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北海:近年来,广西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来抓,走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文化产业连续5年增加值增长20%以上,成为提升广西形象、推动广西发展的重要支撑。
创新引领战略 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新办法解决文化发展新课题,用新举措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加大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更加注重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特色农业、体育产业、建筑房地产业、休闲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融合拓展发展新空间、催生新业态。这几年,我们探索推广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了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展现出蓬勃生机和良好前景。桂林市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桂林高新区创意产业园入驻文化创意类企业75家。2013年全区旅游总收入达2057亿元,创历史新高。
特色发展战略 广西历史底蕴悠久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地域特色独树一帜。始终立足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充分发掘和整合民族、民俗、历史、生态、边关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结合广西特色和城市化进程,抓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会展文化、“三沿”(沿边、沿江、沿海)文化的建设,构筑以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为中心的特色文化产业群,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相对集中、功能互补、覆盖全区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一地一品”特色文化经济项目开发建设,整体打造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品牌,重点建设靖西旧洲绣球、阳朔福利画扇、临桂县五通农民画、博白县芒编、融水县苗族服饰、宾阳壮锦等乡村传统手工艺品生产基地。实行“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带动北海合浦“南珠”加工业、梧州宝石加工业等形成规模化集群发展。
品牌塑造战略 发展文化产业,最终要体现在拥有多少市场认同、大众欢迎的文化品牌上。在品牌塑造的战略中,始终坚持找准地方文化特色和优势,贴上地域文化品牌标签,合理定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广西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集聚、整合。积极探索精品创作生产新机制,尊重艺术规律,科学配置资源,把人力财力物力向精品工程倾斜,引导各种资源向精品创作集聚。通过建立文化创意孵化平台,重点打造具有桂风壮韵的民族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品牌、海洋文化品牌、生态文化品牌,充分展现广西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和个性。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的主导作用,推动文化企业以品牌为龙头开发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文化产业向集聚、集群、集约方向发展。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在社会上叫得响、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文化品牌。《印象·刘三姐》开创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先河,引发了全国性的实景演出建设热潮,自2004年3月正式公演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10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10多亿元。《寻找金花》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有影响的60个广播电视栏目”。舞剧《碧海丝路》和音乐剧《桂花雨》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桂剧《大儒还乡》、音乐剧《桂花雨》等剧目荣获“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奖、文化奖、群星奖。电影《冰雪同行》等荣获华表奖、金鸡奖,《碧罗雪山》获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动画公益剧《可可小爱》登陆央视1套等12个频道,成为登陆央视频道最多的动漫品牌,并已在全国1000多家省市电视台播出,是唯一一部入选国家七部委“讲文明树新风”展播活动的动漫作品。一批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也脱颖而出。例如,桂林市的秦汉文化、明清文化和民国文化,玉林的岭南文化,北海、防城港、钦州的海洋文化,崇左、防城港的边关文化,壮族民间的“三月三”节庆等等,各具特色,成为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靓丽名片。
重大项目战略 文化产业项目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载体,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抓手。把重大文化项目列为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实施规划,用抓经济项目的方式抓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着力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了广西文化产业城、中国—东盟文化产品物流园区、中国—东盟数字出版基地、桂林动漫基地等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平台和“印象·刘三姐”这个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产业,深度开发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工艺品和文化节庆活动。对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影视制作、数字出版、印刷包装、动漫等一批牵动性强、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支持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加快要素集聚,实现集群发展。注重引导民营龙头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把民营文化企业培育成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万达、保利、阿里巴巴、深圳华侨城等企业巨头纷纷投资广西文化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在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
走出去战略 广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份,拥有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北部湾深水良港,北部湾“一湾连七国”。早在西汉时期,合浦就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建设,广西与东盟的海上合作具备了良好基础,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特别是与东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借船出海”,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境外兴办实体,实现落地经营,加快推进由出口产品向出口品牌乃至出国创牌转变。先后建设了一批功能性强、辐射面广的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山水实景演出品牌“印象·刘三姐”的运作模式成功输往东盟国家。广西文化公司投资了越南“下龙湾海上实景演出”项目和柬埔寨“微笑的高棉”大型实景演出项目。成功举办了9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承办5届越南、柬埔寨、印尼中国图书展销暨版权贸易洽谈会,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版权贸易合同的图书达1503种。“北部湾之声”广播、广西电视台国际频道顺利开播,覆盖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以及泰国东南部地区,覆盖人口过亿,扩大了广西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开拓与欧美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贸易合作领域和渠道,不断推动广西文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走向世界市场。
人才支撑战略 人才强文化才强。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量富有创意、精通技术、善于管理、敢于开拓的复合型人才。能不能建立一支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近几年,当地把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专业文化工作队伍作为文化强区的战略支撑,扎实推进“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制定和实施中青年文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艺术明星培养计划、八桂名家传帮带计划。进一步加强广西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小高地建设,提升广西作家群、漓江画派、八桂书风和地方戏曲领军人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广西文化产业城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展人才培养领域,优化人才成长制度环境。加大文化引智力度,设立“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等机制,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来桂创业,形成聚集效应,为文化强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来源:《党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