不断增强对社会治安局势的掌控能力。突破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瓶颈。

(二)积极探索突破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信息化常态瓶颈。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二、借力“突破”,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新型警务模式

高县公安局在研发建设社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成功突破“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和“基础工作信息化常态”两个“瓶颈”的同时,探索出“社会管理创新要以信息化为支撑”、“社会管理创新要结合实战服务实战”、“社会管理创新要整合社会资源”等工作理念。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求,为新时期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要牢固树立社会化理念,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的公共治理模式,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发挥其社会管理主导作用,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管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让更多的社会力量、群众力量参与协助社会管理,形成社会化管理新格局。

(一)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建设高县社综系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综系统广泛布点,涉及行业多,社会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求,必须作为一项政府工程,由政府主导,统筹政府部门及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部门资源”、“社会资源”、“监狱资源”、“信息资源”四个资源,合力推进,达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部门协作、共建共享”的目的。公安民警成功实现强推基础工作信息化中的角色转变,由基础信息的直接采集者转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推进者、信息采集工作的组织发动者、信息录入质量的审核把关者、信息系统常态运行的监督管理者、采集信息的实战应用者,探索出全新警务模式。

(二)着眼常态,健全机制,确保高县社综系统创新社会.管理长效开展。 高县社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由侧重部门管理转向注重社会协同。社会管理是一项动态的常态化的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要在技术层面上攻坚克难,又要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既要公安机关各单位、警种、部门紧密协作,又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既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又要强大的人、财、物保障。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才能确保高县社综系统建设推进实效。一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坚持“跳出公安看公安、跳出公安想公安、跳出公安做公安”的思想,构建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社会性联动协作机制,着力解决公安机关“包打天下”社会管理局面。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动建立公安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参与,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是提高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水平的重大基础工程。在高县社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努力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社会管理创新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充分整合共享公安内部信息资源。加快各业务信息系统对接、开放数据库接口,全面整合内部各警种信息资源,实现警务数据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全面整合共享社会信息资源。广泛整合房产、民政、交通、工商、税务、劳动、电信、医院、小区、社会、规模以上企业等部门信息资源,为公安信息系统提供强大数据支撑。三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为实现共建共享,保障系统的健康、常态、持续、高效运行,在该系统的研发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公安管理、系统推广、监督运行、信息采集单位自身需求等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采集端用户的人事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系统对各相关单位自身的实用性,最大限度激发信息采集单位的参与积极性,保证了系统的生命力。四是建立管理运行机制。从组织、人员、责任、奖惩等方面,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并兼顾了公安机关管理和各行业业主日常经营的便利。完善了《高县公安局社区民警推进社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工作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医院入院病员登记管理制度》、《小区入住人员管理制度》等内部相关工作制度,确保社会人员信息系统采集信息的质量。五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结合《高县社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方案》(高府办函〔2011〕33号)文件要求,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将社综系统的建设推进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及县级相关部门的年终综合目标考核,考核分值为5分,保障社综系统建设推进持续有力。

三、固化模式,挖掘功能,提升警务综合效能

(一)强大的功能优势,催生新的警务生产力。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程中,高县公安局广泛调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战应用为核心,牢牢把握“信息采集、应用一体化,以实效促进应用”的原则,全警同心,攻坚克难,研发建设了高县社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系统以“社会采集功能”、“多点采集功能”、“规模采集功能”、“动态采集功能”、“定位跟踪功能”、“关联比对功能”、“超前采集功能”、“快捷录入功能”等八大功能,强力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变革,有效提升公安社会管理效能。通过对社会人员信息的全面化、实时化、动态化采集和轨迹化管控,系统实现了社会人员信息采集、应用一体化,探索了新型警务模式,催生了新的警务生产力,收到了基础工作信息量跃升、信息实时准确度跃升、基础信息实战应用成果跃升、基层警务生产力和战斗力跃升、公安打防控管服能力跃升“五个跃升”的成效,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防范控制、治安管理、社会服务等项警务工作中显现出了重要作用。

(二)突出的管理优势,增强公安工作综合效能。高县社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为高县公安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通过该系统,使各类公安信息及时全面地进入警务信息系统,便于及时掌控治安动态,提高打击各类犯罪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通过在线布控、重点关注、轨迹分析、预警研判、案件串并、信息碰撞、报警抓逃等手段,有效地为侦破刑事案件、抓获逃犯,装上了千里眼,安上了顺风耳,大幅延伸拓展了大情报平台功能,提升公安工作综合效能。文/朱  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3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