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把握好“度”的悟性修养

[复制链接]
山东老秘 发表于 2012-4-22 07: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领导干部执政兴国能力和水平表现在这样几方面:一是能否判断形势而确定应当干什么,不应当干什么;二是知道什么事情应当先干,什么事情应当后干;三是懂得在具体的条件下应该干到什么程度。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不同层次的领导者执政兴国能力和水平往往体现在具体“度”的把握上。

  把握好“度”,首先要克服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既要看到进一步发展所提供的无限广阔的前景,又要充分认识到在具体特定条件下客观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和我们实际能力的有限性,必须把有限和无限统一起来。比如,我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认识能力,就需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正在不断完善的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的实际出发,从社会生活中许多过时的消极的因素还会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作用的实际出发,对于种种复杂的因素尽可能全面地纳入视野,尽可能地作出“量”的估计,不搞大而化之,而是要有尽可能具体细致的量化的判断。只有在这样过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才谈得上驾驭。在驾驭中要准备分几步走,要准备走迂回的路,该跨越的时候不要放过跨越的机会,而时机不到的情况下不能蛮干。

  实践表明,量化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们历史上出现过的只讲“性”、不讲“量”的教训应当汲取;但也要注意不要从一个倾向走到另一个倾向,量化不是绝对的,更不要搞理想主义的“量化”,不仅要考虑和估计所面对现实的方方面面,更要想到我们的认识能力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有限性,在量化的时候不要满打满算,而要留有余地。社会生活的实践表明,有相当多的东西是难以全然量化的,有许多的因素是难以精确量化的。社会生活就像一个反应堆,设计师和领导者的责任是把反应系数调到临界点之内,而不是弄到“极限”的边缘。我们应当深刻认识这一点。我们应当始终清醒地认识无限和有限相统一的辩证法,着力于特定条件下的“临界点”的认识和把握,必须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中的特定时刻的“极限”。认识“极限”的临界点,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条件下,在接近“极限”的条件下尽力而为、充分推进,是有智有谋有勇的时代佼佼者;而在对“极限”无知的情况下的蛮干,则是为智者所不取的。

  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始终必须深刻认识、充分认识“过犹不及”的真理普遍性。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好榜样——郑培民在干工作的时候经常讲要把握“雁阵法则”,他说:“大雁飞在天上,要有一个班长,就是领头雁。这个领头雁啊,不能飞得太快,脱离了雁阵,就起不到头雁的作用了;可也不能飞得太慢,混在雁阵里,就失去了头雁作用。”这正是他长期务实工作的经验体会。每一个领导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去反思,定能更深刻地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把握“过犹不及”的真理,从而稳健地做好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需要有非凡的胆略和勇气,而这种胆略和勇气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就不断倡导“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而在谈到“试”和“闯”的时候,他总是强调其前提是:这种“试”和“闯”必须是“看准了的”,而不是鲁莽家的蛮干。

  “度”的把握靠在实践经验积累基础上的领会、感悟、升华。这既需要有开阔的视野,更需要深刻的思考,这是依靠辩证思维才能达到的高度。邓小平晚年关于把握经济发展规律能力的思考和实现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稳定环境的思考,就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迪。中国经济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过热”的现象,为此进行了调整。邓小平在反思这一段经验教训的时候深刻指出:“治理整顿,我是赞成的,而且确实需要……但是,怎样全面地来看那五年的加快发展?……如果不是那几年跳跃一下,整个经济上一个台阶,后来三年的整顿不可能顺利进行。”他进一步总结道:“看起来我们的发展,总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邓小平一贯强调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稳定社会环境,他在晚年则进一步指出:“稳这个字是需要的,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以后还用不用这个字?还得用。什么时候用,如何用,这要具体分析。”这些都从根本上提示我们:一切都要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实现主动的有“度”的把握,不要肯定一切,也不要否定一切,更不要一种想法始终不变。

  “度”的把握特别表现在对时机的敏锐和准确的把握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掌握宏观调控的能力是必要的,而宏观调控能力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在方向和力度上实现确当的把握是一个关于“度”的把握的重大课题。党和国家这些年来在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方面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调整,其成果不仅使中国人民有切身的感受,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誉。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等等自然风险和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及时的决策和实践,更是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应对复杂局面的高超能力。其经验教训对领导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提高能力,实现有“度”把握,具有极大的指导启迪意义。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度”的悟性。(■ 王兆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27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