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鉴:朱镕基“一字不苟” 手捧《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感到格外亲切,朱镕基同志当年在上海工作时讲话的洪亮声音,仿佛就在耳际回响。特别是读到《质量是上海的生命》这篇时,不由得想起一件事。 1988 年 12 月,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全市厂长大会上发表这个讲话后,有关部门把讲话整理成文。讲话录音中有这么一句:“我们要从细微处见精神,一丝不苟,把产品质量搞好,质量是上海的生命。”在整理时,“质量是上海的生命”被修改为“质量是上海企业的生命”。朱镕基同志看到后很不满意,在一次会议上批评说:“哪个自作聪明,给我加了‘企业’两个字。我讲的质量,不仅仅是指企业的质量,更指的是各行各业的质量,也包括机关工作质量、文件质量。”这个批评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给人留下了深刻记忆。 作为一名在机关工作、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员,我亲身感受到朱镕基同志对机关工作质量特别是文件质量的高度重视。记得 1988 年 4 月下旬他当选为上海市长后不久,在市政府办公厅机关干部大会上讲话,对大家提了几点希望。最后他说,我再向同志们提个小小的要求,就是你们不要再让我做“语文老师”了。我在国家经委时经常做“语文老师”,白天开会,晚上批改文件,从语言文字,到标点符号,牵扯了不少精力。上海经济发达,人文素质比较高,你们起草、送审的文件应该是合格的,不应该有什么问题。没想到,我们还是让朱镕基同志做了几次“语文老师”。如有一次他正在北京开会,市里将出一份改革猪肉销售价格,即暗补改明补的文件,文稿作为急件发到北京请他签批,由于疏忽,出现三个错别字。像“职工赡养家庭人口系数”中的“赡”,应是“贝”字旁,却打印成“目”字旁,“赡养”成了“瞻养”。朱镕基同志把这三个错别字一一改正过来,并批示:“注意,你们把错别字送到北京来了!” 朱镕基同志不仅抓错别字,还重视文件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有一次,原市政府财办报来一份为市政府代拟的有关粮食市场供应情况的报告稿,可能叙述有点拖沓、结构比较松散,朱镕基同志批示“:财办无秀才”。再有一次,朱镕基同志在全市党政干部大会上讲话,有关方面根据录音,把他的讲话整理成十几页文字报批,朱镕基同志几乎对每页都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并在第一页上批示:“请 xx 室看看,我怎么改的,以后尽量节约我的时间,我为此改了一个多小时。”朱镕基同志的严谨细致、严格要求,跃然纸上,使我们受到很大的触动和教育。 机关工作的载体,有人概括为“文、会、报”。文件不仅代表着机关的形象,而且还具体体现了机关的政策水平和办事能力。在机关工作,一定要有“高处不胜寒”之感。要以兢兢业业的态度、认认真真的精神,写好每一份文件,完成每一项任务,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王永鉴:字斟句酌方可成文 字斟句酌,体现的是水平。善于精雕细刻,长于画龙点睛,往往就是大手笔。1986 年 10 月13 日,上海市政府召开全市消防工作会议,时任市长江泽民到会作重要讲话。原来的讲话代拟稿分成几个段落,分别列出小标题,但内容比较一般,重点不太突出,小标题也不太凝练、醒目。为此,江泽民同志在会前专门抽出时间,对该讲话稿从内容到小标题都作了较大幅度修改,将三个小标题修改成“一、隐患险于明火”“二、防范胜于救灾”“三、责任重于泰山”。会上,江泽民同志围绕这三个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非常生动,紧紧抓住听众的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对讲话录音稍作整理,作为文件印发下去,各方反响很好。大家一致认为,讲话有观点、有层次,有事例、有分析,有高度、有内涵,有措施、有要求。1996 年 11 月9 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等中央媒体全文发表江泽民同志的这篇重要讲话。从此,“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三句话传遍全国,成为我国消防工作乃至安全生产、抢险救灾、应急处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2 W: J* T3 H" W,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