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你想当好官吗?那就不要讲人情!

[复制链接]
夜归人 发表于 2012-4-8 17: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有人说,当官难,不一定难在大事、天上掉下来的事、从来没见过的事,倒是难在小事、周围有的事、司空见惯的事。那种最缠人、最让人感到生气、最容易遭受暗算的,是人情上的事。# e$ S8 n" F7 P9 [
: {* e7 p- l8 O9 L. }& k
  谁都不是生下来就注定当官的,谁在当官前都生活在人情交往的世界上,谁当官之后都摆脱不了人情的纠缠。情况往往是:你想当好官吗?你就不要讲人情。你想讲人情吗?你就不要当好官。你又想讲人情、又想当官吗?正好,赃官的帽子在等着你。2 n# K# r: M* N
4 O9 L# ]/ c* M; m
  有人问,谁都有朋友,朋友之间不是可以两肋插刀吗?不错,不过那是布衣之交,可以同生死、共患难。古往今来,这种故事太多了。但你听说过哪一个当官的与老百姓有什么特殊的交情吗?好像没有。这不是说当官的不为朋友办事,而是要为所有的老百姓做主。后者有“爱民如子”之誉,而前者却有“徇情枉法”之嫌。谁都懂得这个道理,但谁都认为这个道理是对别人的,自己是个例外。通常的想法是:你对别人可以大公无私,但对我应该有求必应,否则你就是不仁不义,就得损你、恨你、暗箭伤你!
3 Z: A: ~" q+ T6 j9 Z! |
- h* l9 {: _( c4 ~' e$ h  《铡美案》就是一例。陈世美忘恩负义的故事,几百年来家喻户晓,被世人骂得痛快淋漓,让包大人美名远扬。据说皇太后为了救驸马一命,曾经难为过老包,不让把铡刀放在屋里,又不让放在屋外,既不能见天,又不能落地。谁知道老包福至心灵,将铡刀架在门槛上,把陈世美解决了。可见人民群众对陈世美何等的仇恨,为编这个故事,把许多智慧都发挥出来了。但就这么个铁板钉钉的故事,经陈世美老家“均州人”考证,其实是个诬蔑性的案件。) K2 v8 Y; S* Y: e0 D5 s
  g% t( }, A8 F
  据童德伦老先生等有关人士考证,《铡美案》的陈世美,原型是陈年谷,号熟美,乃清朝顺治和康熙年间的干部,曾任过县、市、部级领导,最后任户部侍郎,大概是三品官吧,康熙二十三年带着老婆秦馨莲告老还乡。据说,这个陈熟美,在均州人中不仅官做得比较大,而且官声不错,是一个清正廉洁之人,根本没有什么贪图富贵、杀妻灭子之事。
  c% ^1 C7 D. y! O$ P
& P; W. s' Y4 f! j( J0 P  那么为什么会变成《铡美案》中的主角呢?原来是同窗好友泼的脏水!据传陈熟美进京赶考时,有两位同乡同学资助过他,希望他有朝一日能“苟富贵,勿相忘”。以后陈熟美果然当官了,他们俩就去找陈熟美帮忙,想求个一官半职。谁知道这二位仁兄找上门来,先被管家挡了一驾,心里本来就有气,再加上陈熟美不敢徇情枉法,婉言将他们劝返。于是这两个人极为不满,认为陈熟美忘恩负义,乃势利小人。为消心头之恨,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借《琵琶行》这个故事,把陈熟美和秦馨莲这两个人物编排进去,把陈熟美臭骂一通。这个戏很快就传开了,看戏的人还觉得不过瘾,嚷嚷要报仇。戏班子老板灵机一动,移花接木地把包公戏插了进去,干脆让宋朝的包老爷杀了这个清朝的“驸马爷”,以便大快人心。$ ?' m! f) n+ x' ]' t$ x2 j

& y* s* x2 Q" ^' @/ R- G  实际上,等这两位同乡同窗回到家里,才知道陈熟美已经派人专门送来银两,资助他们继续求学,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这二人后悔不已,但舆论已经造出去了,覆水难收,只好将错就错了。
+ [3 i' u+ g  }- F+ Z6 C/ D( d7 j* j! A; M1 E8 e0 A
  这个戏唱遍了大江南北,但在陈熟美的老家均县(今天的湖北省丹江口市)那可是唱不得的,因为老百姓知道这个底细。至今仍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说法,因为陈熟美住在北街,秦馨莲住在秦家楼。1995年我们陪领导同志出差去湖北,路过丹江口,市里的干部还专门给我们介绍过这个故事。这些说法很多,考证的细节也很具体,当然争议之处也不少。我们且不论这些说法的真假,反正是民间传说吧,倒是反映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谁也得罪不得的,哪怕是同窗好友,哪怕你是正确的!; o+ t$ K; X# n  v! I

! b% ]$ S8 c- a+ @' p5 e  据我们老秘书贴近观察,很多领导同志也是很顾忌这一点的,而且做官越久,顾忌越深,也许是钉子碰得多了的缘故吧。同时我们真的发现,顾虑少了还真不行。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请记住,你这一耳光打过去,有朝一日,那一耳光还会打过来的。”越是比较亲近的人,越是亲朋故旧,越是自认为有条件能与你平起平坐的人,他们越是认为,甚至觉得必须从你这里得到好处,如果得不到,首先反弹过来的就是这些人。他们会不服气,会咒你,挖你,暗箭中伤你,巴不得你早早垮台他才高兴。这种现象自古有之,现在还有,今后会不会有,谁也说不清。" z$ Z6 z- K0 N/ N) k

" \* N7 q- J; G; J' l3 c/ d- s  尽管如此,我们看多数领导同志、在多数情况下,还是行得正、坐得稳、顶得住、解得开的。他们总是耐心地向亲友们解释: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11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