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被领导肯定、专家评定、读者认定的好书 ——读何新国《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有感 作为一名文秘工作者,总认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不二法门,总感到那些关于写作的书,对于写作而言基本上无济于事,关键还是要靠多读多写。所以写了多年文字,而读关于写文章的书其实并不多。前些日子,参加老秘网一个征文比赛,获得一个奖品,奖品是何新国老师的《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收到书后,看着简洁大方的装帧,欣赏原浙江省委书记、人大主任李泽民遒劲有力的题字,品味何新国老师漂亮的签名,忍不住坐下来仔细捧读。不读则已,读着就有点放不下了。初读又读之后,不禁感佩交并,掩卷感佩之余,就想谈几点感受。 ; |7 w r8 c: v' a. H" p
这是一本经验智慧的结晶。实践出真知。读罢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句话。市面上谈论公文写作的书籍不可谓不多,但要么坐而论道,夸夸其谈,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要么厚如砖头,洋洋百万言,但全是范文,简直就是资料汇编,对“照猫画虎”的初学者者或许可做参考,但对深入领悟、持续提升者就缺少了点拨和指导。而何老师的《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他从事机关文稿写作20年,书中50多篇文章,以讲话稿写作为核心,通过在阅读、修改、核稿等几个方面分别举例,介绍读写方法、分析写作思路、展现文稿形成过程、揭示文章内在规律,阐述文稿写作的理念、思路、方法,篇篇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分析,既有现实性、针对性,又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每篇读罢,俱有收益,可谓作者20年写作实践的总结,经验智慧的结晶。
$ a9 m) z/ T+ A
这是一卷引人入胜的美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为文平实,贴近实际,质朴无华,实实在在,不故弄玄虚、不拐弯抹角,彰显了何新国老师质实的文风,每篇文章都侧重于感性的事理叙述,讲述思路,分析过程,不空洞、不干巴,不玄虚,仿佛一位朋友,在与你进行发自肺腑的娓娓谈心;又如一位师者,在与你进行着面对面的真诚交流,每篇文章有内容、有“干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真实、充实、平实。虽然讲的是为文的道理,但读着却像一篇篇充满哲理情思的精彩美文,读着轻松,不感到枯燥,不感到生硬,如品好茶,如饮佳酿,读之有味,赏之有趣,悟之有益,引人入胜。 ! m' j/ _# `8 ?2 G# |
这是一个做人作文的标杆。俗话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读其书更知何老师其人。读了介绍,才知道新国老师大学读的是中文系,中学执教的是高中语文,研究生攻读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文字基础扎实而深厚。更令人感佩的是,他在机关文字综合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众所周知,文字艰辛,劳力费神。20年啊,该经历了多少磨砺考验,品尝了多少苦辣酸甜,但何老师耐得寂寞、乐此不疲,“埋头苦干不问路”,“高山流水等知音”(《淡定者从容》),把文字当作事业,把材料当做学问,正如他在《让文稿闪耀青春的光芒》一文中所说“把机关文稿写作当做一门学问来做,就会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真正可以说是别有洞天”,他在这个领域干出了乐趣、干出了成绩,干出了成果,实属不易。从书中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其思想、才气、用心和敬业精神、治学精神。此书曾获省委书记赵洪祝批示,并荣获第六届中国公文论著“开山杯”评选一等奖,何老师因此当选中国公文研究会副会长,真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 |' u: {/ f& W/ f& l Y. Z& j2 e* M& T
这是一册通俗实用的文秘教材。五十多篇文章,读罢就像上了五十堂课。譬如首篇《机关文稿写作课的讲法》,该讲什么呢,他说,讲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讲思路,因为思路决定出路;讲规律,因为把握规律,就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一篇写作课的讲法,也是文章的写法,更是对本书最好的诠释。他讲《机关文文字再认识》,从孔子的“兴观群怨”到左丘明的“三不朽”,从曹丕的“经国大业”到韩愈的“文以载道”,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最后导出“文章千古事”“文字工作是机关工作的基础,是通往成功的艰辛路,关系文风、会风和党风、政风”。他讲文字表达的要求,要讲语法、讲逻辑、讲修辞,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最后再给你介绍几本参考书。[他讲文稿结构的思维方法,说“决胜从来靠运筹”,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统一思想、明确要求,普遍联系、相互关照,把握关系、理清思路,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句话,为你提供启发和借鉴。他讲拟稿人与领导人的关系,说“文章知己即知音”;讲机关文稿写作的功能,定位于参谋、服务、保障,说要“通感时代风雷”,可谓恰如其分、定位准确。还有诸如《关键在于消化吸收——收集材料的方法》 * h7 @) b. I$ Z3 ^; O y [
寥寥数语,一点感受,不揣浅陋、匆匆着笔,实难言书中之大美、书中之真味、书中之大用。也是啊,一本被领导肯定、专家评定、读者认定的好书,岂能有差?还是请秘友们直接去拜读原著吧! ( L% G- d7 p0 [; l9 M
3 g% f' u& X, B3 n1 ^7 O8 Z |